分享

清朝灭亡108年还有人在守护皇陵

 泰阳汉子 2020-02-09

在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的今天,不少老一辈的人都希望叶落归根,这也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安土重迁情怀的一种体现。中国人对于祖先的崇拜是其他民族所无法比拟的,在封建时代无论是国还是家,都有着浓厚的祖先崇拜的氛围。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祖先比打仗还要重要。而对老百姓而言,祖宗的坟墓就是自己的根,后辈儿郎飞黄腾达了也会被认为是“祖坟冒青烟”。在国家治理上,封建统治者们认为,皇陵选址必须要在“龙脉”之上,这样才能够保佑国祚绵长。

汉人政权对祖先陵墓的重视程度也影响了周边少数民族,比如关外东北的女真人。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非常崇尚汉文化,建立政权之后也将丧葬制度学了过来,为自己的祖先在盛京修建了皇陵。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代人都是在关外发展,所以在盛京便留下了三座清朝皇陵,合称“关外三陵”或者“盛京三陵”。顺治入关之后,清朝取代明朝开始了对全国的统治,皇陵自然也不适宜再修在关外了。经过一番风水勘验,顺治帝将陵址定在了河北唐山,后继者康熙帝的陵墓也在这里。

但是雍正帝继位后,出于种种原因,不愿意和康熙帝葬在一起,在河北保定重新选址修陵,这便是清西陵。雍正帝为了削弱顺治、康熙二帝清东陵的地位,特地规定后世之君都要葬在清西陵。但偏偏乾隆帝很崇拜爷爷康熙帝,完全不顾雍正帝的规定执意葬在了清东陵,并把规定改成父子分葬。从此,清朝在关内的皇陵形成了东陵和西陵并存的格局。其中东陵除了顺治、康熙和乾隆之外,还有咸丰和同治两位皇帝;嘉庆、道光和光绪三位皇帝则在西陵。

皇陵里无数的陪葬品无疑会让许多人眼红,为了防止皇陵遭受破坏,清廷选派八旗子弟前往守墓。他们经过严格的挑选,父子相承,世世代代在皇陵附近繁衍生息。至清末时,经过两百多年的繁衍,围绕皇陵已经形成了规模不小的村落。现如今这些村落也还存在,村子里的村民也大都是当年八旗子弟的后裔。武昌起义成功后,袁世凯与南方革命党人达成协议,决定逼迫清室退位,为此袁世凯还承诺民国政府会承担起守护清陵的责任。但混乱的时局,让皇陵的处境变得非常危险。

1928年,孙殿英炸开了清东陵里乾隆帝和慈禧太后的陵墓,将其中的财宝洗劫一空。以溥仪为首的满清遗老遗少向南京国民政府提出抗议,后者为了平息事态也承诺会加强管理。但事实上也只不过是雇人做一些打扫卫生和除草之类的工作,皇陵的安保工作并没有得到任何实质上的提升。鉴于南京国民政府敷衍了事的态度,一些义愤填膺的遗老遗少索性举家迁到了皇陵附近,亲自为自己的祖先看守陵墓。从清政府被推翻之后,这些看守皇陵的人也就不再享受国家财政拨款了。

事实上,早在清朝存续期间,看守皇陵的八旗子弟和后人就已经开始动手劳动了。他们有皇陵附近的田产和庄园,在经济上大致可以做到自给自足。所以即便是清朝灭亡之后,他们也不至于饿死。新中国成立后,清朝的皇陵成为了历史文化遗产,国家也开始了对文物的研究和保护。到后来这些皇陵也成为了现代人一睹清代文化的地方,被开发成了旅游景区。景区里的工作人员也承担着守护皇陵的责任,相比于周边自发守护皇陵的村民,他们是有工资拿的。

所以即便是清朝已经灭亡了108年,只要周边的村子还有人生活、只要旅游景区还继续开放,就会一直有人看守皇陵,只不过这些人不再是清朝时吃着皇粮的八旗子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