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仲淹的“荒唐”手段: 放任奸商提高粮价, 然而百姓却因此渡过危机

 懒人老崔 2020-02-09

在历史上范仲淹是一个很经典的文学人物,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还有文学写作的水平都被后人所津津乐道,但大家没有想到的是范仲淹,不仅仅是一个文坛领袖,而且还是一个政治上的改革高手,他在当年曾经开创了很多的新经济模式,一直到现在都为历史学家所惊讶。例如当年范仲淹就曾经进行过极为荒唐的经济操作,他在老百姓遇到灾荒的时候,居然放任奸商提高粮价,但万万没有想到老百姓没有因此遭灾,反而度过了危机。这荒唐的经济手段背后,蕴含着巧妙的治国之道,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当年他的操作。

作为宋朝的地方官员,范仲淹当时是一个极为负责任的大臣,或许是时代因素的影响,眼看着帝国面临着千疮百孔的危机,文人阶层的觉醒开始出现在范仲淹的身上,所以他在当官的时候不仅仅研究自己的学问,更重要的是还开始反思文人该如何进行实践,该如何来治理国家。

按照学者对于范仲淹的评价,范仲淹在实践的过程中开始逐渐地意识到,读书做官与治理国家有着很大的差别,读书讲究的是道理,而对地方进行治理,讲究的是实用性,再好的学问也无法拯救天下,只有真正的实际行动,而且还要抛开读书人的那些讲究。这之中最为明显的就是范仲淹治理经济危机的历史记载。

当时范仲淹的麾下面临着灾荒的问题,老百姓流离失所,到处都有饿死人的状况,虽然范仲淹积极的请求国家调用大量的粮食过来救灾,但由于居民的数量过多,所以范仲淹也是应付不过来。就在这时候,范仲淹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措,他把所有的奸商给抓了起来,并且找他们来了一次会谈,他要求奸商们把粮价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5倍。这一操作立刻使得奸商非常的高兴,他们原本就打算发国难财,结果范仲淹支持他们去做,那自然毫不客气,因此这些奸商立刻提高粮价,以至于当时到了粮食比金子还贵的地步。

当时范仲淹的这波操作引起了同行的唾骂,之前的读书人的朋友都觉得范仲淹把圣贤书读到狗肚子里面了,根本就是一丘之貉,没有一点点的怜悯之心。但事实却很快打了这些人的脸,等到自己灾区的粮价疯狂暴涨以后,使得周围省份的商人立刻看到了机会,他们计算好的成本与收益以后,立刻带着大量的粮食来到了范仲淹所在的地盘。商人们每一次以较为低的价格售卖自己的粮食,使得本地的奸商没有办法保持自己的价格稳定,于是就开始了相互之间的价格攀比,最终使得价格回到正常的地位。

就这样,范仲淹用圣贤绝对不能做的操作,立刻解决了当时的经济危机,使得老百姓获得了足够的粮食,也就没有出现恶人的现象了。而正因为他这样的操作,才使得范仲淹被历史记下了光辉的一笔,人们对范仲淹的评价,还有历史学家对于范仲淹的研究立刻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当年范仲淹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读书人也可以治理天下,读书人治理天下有着很大的问题,因为所有人脑子里面想的都是家国天下的,就是以道德伦理为基础的支撑。但其实真正治理天下的过程中,有的时候就是要抛开道德的约束,因为在经济学的概念中,有很多具有颠覆性的现象,例如抬高粮价,让老百姓吃不起饭买不起米,表面上害苦老百姓实际上却撬动利益的杠杆,让更多的粮食来到这里。

所以说读书人做官的问题,范仲淹作了很大的突破,他的经济学知识也算是开天辟地,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年范仲淹的改革,切合实际,而且还颇有水平。但可惜的是,宋代的大部分文人还并没有他这样的觉悟,所以宋朝并没有真正的适应改革的发展,他们最终还是在道德的底层打徘徊,最终使得范仲淹和王安石都失败了,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悲剧,也是文人当政的一个巨大的问题,这也值得我们反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