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奇葩说》李诞吊打罗振宇:为什么我的口才还是那么烂

 xxycskrp 2020-02-09
看《奇葩说》李诞吊打罗振宇:为什么我的口才还是那么烂

口才好不好,不在于说的是什么,而在于你的脑袋里有什么。1万个小时虽然是衡量一个人能否成为某一领域专家的基本标准,但它对每个人的意义及转化效率却是千差万别。

《奇葩说》作为一档“最会说话”的节目,自开播以来受到无数网友的喜爱,也培养了一批以说话、辩论为特长的综艺人才。

在第六季第7期关于救画还是救猫的辩题,李诞立足于平面的“自私观”,将罗振宇持有的“精英价值”打得体无完肤,也为自己在上一期树立的无德老板形象挽回不少颜面,也俘获了杨超越的“芳心”为其打CALL。

看《奇葩说》李诞吊打罗振宇:为什么我的口才还是那么烂

不过,6年过去了,李诞、杨超越都红了,他们因为会说话赚得盆满钵满,而那些试图通过《奇葩说》来提升口才的人,鲜有成功者。为什么绝大多数观众,依旧说不好话呢?

看《奇葩说》李诞吊打罗振宇:为什么我的口才还是那么烂

生活中这种感受不胜枚举。每当在酒局中,看到有人侃侃而谈,而自己什么话题也插不进去时,我们心中无比懊恼,但又无可奈何。

你是真的不会说话吗?许多时候,也未必。

在你熟悉的场合,家长里短,八卦娱乐,你说起话来也是眉飞色舞、神采奕奕。可为什么一到了陌生场环境,需要当众讲话时,你大脑短路,语无伦次呢?

因为你缺乏刻意练习!

看《奇葩说》李诞吊打罗振宇:为什么我的口才还是那么烂

道理很简单,卖油翁的故事告诉我们“无他,唯手熟尔”!

你也许知道1万个小时定律,但你未必知道1万个小时应该是如何用?因为时间在不同的人手里,它产生的效力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高考,有的人学习好,有的人则不行,这不是智力造成的,而是学习方法的不同导致的。

学习好的人,你让他去做别的事,例如玩游戏、做手工、搞活动等,就未必强过学习不好的人。

我在学车的时候,我的教练跟我说,他说他带的很多高学历的学生,练起车来可笨了,多次补考的博士生也大有人在。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要弄清楚这背后的原因,就必须搞明白学习的原理。

如果把大脑看成计算机的话,那么学习就是通过有限的例子发现输入与输出之间关系的过程。对计算机来说,学习就是建模,例子就是数据。

对人来说,记忆就是将所见所闻的视听信息输入大脑,知识就是找到信息之间的规律。这个过程对人工智能来说就是“建模”。

一次完整的学习,就是找到规律,压缩信息,并简洁地表达出来。

看《奇葩说》李诞吊打罗振宇:为什么我的口才还是那么烂

为什么许多人学习不好,原因是将记忆错当成学习。强行记忆的后果,没有转化成理解(发现规律),就很容易遗忘。我们上学时,背得滚瓜烂熟的课文,现在还有谁能完整地背诵出来呢?

也许有人会说,为什么不会忘记九九乘法口诀?这是因为九九乘法口诀的信息容量有限,我们的大脑只能存储有限的信息(容量有限)。

超出两位数的运算,我们就不能即时说出来,需要在心里或在纸上,通过运算去得出答案。

学习的本质不是记忆,而是预测和应对未知。

人的一生,都在与未知做斗争,这就是为什么学习是终生的。人不学习,就会跟不上时代。面对日新月异的事物难以适从,进而产生恐惧。

那么,人是怎样通过学习来预测未知呢?

举个例子。我们通过观察,发现我们所能看到的猫都是两只眼睛,四条腿,这就是我们掌握的初级知识(规律)。

我们没有见过一万只猫的情况,那我们如何去预测一万只猫的眼睛和腿的总和呢?

难道,我们要去捉回一万只猫,一只一只去数吗?费时费力不说,且难以抓到,代价太高。这时我们通过有限的例子,发现了猫身上的一般特征。

一只小猫,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小猫,四只眼睛八条腿……我们发现要找个规律是N×(X+Y),于是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答案:

10000×(2+4)=60000

这就是我们通过学习,发现规律,压缩信息,预测了未知数。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很多人还会有这样的体验,为什么我中小学成绩还不错,可为什么到了高中,就学习就不好了!

还是那句话,错把记忆当学习,没有去发现我们所摄入信息之间的规律。

当你学会举一反三时,你才是真的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

中小学时,我们的课本知识有限,凭借着好的记忆力,我们游刃有余。而到了高中,信息量呈指数级增长,此时还是靠“强记忆”来学习的话,就会感到吃力。

尤其是理科,单纯地记住定理、公式,而不去推导它们的规律,即便随手拈来,也很难学好理科。于是,很多人会刻板地认为自己的理科不好,随波逐流选择文科。

要想备战好高考,我们就必须明确,高中三年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这个任务,就是通过反复的练习,运用大量的案例(模拟题),来应对高考时的真题(未知)。

所谓的题海战术,就是通过大量、高强度的演练,去加强我们在限定时间内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我们如何检阅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呢?一个常用的学习方法就是“费曼技巧”。

196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理查德·菲利普斯·费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认为,考验你是否掌握一种知识的最好办法就是你能否用最直白的语言将它描述清楚。

对学习理科而言,那就是你能否用简介的运算把它推导出来。

看《奇葩说》李诞吊打罗振宇:为什么我的口才还是那么烂

理解了学习原理,我们回到正题,谈口才的提升,也是如此。当你大脑中可供你学习的案例(数据)太少,那么你在公开表达时就会显得狼狈。

这案例就包括,你是否掌握表达的方法,是否找到自己的舒适区,是否具备足够的应变能力。

要想做好一次演讲,最好的办法,不是把稿子抄上100遍,背得滚瓜乱熟。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背诵演讲稿。即便把稿子记在脑海里,在真实的场景中,也常常会因外界干扰而忘词。

对大脑而言,我们在背诵稿子时,信息的输入是脑中的声音(默念)和纸面上的反光(文字映射)。

这些信息在脑中记忆(建模)时,例子(数据)还是显得单薄。乔布斯在准备新品发布会时,都会提前去发布会现场彩排,目的就是通过反复的练习,强化记忆。

看《奇葩说》李诞吊打罗振宇:为什么我的口才还是那么烂

强化记忆的方式很多,死记硬背是其中一种,但这种方式效率不高,而且容易被干扰。

所以在演讲时,好的记忆方式,是通过PPT将底稿拆分成好几段,有节奏感地去设计内容。如果还不能记住,那就像乔布斯一样去彩排,形成丰富多彩的信息输入方式来规避遗忘。

如果没有PPT,还可以根据会场景观,演讲稿中预设的段子,说话的语气和节奏,或者时钟拨动的位置等等,来帮助自己联想演讲稿的内容。

此外,找到自己的“舒适区”也十分重要。

“舒适区“就是记忆增强的一种状态。这就好比NBA比赛,如果两队实力旗鼓相当,那么是在主场作战,还是客场作战,对两队的表现影响很大。

说到底,要说好话,做好演讲,就必须把它明确为一个任务,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样本)在脑中“建模”,才能更好的应对未知(真实的演讲情景中难以预料的情况)。

故而,大量的阅读,想方设法与人交流,自己反复的演练,你会发现不知不觉就变得很健谈。假以时日,在别人的眼中,你博闻强识、学富五车的个人魅力,自然就流露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故事化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强化记忆的方式。

在文字出现之前,故事就已经存在了,我们的祖先通过口口相传的故事,传承他们与自然做斗争的经验,并以此去构建人类意识共同体。

为什么中年男人会吸引小姐姐。因为他们有故事,而听故事是人类的天性。

可你发现没有,当你逐渐与他交往密切时,你掌握了他的一切信息后,你也就不再崇拜他。原因是你大脑中的数据模型已经与他同频,对你而言再无新鲜感。

“宁为凤尾不为鸡首”的另一层含义,就是与高手做朋友。

频繁地与高手过招,你会发现自己会少走很多弯路,因为学习的误区、代价,别人已经为你检验过。

这就好比中国企业要想加速追赶欧美企业,最好的办法就是收购它们。这不仅可以间接打破知识产权壁垒,还可以学习他们的经验。

再比如联想收购IBM的电脑业务后,再去生产一款笔记本电脑,很多经验和数据就可以直接拿过来用,这包括螺丝要转多少圈,弹簧的韧性要到什么程度,哪种主板的设计方案最优……这些都有具体的参数可以借鉴,避免了许多重复的测试。

那些演讲能力好的人,并不是天生就是一个演说家。他们也许不懂刻意训练背后的逻辑,但他们一定遵循了让大脑深度学习的规律。

这个规律就是通过不断学习,并在不同场景中强化训练与实践,重塑了大脑的神经网络,让大脑变得足够智能,从而自我进化出强大的预测与应对能力。

大多数卓有成效人,“好口才”都是他们的成功特质之一。你为什么喜欢马云也是因为这个缘故。

即便有些成功人士不公开露面,在没有镜头和镁光灯的场合下,他也是特定场合中最爱说话的那一位。他不仅喜欢说,说不腻,而且故事也很多。

@青云计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