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敦煌文书出土,证实《将进酒》被修改,原作更能表达李白思想

 百家杂评 2021-02-23

《将进酒》,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作品思想内容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全诗情感奔涌迸发如江河流泻不可遏止,体现出作者强烈的豪纵狂放的个性,在同题作品中影响最大,如今可谓举世皆知,中国人即便不会整首背诵,也会记得其中一两句。

然而,100多年前的敦煌文书出土,其中记载的“将进酒”却颠覆了传统认知,因为与我们熟知的《将进酒》差别不小:如今我们熟背的将进酒,或许并非李白的原版

20世纪之初前后,中国历经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惨败,国势陷入低谷,国人信心崩溃,但就在这时,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两大历史文化遗迹横空出世,重振国人信心:一是甲骨文,证实商朝存在,中华文明有远超欧洲的悠久且辉煌的历史;二是敦煌文书出土,再现强盛大唐

暂且不谈甲骨文,敦煌文书重现天日是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再现了很多失传的珍贵典籍,其中一首叫《惜罇空》的诗词引起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因为这是唐朝版的《将进酒》!

众所周知,李白是诗仙,他的作品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作为代表作的《将进酒》更是古今传诵,那么《惜罇空》与《将进酒》应该只是名称略有不同,内容基本一致才对。然而,两者比较之后却有不小的差别,有学者指出《惜罇空》比《将进酒》还要豪迈、还要癫狂。

我们熟知的《将进酒》,实际是宋人编辑后的版本,一直流传至今。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敦煌文书中的《惜罇空》,一共有三个版本,其中一个标注作者“皇帝侍文李白”的版本中,与宋版《将进酒》有四处不同。

一,宋版是“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唐版是“君不見床头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云暮成雪”。

关于“床头”与“高堂”的改变:唐朝镜子往往放置在床头,而非高堂之上,所以《惜罇空》中用“床头”,唐版的更为确切。当然,宋版的高堂是指厅堂还是父母,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关于“青云”与“青丝”的改变:唐版的朝如青云暮成雪,与前一句相呼应,而宋版的“青丝”就是头发,放在文中略显违和,因此唐版的青云更为确切。

二,宋版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版是“天生吾徒有俊才,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两个版本对比,宋版的更为朗朗上口,且散发积极向上的态度,唐版的略逊一筹,且态度消极。但根据学者考证,李白这一首诗写于752年,当时屡次碰壁,思想极度烦闷,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所以“天生吾徒有俊才”更符合当时李白的心境。宋版的改动,破坏了作者借诗言情,难以评价好坏。

三,宋版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唐版是“岑夫子,丹丘生。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

宋版增加了“将进酒,杯莫停”和“耳听”这两处,但与《惜罇空》原题不符,酒喝完了,又岂能“杯莫停”?或因如此,宋版将这一首诗重新命名为“将进酒”。另外,唐版的更显李白豪迈和无酒不欢的本性,李白说“岑夫子,丹丘生,我给你们歌一曲,你们给我倒满酒”,显然比宋版的更能体现李白性格。

四,宋版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唐版是“钟鼓馔玉岂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贤圣皆死尽,惟有饮者留其名”。

从“岂足贵”到“不足贵”,两者与其有所变化,各有千秋吧,难以评价改动的好坏。但从“贤圣皆死尽”到“圣贤皆寂寞”,这个变化就比较大了。

宋版更显文气,可能觉得“死尽”太粗俗,唐版更合李白醉酒之境,诗仙醉酒之后,在酒桌上说话很难太文绉绉的,往往粗俗一些也可以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如果联系李白前文“天生吾徒有俊才,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消极烦闷心态,政治上屡次碰壁的痛苦,就能理解他说“古来贤圣皆死尽”了。

总得来说,唐版的《惜罇空》更符合李白的心境,是他政治失意和酒鬼心态的体现,宋版修改之后更能为大众接受,两者到底谁更好,就看每个人的理解了,一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看到这里,我们会发出这么一个疑问:我们错学了李白名篇《将进酒》或《惜罇空》?其实这一点无需过于较真,上文提到了,敦煌文书中发现李白这一首诗的甲乙丙三个版本,每个版本都略有不同,很难说哪一个才是李白原版,甚至这三个都是唐人改后版本,而非一定就有李白的原笔原貌。

李白醉酒之后写诗,未必是直接写下,很可能是出口成章,别人听在耳里,总会出现一些失误,或李白第二天重新录写时也可能出现修改。另外,基于古代信息传播能力,在传播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修改和失误。因此,如今我们熟知的很多古代诗词文章,未必一定是作者的原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