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北省重大考古成果回顾

 zopoba395 2020-02-09

新世纪以来,除了曾侯墓地,湖北境内多项在 20 世纪影响中国的考古发现,如石家河遗址、楚都纪南城遗址、铜绿山矿冶遗址等等,都在新的考古学理念指导下进行了重新发掘,并取得新成果。其中铜绿山矿冶遗址正在申报世界遗产,江陵纪南城遗址和潜江龙湾遗址则以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的方式来回馈社会。

本次遴选的十一项考古成果,有四项曾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另有七项名列中国20世纪 100 项考古大发现。它们或填补人类进化史的缺环;或为长江中游考古学文化命名的先驱; 或为荆楚文化的探索贡献了关键材料;或为中国科技史、文字史提供珍贵物证。

这些重要遗址出土的几十万件文物,在很大程度上充实了湖北省各博物馆的馆藏,其中曾侯乙编钟、青铜冰鉴等文物已成为楚文化的标志,多次代表湖北乃至中国在国内外展览中亮相。

一、 湖北“郧县人”头骨化石(1990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989 年,湖北郧县曲远河口发现一具基本完整的远古人类颅骨化石的消息,在纪念北京人第一个完整头盖骨发现 60 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被宣布,震惊了国内外学术界。随后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当地文物部门对郧县曲远河口远古人类化石产地先后进行了 4 次发掘,发现了另一具更为完整的远古人类颅骨化石,豪猪、熊、鬣狗、豹、獾、犀、獏、猪、牛、鹿等 10 余种哺乳动物化石以及石制品。专家根据人类颅骨化石的形态特征、哺乳动物群的性质和文化面貌判断其时代相当于早更新世晚期,距今大约八九十万年左右,并被命名为“郧县人”。这项发现为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

二、湖北郧县辽瓦店子遗址(2007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05~2007 年,武汉大学、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发掘了湖北郧县辽瓦店子遗址。遗址中出土了大批新石器时代晚期、夏、商、西周、东周、汉、唐宋等时期遗迹和遗物,其中保存最完好、遗存最丰富的是夏商时期的聚落,清理出文化特征鲜明的房屋、灰坑、墓葬和窑址。这是首次在鄂西北地区发现典型的从二里岗下层到殷墟一期的商文化遗存,对于商代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研究都是重要的发现。该遗址地处楚文化起源的核心地带,遗址中的两周遗存为探讨早期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三、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2011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0~2013 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博物馆联合发掘了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目前已发掘 140 座墓葬和 7 座马坑。大多数墓葬有葬具和随葬品,共出土陶、铜、瓷、漆、木、玉石等各类质地的文物达 3000 余件套。其中包括圆鼎、方鼎、簋、鬲、甗、觚、觯、斝、爵、卣、觥、弓形器等在内的 1000 余件青铜器和一批原始瓷器。部分青铜器有铭文,铭文内容除常见的一些西周早期的族氏文字和方国名外,也有“曾” “侯”“曾侯”和“曾侯谏”等大量新出现的人名。发掘者确认其中两座墓属于西周早期曾侯谏及夫人媿氏墓,其他墓葬和铜器铭文也显示出叶家山墓地应是西周早期的一处曾侯家族墓地,说明在西周早期汉东就已有一个曾国。这是继曾侯乙墓发掘近三十年后在湖北汉东地区的一次重要考古发现。

四、湖北随州文峰塔东周曾国墓地(2013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2~2013 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博物馆联合发掘了湖北随州文峰塔东周曾国墓地。目前已发掘 54 座东周土坑墓葬、2 座车马坑、1 座马坑,均属于东周的曾国和及战国晚期楚国。千余件套随葬品中铜器占半数以上,大部分铜器上有铭文,铭文有“曾”“曾子”“曾公子” “曾孙”“曾大司马”“曾大工尹”等,出土于曾孙邵墓中的“随大司马嘉有之行戈”是经科学发掘出土的第一件随国铜器。规模最大的一座“亚字形”墓葬,带阶梯墓道,一椁三棺,椁分五室, 残余随葬品包括鼎、簋、簠、鬲等 70 余件铜礼器。发掘者根据铭文确认墓主为战国中期的曾侯丙,年代晚于曾侯乙墓。这是继曾侯乙墓和叶家山西周曾侯墓地之后新发现的又一代曾侯墓。而曾、楚墓葬的同时发现,对确立楚灭曾的确切年代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年代学依据。

五、湖北京山屈家岭新石器时代遗址

1955~1957 年和 1989 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发掘。“屈家岭文化”因该遗址的发现得以命名,并且是长江中游第一个被命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体系。遗址内发现大量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磨制石器、陶器,稻谷壳以及大面积居住遗迹。屈家岭遗址发现命名后,长江中游各地又大量发现屈家岭文化遗存,以京山、天门、钟祥为中心,文化覆盖整个长江中游。考古专家们指出,屈家岭文化是中华文明继仰韶文化之后,最为繁荣先进的文化之一,持续时间长达 400 年左右,其文化的强盛影响力甚至从长江中游辐射到山东、山西等地。由于重大的学术价值,该遗址入选 20 世纪中国 100 项考古大发现。

六、湖北天门石家河新石器时代遗址群

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地区 1980 年代发现分布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

1985~1992 年和 2011 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学系、荆州博物馆在此进行了发掘。石家河遗址及由它命名的“石家河文化”代表了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遗址区占地面积 8 余平方公里,由 40 处地点组成,其中心区还有一座中国目前发现的规模

最大的构筑于屈家岭文化时期的古城和一座保存完整的西周城址。该遗址出土了不少于 10 万件红陶杯和陶俑。该遗址群入选 20 世纪中国 100 项考古大发现。

七、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方国遗址

从 1963 年到 2006 年,湖北省博物馆、北京大学等单位多次对黄陂盘龙城商代方国遗址进行了发掘。盘龙城是一处商代前期城市遗址,两面临盘龙湖,南濒府河,兴建于公元前1500年前后。城址面积约 1 平方公里,考古发掘揭露出三座坐北朝南、排列在同一中轴线上的大型宫殿基址,体现了我国古代前朝后寝即前堂后室的宫殿格局,城外散见居民区和酿酒、制陶、冶铜等手工作坊及墓地,出土有青铜器、陶器、玉器、石器、骨器以及数以万计的陶片等遗物。有学者认为,盘龙城是商王朝南征的据点,其城墙外陡内缓,易守难攻,军事目的较为明显,后来不断发展成为商王朝在南方的军事、政治中心。该遗址入选 20 世纪中国 100 项考古大发现。

八、湖北随县战国时期曾侯乙墓

1978 年,湖北省博物馆发掘了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这是一座大型木椁墓,总面积约 220 平方米,下葬年代为公元前 432 年。墓内共随葬青铜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金器、玉器、漆木器、竹器等 15404 件,包括总重 2500 千克的一套 64 件青铜编钟,后者被认为是世界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曾侯乙墓的发现,向人们展现了失载于文献中的曾国的历史。出土文物以在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而震惊世界,作为墓主人的曾侯乙也因而备受世人关注。曾侯乙墓入选 20 世纪中国 100 项考古大发现。

九、湖北江陵东周时期楚都纪南城周围东周墓群

江陵楚都纪南城是东周时期的楚国郢都遗址。1975 年和 2010 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荆州博物馆等单位在此进行了发掘。纪南城规模巨大,布局严谨,规划科学,建筑宏伟,许多设计与建筑理念都为后世都城所效仿。现存城址东西长 4450 米,南北宽 3588 米,城墙夯筑,城外有城壕围绕。已发现城门 7 处,其中 2 处是水门建筑。在城内发现呈中轴线排列、可能是宫殿遗迹的高大夯土台基 40 余座,此外还有制陶、冶铸作坊遗址,400 多 眼水井,简瓦、板瓦等建筑材料;城外发现规模巨大的 25 处墓区,其中包括 700 余座贵族墓和上千座小型楚墓,曾出土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矛等珍贵文物。近年考古工作者又对城周贵族墓群——熊家冢墓地进行了大规模发掘。该遗址和墓群入选 20 世纪中国 100 项考古大发现。

十、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与龙岗秦墓

1975 年和 2005 年,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云梦县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对云梦睡虎地和龙岗两处秦墓进行的抢救发掘,清理出土漆器、铜器以及一批内容丰富、有明确纪年的简牍。睡虎地 11 号墓出土竹简共 1155 枚,内文为墨书秦篆,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 内容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编年记》《语书》《为吏之道》、甲种与乙种《日书》等十部,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龙岗 6 号墓出土的 150 枚竹简内容主要为律文,涉及禁苑、驰道、田地及马牛羊的管理等。另有两件家信木牍出土。新世纪发掘出土的西汉简牍文献是研究秦代政治、法律、经济、军事、文化、医学的宝贵资料。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与龙岗秦墓入选 20 世纪中国 100 项考古大发现。

十一、湖北黄石铜绿山矿冶遗址

1973—1979 年,2011—2013 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黄石市博物馆两次对铜绿山古矿冶遗址进行了发掘。这是中国夏商至汉代的采铜和冶铜遗址,遗址范围约 2000 平方米,包括铜绿山、大岩阴山、小岩阴山等开采点。开采时间分两个阶段,前期属春秋时期或稍早,后期属战国至汉代。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迄今为止我国采掘时间最早、冶炼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古铜矿遗址,其采矿和冶铜遗存填补了中国冶金史的多项空白。在没有机械动力的生产条件下,有的矿井深达四五十米,并且有效地使用竖井、盲井、平巷、斜巷相结合的挖掘方法,初步解决了井下的支护、通风、排水、提升和照明等复杂问题。1970 年代的发掘,清理出 7 个露天采场和 18 个保存完好、规模宏大的地下开采区,有 199 座竖井(包括斜井、盲井),177 条大小平巷,井巷总长 8000 余米,老窿采空区达 70 多万立方米;古冶炼场 50 余处,古炼铜炉数十座(春秋时期 8 座,战国时期的 6 座,宋代 17 座),古代炼铜炉渣五六十万吨。经推算,前后共产铜约 8~12 万吨,采挖出的矿石不少于 150 万吨。2011 年以来对铜绿山遗址诸地点进行了继续发掘。该遗址入选 20 世纪中国 100 项考古大发现。

筚路蓝缕一甲子,日月齐光六十年。六十年来,老一辈的学者们,开拓了荆楚文化考古的广阔天地,让纪南城、盘龙城、屈家岭、石家河等重要遗址得以呈现;使荆楚大地美轮美奂的高堂邃宇得以成型。新时期的湖北省博物馆、考古所将再接再厉,继续推进以纪南城为代表的大遗址保护工程,以丹江水库为核心的水下考古调查,以丹江水库为核心的水下考古调查,以骨骼鉴定、人种分析为代表的科技考古研究,以随枣走廊等片区为代表的区域文化建构,力求在此基础上再造辉煌。

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撰写

- 完-

亚洲考古发布(Asian archaeology)

综合整理出品

来源 丨《中国文物报》2014-05-23,略有删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