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么理解老子《道德经》中的不争思想?

 blackhappy 2020-02-09


《道德经》中多次论述了“不争”的道理,比如“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月不敢为天下先”,“水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是谓不争之德”,“天之道,不争而善胜”等,其中阐述的都是不争思想。

在《道德经》中,所谓“不争”并不是简单的退让与懦弱,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依道而行,在我们了解《道德经》不争智慧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不争”背后的“无为之道”。

《道德经》的智慧核心是“无为”,“无为”就是不以自己的主观心思去妄为,一切顺应自然,这便是一种道的智慧。

人类只是一个小小的个体,但是人类却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妄想去主导万物,包括与人处事之中,凡事好出风头,更喜好凌驾于他人之上,这也是一种背道而驰,更会在无形之中给自己招致祸患。

“争”未必能给自己带来想要的结局,反而让人生更糟糕,不争顺应才是智慧。

《道德经》说“上善若水”,世间万物最接近与道的物体便是水,水居于万物之下,甚至处在污秽之处,孕育万物却没有与万物争夺,居万千河流之下,容纳万千河流而成自身之博大,这便是道的一种智慧精华。

而这其中蕴含的就是“不争”的智慧,当我们把无为的智慧引申到自己为人处事的态度之中时,自然也是“不争”的处世态度。

《道德经》有这样一句话:以其不为大者,故能成其大。

真正的圣人从不认为自己伟大,反而能成就自己的大,正如道道孕育万物之后,从不自以为是,反而能够主宰万物,无时无刻的不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所以能成就道的博大。

而人类的做法却与道截然不同,我们总把自己当做万物之长,以为自己拥有智慧和主观思想,就可以创造万物,甚至妄想主宰万物,但是这样自以为是的主观意识,只会让自己背道而行,让人生越来越糟糕,在我们肆意蹂躏万物,凌驾于万物之上的时候,也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比如说大量砍伐树木,毁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结果就有了大地干旱,河流干枯,狂风肆虐等自然灾害,这都是因为人的狂妄心理而导致的活法。

反观人生,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企图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去主导万物,一切顺应,一切不争,才是无为之道的智慧和内涵。

在人生中,不管是我们对于自然还是与人处事的态度,都要有一种敬畏心,有一种顺应之智,以不争的态度应对人生,这样自然也就免去了祸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