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山文化玉器资料

 博搜艺术 2020-02-09

【古董鉴定知识:每天早上8点更新】

红山文化玉器资料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很多朋友这样讲:“民间几乎没有多少东西,真品也很少”;“我整天拿着钱到处转也买不到什么好东西”;“某某人手里怎么会有那么多好东西呢?那是不太可能的”等,众说纷纭。我们虽然无法考证民间到底有多少件红山文化玉器器,但上面的一些说法我认为显然是错误的。大家不妨从我列举的几个国家考古资料的数据仔细揣摩: 安徽凌家滩文化的一个墓葬中出土红山文化玉器300多件,层叠了六层;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里出土红山文化玉器755件;山西曲村西周的一个夫妻合葬墓里,出土红山文化玉器1000多件。

  红山文化玉器鉴定知识1:

  沁色形成于地下较为复杂的微观环境中,周围的土壤条件无疑会对红山文化玉器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不少学者认为白沁的形成缘于土壤中的酸或碱性物质,如杨伯达先生曾提出“杭州余杭地区土壤中氢氟酸含量较高,对良诸文化红山文化玉器由表及里的侵蚀就较为严重,使之均变为鸡骨白”。

  红山文化玉器鉴定知识2:

  沾水法

  放进水中或是沾上水,用水捏搓会感觉到有一种粘粘的感觉。并且每次都会如此,直到盘玩通透。放到水中浸泡,玉表会析出一层粘粘的物质,即所谓的出浆。

  红山文化玉器鉴定知识3:

  氧化鉴定

  1.工具、方法:10~50倍放大镜,强光手电。观察平面氧化透光照射。

  2.适用范围:新石器时代至清代出土红山文化玉器。

  3.局限性:近代传世品,未受氧化红山文化玉器。

  红山文化玉器鉴定知识4:

  盘玩时,原来玉表看不见的沁色会显现,比如黑沁点。看见的沁色会流失或流动,比如黄 色的土沁。白玉会产生浅赭色,这是由于玉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或是补充分子结构中的分子水时,分子移动所致,红山文化玉器也会变得润泽,通透。假货盘玩过程中,沁色基本无变化。

  红山文化玉器鉴定知识5:

  谈红山文化玉器工艺,具体是指红山文化玉器加工工艺:一是剖片,二是细加工,三是抛光。其方法无外有两大形式:其一为清以前至新石器时代的古代手工及半自动化砣机工艺;其二为近代电动砣具工艺及滚桶摇光抛光工艺。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发明手动砣具,抛光用解玉砂、兽皮、棉、麻布轮砣等。钻孔特点多为喇叭状,长孔多为对钻而成,孔为中细,两端大,孔壁可见粗细不等的螺旋纹,且表面光滑。而机械孔壁则较规整,会留有细密均等的螺旋纹,而且不够光滑,孔口边缘也可发现硼碴。观察穿孔特点,是鉴定新石器红山文化玉器的重要方法。战国铁器发明以后,红山文化玉器穿孔则较规整,但孔壁螺旋纹不如机械孔壁螺旋纹细密均等,孔口、线条边缘会出现硼碴。

  红山文化玉器鉴定知识6:

  玻璃光一般在潮湿和密闭的环境中容易形成,颗粒细、密度大的玉质容易形成,盘过的比没有盘地的容易形成。玻璃光泽,又似由内发,其色蓝盈盈的,还能反射其他物品的影子。沁成时间在1200年以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