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蔚解读《曼殊诗》40

 昵称16627923 2020-02-09

李蔚解读《曼殊诗》40






                                                             张俭画像


          束装归省,道出泗上,会故友

        张君云雷亦归汉土,感成此绝


[说明]1911年5月,曼殊从爪哇到日本省母,途经泗水,遇到友人张云雷。

张正准备离开南洋回国。曼殊遂作此诗。



          束装归省,道出泗上1,会故友

        张君云雷亦归汉土,感成此绝


         范滂有母终须养2‚,张俭飘零岂是归ƒ3

        万里征尘愁入梦,天南分手泪沾衣。



1、泗上──即泗水,在爪哇岛东北岸,现在是印度尼西亚的第二大城市。

‚2、范滂有母终须养──指自己东归省母。范滂,东汉汝南征羌(今河南郾城东南)人。曾为汝南太守属吏,压抑豪强,并与太学生交结,反对宦官。166年,与李膺等同时被捕,次年释放还乡。路过南阳时,当地士大夫来迎接的,有车数千辆。三年后,朝廷再次大索党人,下诏急捕范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范滂知是为他的事,即自行投案。县令大惊,出解印绶,准备与他一起逃亡。后来,范滂遇害,临死,唯一放心不下的是母亲。曼殊引此典自况:我就像范滂,因坚持正义,遭到迫害,到处流亡,但是对母亲的爱终生不渝。

ƒ3、张俭飘零岂是归──指张云雷的回归祖国。张俭,东汉山阳高平(今山东微山县西北)人。初为山阳东部都督,严劾宦官侯览及其家属罪恶,为太学生所敬仰。169年,党锢之祸再起,被迫逃亡,所经之处,咸重其人,皆愿藏慝,虽破家灭族,亦所不顾。曼殊引此以喻张云雷:你在流浪中,虽然所在多有照顾,但这到底不是归宿,还是现在这样回国去好。张云雷后来确实回到了故乡浙江温州。辛亥革命高潮过去,各种腐败现象重新丛生。曾在印尼为反清革命斗争作过有益工作的他,对社会状况极为失望,于是归依佛教,自建“横超莲社”,专心净业,赖祖遗薄田数十亩为生,躬耕自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