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游姑苏城,悠赏古园林(七)环秀山庄

 云天tyf 2020-02-09

自首次游苏州,五十多年来,已有十多次踏足古城。每回去苏,必去游览古典私家园林。除了四大名园,还去了很多中小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山水花木,体现了天人合一,充满着诗情画意。人们徜徉于“城市山林”间,沉浸在“人间天堂”中。今夏,再往姑苏城,游遍大小古园林,慢慢游览,细细品赏,游于“智水仁山”间,乐在“悦目怡心”中。

环秀山庄,为苏州造园史中最悠久的园林之一。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与拙政园、留园、网师园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古典园林》。

环秀山庄初建于晋咸和二年(327),五代时为吴越王钱镠之子钱元璙的“金谷园”。此后历有兴废,入明后,曾先后改为书院、衙门、住宅、祠堂。至清代嘉庆十二年(1807),孙均雅购得此园,请常州叠石大师戈裕良重构园林,叠石为山,将此打造成一座秀绝江南的名园。

初夏某日,细雨霏霏,前往环秀山庄游览。环秀山庄位于苏州刺绣研究所内,可谓“大隐隐于市”。大门口建有蓬式门楼,十根立柱把整个屋顶高高擎起,约有七、八米高,四面开敞,轩宇壮观,甚是别致。

入门亭,左首粉墙一道,中开圆月洞门,门楣砖额“迎晖”二字。门面东,日迎朝阳之辉映。洞门两边嵌四块铭牌,显示园林与研究所共处一院。

门内为一幽静的院落,东面、北面设曲廊,曲廊西端有门通刺绣研究所。

院中央石砌花台,一峰湖石立其中,孔洞剔透,圆润玲珑。四周植桂树、紫薇等,花木扶疏,静谧幽然。

曲廊北面为门厅,对开黑漆大门,两边置抱鼓石。

跨入门厅,为四方庭院,四面围廊。院中筑湖石花坛,栽广玉兰、朴树各一。高大粗壮,枝繁叶茂,枝干布满苔藓,历经了日月沧桑。

围廊西墙上嵌明代苏州才子唐寅的《梅花图》碑刻一通。《梅花图》为唐寅创作的绢本设色画,原画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为网上下载的《梅花图》,图中一株墨梅,疏影斜枝,缀花朵朵,浓淡相间,富有质感。留白处行书题诗“黄金布地梵王家,白玉成林腊后花。对酒不妨还弄墨,一枝清影写横斜”。

院子北面为“有榖堂”,坐北朝南,面阔三间,卷棚硬山顶。堂内南北各设落地长窗,保持室内亮敞。堂南围廊前设石栏。

堂内正中梁下悬“有榖堂”匾额,为徐运北题书。古代以谷量计算俸禄高下,此处意指“政治清明出仕食禄”。堂中一套清式红木家具,摆设古朴而不失典雅。

转过屏门,两侧各有一扇白漆侧门,门楣上各有砖刻门额“环清”和“挹秀”。

侧门上书有篆书门联。东门“环清”下为“千重碧树笼春苑,万缕红霞衬碧天”;西门“挹秀”下为“风袂挽香虽澹薄,月窗横景已精神”。

出“有榖堂”,经黑漆大门,到达另一独立的庭院。

院中有座面阔三间的建筑,卷棚歇山顶,面北而建。建筑为四面厅,南北两面设落地长窗,东西两面设矮墙长窗,室内轩敞明亮。

厅内北面梁下悬匾额“环秀山庄”,为著名红学家俞平伯所撰。厅中央摆放一套红木清式家具,精雕细琢,制作考究。

厅北廊柱上挂楹联一幅“风景自清嘉,有画舫补秋,奇峰环秀;园林占幽胜,看寒泉飞雪,高阁涵云”。为清代汪开祉撰,现代建筑学家、园林专家陈从周书。

厅北有一宽阔的平台,冰裂纹铺地。平台两侧对植青枫,挺秀碧翠。迎面一山突兀,嵯峨嶙峋,可谓“开门见山”也。

环秀山庄占地仅2180平方米,其中假山面积约占500平方米。如此小园,却能跻身世界文化遗产之列,实赖此山之功。

环秀山庄不同于其它园林以水为主,而是以山为主,水辅之。假山位于全园中心,池水如带,环绕山间。

假山占地不大,高约7米,但堆叠精巧,咫尺千里,似有大山之势。虽为人构,宛若天成。

假山位于池东,自园子东北部起势,逶迤延绵至西南角临水。主峰位于西南,数个次峰环伺,左右辅以峡谷。

峡谷深达12米,曲折深邃,溪流贯于内。谷上石梁凌空飞架,山势愈发挺拔峻峭,峡谷更为深奥幽然。

山上有小径,山径长约60米,顺山势盘旋上下。沿山径而行,可细细品赏山岭之逶迤、山峰之峭立、山峦之浑厚、山崖之突兀、山谷之幽邃。虽身在假山中,却似行于真山林。

沿假山石磴道拾级而下,幽谷中突现石室,室内设石桌石凳。(图为网络下载)。

石室对面有一山洞。石径崎岖、石室幽深、水涧天成、绿荫掩映,好一幅山中美景。

既有如此秀美之假山,本欲进山遐游,以饱眼福。可唯一跨池入山之通道的三曲石板桥已遭封闭,为了保护假山不受破坏,整个假山禁止通行。真是抱撼之至。

“环秀山庄”西面,青枫绿荫下为“涵云阁”,阁为二层,单檐卷棚歇山顶,贴西墙而筑,面朝东。“涵云阁”之北紧连边楼,边楼为单檐歇山顶(北部为重檐)。阁与楼皆略去部分戗角,与东面的假山互为对景。立于楼上俯瞰假山,恍如置身于云中楼阁,山中云缭雾绕,疑在仙境。

“涵云阁”底层,空空如也。家具俗称“鸡肚肠”,而园缺家具,似人胸无点墨也。东、北两边置明窗,以利观景。

从“涵云阁”底层北门出去,便是边廊。边廊西倚粉墙,东临碧池,狭长深邃。墙上一排漏窗,形状各异。窗下嵌有园主收藏的名人法帖书条石。徜徉于廊中,面对山水美景,步移景异,赞美评点;回头又对墙上法书,细细品赏,啧啧称奇。人生若此,岂不快哉。

文徵明书《赤壁赋》。

祝枝山潇洒的草书。

边廊北头东接短廊,可至“问泉亭”。亭为四方歇山顶,戗角飞扬。

亭南面山临水,四面开敞,并设坐槛与吴王靠。柱上有联“小亭结竹流青眼;卧榻清风满白头”。出自唐寅题画竹联,“青眼”、“白头”典出《晋书·阮籍传》。

亭内悬“问泉”匾额,为近代学者、书法家潘受所书。亭中摆陶瓷圆桌、圆凳。

“问泉亭”后有假山一座,位于园之西北隅。山占地极小,却危岩峭壁,洞壑涧崖,自成一体。此山隔“问泉亭”与大假山对望,两山一主一从,一正一副,极富神韵。

假山峭壁上刻有“飞雪”两字。乾隆年间,蒋楫购得此园,重修园林,掘地得泉,清洌甘美。题名“飞雪泉”,意出苏东坡《试院煎茶》诗“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飞雪泉”曾为苏州园林中的一处名泉,其后年久淤塞。后人巧用其作大假山山涧之源头,大雨过后,溪水淙淙,缘流而下,并入水池。

崖壁间有一石洞,高未及人。趋于洞前,只见涧水汨汨,涧边设石蹬道,崎岖盘升,直达山顶。

山顶处可通边楼门。

“问泉亭”东北为“补秋舫”。“补秋舫”面阔三间,坐北朝南,临水而筑,远望似浮于池上的船舫。

“补秋舫”内南北设长窗,东西置大方窗,四面通透敞亮。东西各有一门,分别通往“问泉亭”和大假山。门楣上砖额为“摇碧”、“凝青”。

推窗外眺,峰峦迷蒙,叠翠清秀;雨皱碧波,鱼翔浅底。好一派山庄夏雨之美景。

出“摇碧”门,东接爬山廊,顺廊攀登,达四方亭。

亭立于大假山东北隅山巅,四角攒尖顶。亭名“半潭秋水一房山”,取自唐代诗人李洞《山居喜友人见访》“看待诗人无别物,半潭秋水一房山”。

“半潭秋水一房山”四面设坐槛,南侧坐槛有吴王靠。此亭与“问泉亭”隔池相对:一傍山,一依水;一高一低;一东一西。构建了高低参差的空间美。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多数是以水为主体,山林、建筑则围绕水体布局。而以山为主体,构建的园林较少。其中佼佼者,非环秀山庄莫属。

环秀山庄以咫尺之地造山,却给人以千山万壑之感。其堆山之作,实乃独步江南,被公认为中国园林现存的假山构建的典范。正如园林大家陈从周所言:“环秀山庄假山,允为上选,叠山之法具备,造园者不见此山正如学诗者未见李、杜,诚占我国园林史上重要一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