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我读诗走边塞 第八篇 沙洲 玉门关 阳关(终结篇)

 贡嘎山下的磨西 2020-02-09

汉武帝收复河西地区,建立酒泉郡后,在敦煌设立了阳关和玉门关两个军事关隘。

沙洲,就是大名鼎鼎的敦煌。沙洲自汉以降开始为丝路重镇,可以说相当与现代的上海、香港一类的核心中转重镇。至唐达到极盛。自宋元以后,商路渐废,风沙肆虐而匪蛮驱驰。

明嘉靖三年(1524年),明朝政府下令封闭嘉峪关,放弃了对嘉峪关以西地区的管辖,原关外行政机构及军民撤迁回关内。正式宣告了敦煌作为“丝路明珠”的辉煌被历史尘封。在此之后长达四个世纪的时间里,距离嘉峪关以西360公里的敦煌只是亚欧大陆腹地深处茫茫戈壁滩中一个破败的小城,鲜有人知晓。

敦煌其名,据说取“敦者大也,煌者胜也”之意。敦煌兴衰凡两千年,世事轮回奥妙无穷,有好事者可以做大文章。

这里,大家太熟悉了,不要多说了吧?

来首岑参的诗吧

《敦煌太守后庭歌》

敦煌太守才且贤,郡中无事高枕眠。

太守到来山出泉,黄砂碛里人种田。

敦煌耆旧鬓皓然,愿留太守更五年。

城头月出星满天,曲房置酒张锦筵。

美人红妆色正鲜,侧垂高髻插金钿。

醉坐藏钩红烛前,不知钩在若个边。

为君手把珊瑚鞭,射得半段黄金钱,此中乐事亦已偏。

这是一首颂扬太守有才贤能的诗歌,诗里有安居乐业的景象,可见敦煌当时的繁盛。

以描述边境战事见长的边塞诗人岑参也写这样的诗,我觉得很开心,他不必总是那么悲情壮烈了,为他松一口气。

咏敦煌的诗歌不多见,加一首敦煌莫高窟里发现的诗吧。此诗,落笔汉将,英武气概跃然纸上。(作者不详,二十首五言,咏敦煌风物景色,流露出心向中原帝土的情感。)

贰师泉咏(唐 佚名)

贤哉李广利,为将讨匈奴。

路指三危迥,山连万里枯。

抽刀刺石壁,发矢落金乌。

志感飞泉涌,能令士马苏。

敦煌是汉四郡最西面的一个,过了敦煌,我们就要去两个非常有名的地方:玉门关,阳关。两关设立于公元前120至110年之间。先立玉门关,随后立阳关。

  玉门关在敦煌西北,离敦煌80公里,由于西域和田美玉由此关进入内陆,因此取名玉门关,是丝绸古道西出敦煌进入西域北道和中道的必经关口,由此通往北疆,是西域通内陆的北路。

历史上玉门关军事征战不断。留下了“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愿将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等名句,供我们去追忆往昔的沧桑岁月。玉门关,是万里戍边终极的象征。

与玉门关有关的诗句数不胜数。

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更使玉门关名垂千古。

到了玉门关,不能不把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读一遍。体会铁马冰河入梦来。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久戍不归的征人对家乡深沉的思念,由景入情,极其自然。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琵琶声里,怀乡,边愁,秋月高照万里长城的家国情怀,都在诗里。

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战场征杀,将军对牺牲士兵尸骨的爱护,体现了军人心中细致的感情。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一首我极喜欢!!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誓言决绝与气势如云!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画面色彩鲜明,动感十足,转眼胜利凯歌已奏响。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一位立志边关杀敌立功的将士的灼灼誓言!

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一个大场景,山峦,烽火台,战马在山间出入如风,笔触开阔。

岑参  玉门关盖将军歌(节选)

行年三十执金吾,身长七尺颇有须。 

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

南邻犬戎北接胡, 将军到来备不虞。

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 

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

灯前侍婢泻玉壶, 金铛乱点野酡酥。

紫绂金章左右趋,问著只是苍头奴。

  这首诗有点长,但非常有意思,节选一部分。仔细读来,可以想见岑参对此将军的复杂态度。将军在边关,任重孤单,豪爽勇武,也奢靡铺张。

     李颀的《古从军行》,从另外的角度来诠释边塞战争,景色黯淡,场景悲切,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战争价值的拷问。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好,玉门关到此结束。我们再去阳关。

阳关无须多说,那是中华文化记忆中最清晰的意象。

  阳关建于汉元封四年,自汉至唐,一直是丝路南道上的必经关隘,在敦煌西南,离开市区七八十公里。因处玉门关之南,依照北为阴南为阳习俗,故而得名阳关,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 出阳关,通往南疆,汉代的时候这里还未完全被沙漠吞并,属于绿洲与荒漠的交界处。再往西就是杳无人烟的罗布泊了。遗迹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

  宋代以后,因与西方和陆路交通逐渐衰落,关遂废圮。

说到阳关,马上会想到王维的千古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先看一首钱起的《送张将军征西》

长安少年唯好武,金殿承恩争破虏。

沙场烽火隔天山,铁骑征西几岁还。

战处黑云霾瀚海,愁中明月度阳关。

玉笛声悲离酌晚,金方路极行人远。

计日霜戈尽敌归,回首戎城空落晖。

始笑子卿心计失,徒看海上节旄稀。

这是一首表现盛唐少年的家国豪情的诗歌,征战离家万里,此去艰辛,建功立业可期。

杜甫的 《送人从军》    

弱水应无地,阳关已近天。

今君渡沙碛,累月断人烟。

好武宁论命,封侯不计年。

马寒防失道,雪没锦鞍鞯。

要想建功立业,勇敢挑战命运,敢于付出青春年华,“好武宁论命,封侯不计年”:这两句志向远大,纵使前路渺无人烟,风雪交加,也要奋勇向前。——这也是励志诗吧?

王维《送平澹然判官》

不识阳关路,新从定远侯。黄云断春色,画角起边愁。

瀚海经年到,交河出塞流。须令外国使,知饮月氏头。

这也是一首送别诗,告别家国纯色,耳畔画角声起,引出心底离愁,极言路途遥远,过瀚海,至交河,远到西域,用典“知饮月氏头”,又是多么大的气魄,克敌制胜,不在话下。

走出阳关,就往人迹罕至的荒漠去了,或者往路途遥遥的西域去了,这时候就离开了故国,精于诗歌的王维,更擅长音律,他的诗歌在这里被人反复吟唱,唱成了荡气回肠的《阳关三叠》。送别就成了阳关的主基调。

让我们把王维的这首诗作为本次万里边塞分享结束的最后一首诗吧。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反复吟诵三遍,也是阳关三叠。

出了阳关,即望西域。不在我们这次行程内,今后再设计一条线路去走新疆。本次行程结束。

Tips

旅游指南上,敦煌有关的景点很多,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西晋墓  敦煌古城、西千佛洞、河仓城、汉长城、雅丹魔鬼城。景点人多,除了莫高窟、千佛洞必去,其他的就随意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