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说塞外承德!其实承德原本在塞内,什么时候变成了塞外呢?

 老羊铲史 2021-01-04

承德避暑山庄烟雨楼

1.

人们说起承德,都喜欢说紫塞承德,或者说塞外承德,还有人常常把“紫塞明珠”当成承德的代名词,其实,紫塞是长城的一种称呼,塞外就是长城以外。

而且,在很长的时间里,承德这个区域不是在塞外,而是在塞内。

2.

中国人修长城的历史很悠久,农耕民族的家园比较固定,不像游牧民族每天游离不定,就如同现在,中国人还喜欢把院子用高高的院墙围起来一样,深宅大院,神秘威严也还安全。

公元前8世纪—前3世纪,春秋战国之际,封建社会初步形成,长城也正是在这时开始修筑的。关于修长城的历史,罗哲文在《长城史话》里先讲了这个故事:

《左传》上记载楚长城(方城)的一段故事说:楚成王十六年(前656年),齐国进兵攻打楚国,当齐军进至陉这个地方时,楚成王派屈完去迎敌。到了召陵地方,屈完对齐侯说:您如果真要来攻打的话,楚国有方城以为城防,汉水以为城河,足可以抵抗的。齐侯见楚国的护御工事果然非常坚固,只好收兵了。像这样入侵楚国,打到长城就被挡回去的事例还有不少,足见这时的楚长城对保卫国家安全,起过重大的作用。

以后,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及一些很小的诸侯也都相继修筑了长城,以为保卫国家安定、图强发展的条件。

燕长城遗址

3.

那个时候,承德这个地方归属于燕国。

燕国的北方邻居是东胡,古东胡族曾是活动在滦河中上游及其东北部一个较大的部落联盟,它包括了许多族属相同而名号不一的大小部落,和匈奴一样,同属北方游牧民族。

家里有一个比较凶悍的邻居,日子过的就会提心吊胆。

燕国与东胡的交往过程中,燕昭王即位之初,把将领秦开送到东胡去做人质,后来,秦开回到燕国,率领大军把东胡人打退了一千多里。

这件事情记在了《史记》里: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

为防止东胡人卷土重来,燕国便在北部边境修建了一道长城,史称“燕长城”,司马迁又说了: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之。

造阳,是现在的张家口赤城,襄平是现在的辽阳,燕长城在现在的承德境内的丰宁、围场通过,所以,现在的承德就在燕长城的里边,是为塞内。

4.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出现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封建制国家。

估计秦始皇也是打累了,面对北方的匈奴,也打了很多年,可和游牧民族打仗很累,《汉书晁错传》里这样说:“救之,少发则不足。多发远县才至,则胡又已去。聚而不罢,为费甚大。罢之,则胡复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

兵书上说:进攻是最好的防御,可进攻实在是劳民伤财,咱们还是老老实实的防御吧,于是就垒墙。

秦始皇为了加强国防,把原有各国的长城连起来,修筑了万里长城,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作“万里长城”的长城,孟姜女哭的就是这个,在燕国北部,秦修缮了燕长城,后来被称为燕秦长城。

古代对长城的称呼还有长垣、巨防、巨堑、紫塞、塞围、界壕等等。

到这个时候,承德还是塞内。

5.

中国面积大,人口众多,很多有理想的人都想做皇帝,于是,治世少而乱世多。

汉朝的时候,在北方基本延续秦长城设定的国界,尤其是汉朝几个皇帝采取怀柔政策,通过安抚、赏赐、和亲等方式,维护边境稳定。尤其是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汉书》:北边自宣帝以来,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遍野。

长城从来就不是一个独立的墙,而是一套防御体系,有许多座不同等级的城堡、关城、卫城、烽火台等等,还有一套严密的军事组织机构。《汉书》所说的“烟火之警”,就是烽火台报警的烟火。

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原内部混战不停,北方的少数民族又发展起来了。

到了北朝末年的北齐时,北方的库莫奚和柔然兴盛起来,不断的袭扰南方,于是,北齐皇帝决定再修长城。

6.

《北齐书》在叙述天保七年(556年)的情形时所说的:“先是,自西河总秦戍筑长城东至于海。”“先是”,说明这道长城的修筑略早于天保七年。“西河总秦戍",是这道长城的西端,据《读史方舆纪要》,总秦戍在大同府西北境。“东至于海”,应该是渤海。长城东部终点在渤海边,估计在今山海关附近。这段长城的中段,行经燕山山地。

《北史》记载征民夫修长城:六年,发寡妇以配军士筑长城,是岁诏发夫一百八十万人筑城,自幽州北夏口、西至桓州,九百余里。七年,发山东寡妇二千六百人配军士,筑长城东至海,前后所筑,东西凡三千余里。

这是公元555、556年的事。

这道长城,横亘在北京与承德之间,北齐放弃了燕山北部的大部分土地,把长城修建在燕山山脊之间,后来戚继光修建的明长城基本沿着北齐长城的线路修建。

这个时候,承德区域才成了名副其实的塞外承德。

这样,承德境内就有燕长城、秦长城、北齐长城和明长城,可以建长城博物馆了。

7.

关于长城的功过与作用问题,可以说从它开始出现不久,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2000多年来虽然众说纷纭,但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主张修长城者,认为它是安定边疆、保卫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之必需,代表人物有秦始皇、汉文帝、桑弘羊、刘向、隋炀帝、唐太宗、杜甫、赵秉文等。

主张长城无用、劳民伤财者有武臣、贾山、刘安、陈琳、贯休、郑震、李东阳、康熙、乾隆等等。

康熙皇帝还有批评秦始皇的诗:

万里经营到海涯,纷纷调发逐浮夸。

当时用尽生民力,天下何曾属尔家。

此外还有主张长城必需,因有功当代,但不施仁政则国仍不保者,有贾谊、司马迁等等,两手都要抓,硬的要硬,软的也要软到位。包括康熙、乾隆虽然口称“在德不在险”,但实际上仍然在加强武备,采取软硬兼施的两手政策,而且也修缮或增筑了一些长城关隘。

康熙皇帝在古北口还说:

断山逾古北,石壁开峻远。

形胜固难凭,在德不在险。

康熙皇帝把修长城的钱用来修建避暑山庄,把承德及以北的大片地区都划入到中国版图,北齐修长城时丢掉的国土,被康熙用不修长城的方式收了回来,也是一件妙事。

华燕检测感谢您关注  老羊铲史

验车到华燕   快捷又方便

地址:承德市开发区东西营(鸡冠山地质博物馆对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