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节,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春节。 在武汉疫情的紧张氛围中,影视圈也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的大戏。 比较典型的事件有明星为武汉疫情捐款事件和《囧妈》免费网络播放事件。 今天,咱们继续来聊聊徐峥和《囧妈》。 1月28日,一位叫毕志飞的导演突然在网上发送长文,怒斥徐峥“明抢”囧系列的版权,痛骂他几年前痛打女记者的行为,引起了全网的关注。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突然就出了这么多“往昔的丑闻”呢? 其实,仔细想想,徐峥的这些往昔丑闻被爆,在他卖掉《囧妈》时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因为武汉疫情的传播速度太快,贺岁档的多部影片纷纷撤档,上档时间另议。 在此之际,《囧妈》就爆出了要免费播放的消息,随后在字节跳动的推动下,此事件持续发酵,引起了全网关注。 全国人民都在家躲疫情,基本都快憋出了毛病,再这样的形势下,《囧妈》却免费播出,无疑是给全国人民“雪中送炭”。 在家躲疫情时,全家坐在电视机前看一部温情的喜剧电影,无疑会收割一大波观众的好感。 《囧妈》播出后,褒贬不一,但因为是“免费”,所以大众也基本都持有宽容的态度。 根据字节跳动的数据显示,截止1月28号,《囧妈》的全网播放量已经达到了6亿! 在这场免费播放的背后,徐峥和他的欢喜传媒,以及字节跳动,无疑是双赢的局面。 徐峥和欢喜传媒将电影卖掉,避免了对赌协议的失败,还获得了网民的好感,就连欢喜传媒的股价都上升了一大截。 而字节跳动,虽然为了买《囧妈》付出了6.3亿人民币,但《囧妈》给字节跳动引来的流量,已经远远超出了这笔钱的价值。 但是,《囧妈》的免费播放,难道只有好处吗? 很显然,并不是。 这世间上,任何事都有两面性。 在《囧妈》免费播出的背后,是无数线下电影行业的“愤恨”和“不甘”。 众所周知,线下电影院是以买票分成为赢利点的,徐峥和欢喜传媒跳过线下的影院,直接将《囧妈》放了出来,无疑是得罪了一大票人。 而得罪各方人员之后的反噬,马上就来了。 毕志飞的“仗义揭发”行为或许仅仅是一个开端,在不远的某一天,徐峥的各种“往昔丑闻”或者新近丑闻,都可能会霸占热搜。 而徐峥,面对这一切,他只能默默咽下苦果,因为在他卖《囧妈》的时候,他就应该想到了这一天。 那么,徐峥为何明明知道会出现这种后果,还是义无反顾的卖掉了《囧妈》呢? 1、先说《囧妈》这部电影,不同于《唐人街探案3》或者《熊出没》等电影,可以选择其他假期时段再上映。 《囧妈》的春节属性太强,无法调节上档日期。当然,它可以延迟到2021年春节,但是,时间太久变数太大,徐峥和欢喜传媒心里都没底。再加之,前期的宣发都已做完,若就此放弃,损失无法估量。 2、《囧妈》和横店影业签过一份24亿票房的保底协议,若超过此票房,双方再按照比例分成。若达不到此票房,需要徐峥和欢喜传媒自己承担损失。 看过《囧妈》的观众应该都知道,这部电影比之以前的《人在囧途》和《泰囧》简直不可同日而语。若在影院上映,很难达到此票房,估计徐峥心里也有数,所以便“先下手为强”。 3、《囧妈》在预售票房上被《唐人街探案3》打的落花流水,直接被对方KO。 《唐人街探案3》预售票房2.27亿,是第二名《姜子牙》的5倍,是《囧妈》的6倍。 若《囧妈》强行和《唐探3》争抢市场,必定会被打败。只有躲开《唐探3》,才是《囧妈》最明知的选择。 所以,徐峥和欢喜传媒才“冒天下之大不韪”,赶紧卖掉了《囧妈》。 《囧妈》的投资成本是2.2亿,卖了6.3亿,再加之欢喜传媒的股价攀升又进账十几亿,他们不但没亏,还小赚了一笔。 卖了《囧妈》,他们会被院线恨死,但却会收割全网的好感;如若不卖,说不定他们会败在对赌协议下,赔的体无完肤。 相比来说,当然是钱到手比较划算。 但是,要想赚钱,那就要挨骂。 线下影院虽然现在恨死了徐峥和欢喜传媒,但若他们下次发行了新电影,观众抱着“欠徐峥一张电影票”的心态去看的话,影院还能放着钱不赚? 所以,这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利益共存。 |
|
来自: 昵称18154423 > 《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