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老的北京中轴线原貌

 古稀老人赵 2020-02-09

古老的北京中轴线原貌

视频截图 中轴线以永定门为起点,当时永定门前有护城河。(永定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寓“永远安定”之意)永定门瓮城城墙于1950年开始被陆续拆除,1957年以妨碍交通和已是危楼为名,永定门城楼和箭楼遭到拆毁。2004年北京永定门城楼复建,其中瓮城和箭楼尚未修建,成为北京城第一座复建的城门。

古老的北京中轴线原貌

永定门是一座瓮城,古时瓮城的作用为军事防御,把敌军放入永定门瓮城,把门关闭全歼敌军。今天瓮城和箭楼尚未修建

古老的北京中轴线原貌

中轴线上的天坛。

古老的北京中轴线原貌

中轴线上的珠市口,繁华的商业区。

古老的北京中轴线原貌

图中前门大街的大栅栏、鲜鱼口也是热闹非凡。

古老的北京中轴线原貌

五牌楼是正阳牌楼的俗称,因其造型形式为五间六柱五楼式而得名。明朝正统四年(1439 年)建成时为木结构,6 根立柱均为通天柱(亦为冲天柱),每根立柱各有一对戗柱,每间上有两道额仿,仿间有镂空花板,仿上各以斗拱承楼顶,五楼均为四坡顶,正间额仿间镶“正阳桥”匾额,夹杆石上有石雕小兽,如今还在。

古老的北京中轴线原貌

前门箭楼位于天安门广场的南端,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明清两代,箭楼曾与正阳门城楼城墙相连,组成了一个很大的瓮城。民国以后,瓮城被逐渐拆毁,雄威的箭楼仍孑然屹立着,与正阳门楼隔街相望。

古老的北京中轴线原貌

正阳门,俗称前门、前门楼子、大前门原名丽正门,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位于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的天安门广场最南端,毛主席纪念堂南边。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1419年),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御性建筑体系。 据地方志上记载:当时的城楼、箭楼规模宏丽,形制高大;瓮城气势雄浑,为老北京城垣建筑的代表之作,现仅存城楼和箭楼,是北京城内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城门。

古老的北京中轴线原貌

中华门指故北京皇城的正南门,原明代称大明门,清代称大清门,民国时期改名为中华门,在北京中轴线上,原址在正阳门北侧,现人民英雄纪念碑南边、毛主席纪念堂一带。此门曾是明清两朝的国门象征,平常日子不得开启。1976年,在原址修建了毛泽东纪念堂。中华门与正阳门、天安门不同,不是城楼,而是一单檐歇山顶的砖石结构建筑。

古老的北京中轴线原貌

图中是以前天安门广场的原貌。

古老的北京中轴线原貌

金水桥、华表与天安门。

古老的北京中轴线原貌

进入天安门的第一座门端门。

古老的北京中轴线原貌

接下的是午门原称五凤楼。

古老的北京中轴线原貌

御带桥与太和门。

古老的北京中轴线原貌

太和殿。

古老的北京中轴线原貌

中和殿

古老的北京中轴线原貌

保和殿

古老的北京中轴线原貌

乾清宫

古老的北京中轴线原貌

交泰殿

古老的北京中轴线原貌

坤宁宫

古老的北京中轴线原貌

御花园

古老的北京中轴线原貌

神武门

古老的北京中轴线原貌

大高玄殿建筑群。

古老的北京中轴线原貌

景山

古老的北京中轴线原貌

寿皇殿,已开放。

古老的北京中轴线原貌

地安门(后门),位于北京市,北京皇城四门之一,是明清皇城北门,也是北京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地安门处于皇城北垣正中,景山以北,鼓楼以南。天安门是皇城的南门。南北互相对应,寓意天地平安,风调雨顺。皇城正门称天安门(明称承天门),东称东安门,西称西安门,北称地安门。明称北安门,俗称厚载门,亦称后门。[1]于1954年拆除。

古老的北京中轴线原貌

途径什刹海与金锭桥。

古老的北京中轴线原貌

北京鼓楼是坐落在北京市南北中轴线北端的一组古代建筑,位于北京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北端。钟鼓楼作为元、明、清代都城的报时中心,是古都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见证中国近百年来历史的重要建筑。

古老的北京中轴线原貌

钟楼位于北京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原址为元大都大天寿万宁寺之中心阁。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后毁于火。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建,十二年竣工,有晨钟暮鼓之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