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上聊天既不骗财,也不骗色,还能图啥?

 邓世运刑事律师 2020-02-09

基本案情

案件结果

法院认为,被告人王某、杨某、罗某非法向他人出售、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其行为均已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律师说法

随着人们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意识的提高,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手段越来越隐秘,上述案件中的被告人就是用一种套路来获取公民的个人信息,然后出售、提供给人他人谋利,这种获取手段真的令人防不胜防。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解释》)第四条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通过购买、收受、交换等方式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或者在履行职责、提供服务过程中收集公民个人信息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第三款规定的“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

在上述案件中,被告人通过网络聊天获得被害人的个人信息,表面上获得了被害人的同意,但是这种同意是通过欺骗被害人的手段获得的,属于上述规定中的“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在没有获得被害人同意的情况下,又将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提供给他人,符合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的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出售、“提供公民个人信息”。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解释》第五条第一款第(七)项规定,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情节严重”。在上述案件中,被告人获得的报酬超过五千元,应该认定为情节严重,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抗击疫情︱律助居家办公体验和总结

“密切接触者”不愿定点隔离,可以强制执行吗?

疫情当前,相关人员不配合隔离观察/治疗后果很严重

防治谣言,无疑也是防疫的一部分

团队开工通知

邓世运律师

北京市炜衡(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广州市律师协会刑事诉讼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刑事辩护律师库第一批入选律师,广东省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理事,法律风险管理研究会理事。十年专注刑事领域,长期只办刑事案件,主攻网络犯罪、经济犯罪案件的辩护和数据行业的刑事合规,所办案件被收入《刑辩实战采撷:广州律师案例精选》,先后荣获广州市律师协会2010 年度业务成果奖、2017 年度优秀专业委员会委员奖。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律师资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热点新闻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