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诺贝尔文学奖背后,细数巨匠与电影的不解之缘

 hfjkkkl 2020-02-10
“我觉得小说跟电影一直有种不解之缘。”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莫言曾经如是说。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最新得主——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同样与电影有着一种不解之缘,而且先后参与过14部影视作品编剧。诺贝尔文学奖获颁百余年来,这些优秀作家的优秀作品,无不为世界影坛输送着优质的营养,而像彼得·汉德克一样投身光影世界亲自造梦的诺奖得主亦不在少数。
图片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彼得·汉德克(奥地利)
官方授奖词:
他兼具语言独创性与影响力的作品,探索了人类体验的外围和特殊性。
代表作:
《骂观众》《卡斯帕》《左撇子女人》
彼得·汉德克可以说一位真正的电影人,在他的履历上,担任过14部影视著作的编剧,四部电影的导演,一部电影的主演。其中,彼得·汉德克作为编剧,与“新德国电影四杰之一”的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合作过八次,二人更是在1987年一同创作了影史经典《柏林苍穹下》,彼得·汉德克还在电影中客串了一个小角色。该片入围了第40届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并最终捧获了最佳导演奖。
作为导演,彼得·汉德克依旧成绩不俗。1985年,他的电影长片处女作《左撇子女人》入围了第3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1992年,电影《缺席》入围了第4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的金狮奖由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夺得。
图片
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波兰)
官方授奖词:
她叙事中的想象力,充满了百科全书般的热情,这让她的作品跨越边界,自成一派。
代表作:
《航班》《太古和其他的时间》
《让你的犁头碾着死人的白骨前进》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是当代波兰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两次获得波兰文学最高荣誉“尼刻奖”评审团奖,四次获得“尼刻奖”读者选择奖。
2016年,她与波兰女导演阿格涅丝卡·霍兰合作的电影剧本《糜骨之壤》,改编自她的小说《让你的犁头碾着死人的白骨前进》,影片入围了第6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后获得了阿尔弗雷德·鲍尔银熊奖(为纪念柏林电影节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鲍尔而设,旨在奖励电影创新)。
图片
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石黑一雄(英国日裔)
官方授奖词:
他的小说富有激情的力量,在我们与世界连为一体的幻觉下,他展现了一道深渊。
代表作:
《群山淡景》《浮世画家》《长日将尽》
石黑一雄是一位日裔英国籍的小说家,生于日本长崎,后全家移居英国。他与另外两位印度裔作家拉什迪、奈保尔被称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如今“三雄”中只剩拉什迪还没有获得诺奖。
石黑一雄的多部作品被改编为影视作品,他也会亲自担任或参与编剧。《别让我走》在2010年和2016年分别被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2005年的《伯爵夫人》改编自其同名小说,故事背景则选在了1936年的上海;1993年 《告別有情天》改编自小说《长日将尽》,由詹姆斯·伊沃里担任导演,影片获得第6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原创配乐8项大奖提名,而当年的最大赢家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他的《辛德勒的名单》。
图片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莫言(中国)
官方授奖词:
他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
代表作:
《红高粱》《丰乳肥臀》《生死疲劳》《蛙》
莫言曾参加创作过12部影视剧剧本,他的小说也深受中国导演们的青睐,屡次被搬上大银幕。1987年的《红高粱》由张艺谋执导,并取得了第38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2003年,霍建起执导的根据《白狗秋千架》改编,影片荣获第1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和最佳男艺人奖。
此外,由香港导演严浩执导的《太阳有耳》(2003)根据莫言小说《姑奶奶披红绸》改编,不过莫言本身对这部电影并不满意,虽然一开始参与了编剧工作,但因为与导演想法有别选择了退出。2000年,张艺谋改编自莫言中篇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的《幸福时光》,也因为与小说相差甚大,让莫言感到诧异。还有一部,连莫言本人都没有看过,就是台湾导演李幼乔拍摄的《白棉花》。
图片
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哈罗德·品特(英国)
官方授奖词:
他的戏剧发现了在日常废话掩盖下的惊心动魄之处并强行打开了压抑者关闭的房间。
代表作:
《侏儒》《看门人》《仆人》
哈罗德·品特对于世界艺术的贡献不止在文学领域,他的著作包括舞台剧、广播、电视及电影作品,是英国当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戏剧家之一,更重要的是,他为戏剧再次成为英国文坛的主要文学形式做出了重要贡献,《看门人》《饯行酒》等都是他的代表戏剧作品。
哈罗德·品特集编、导、演于一身,四十余年艺术生涯里,创作50余部舞台剧、电视剧、广播剧和电影脚本,其中涵盖20余部电影脚本。同时他参演过22部影视作品,执导过6部,获得过两次奥斯卡提名和七次英国电影学院奖提名。哈罗德·品特直到去世前一年还在坚持创作,2007年,当电影《足迹》的主演裘德·洛邀请他编写剧本的时候,哈罗德·品特很开心地答应了,影片为导演肯尼思·布拉纳赢得了一个金狮奖提名。
图片
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
官方授奖词:
由于其长篇小说以结构丰富的想象世界,其中揉混着魔幻与现实,反映出一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
代表作:
《百年孤独》《家长的没落》
《霍乱时期的爱情》
加西亚·马尔克斯与电影有着很深的渊源,他曾担任拉丁美洲新电影基金会的主席,撰写过多部电影剧本,他也亲自参与到如《霍乱时期的爱情》《没人写信给上校》《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等重要作品的改编当中。
但是,唯一遗憾的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没有机会看到他最钟爱的《百年孤独》的影视版。坊间流传着一种说法:电影《百年孤独》,错过了黑泽明,就永成遗憾。据说,马尔克斯曾表示,《百年孤独》只有日本名导黑泽明能拍成电影。但随着黑泽明的去世,加之马尔克斯的阻止,《百年孤独》改编电影一事一直被搁置。
而就在今年,Netflix经过一番努力, 与马尔克斯的两个儿子罗德里戈和贡萨洛达成一致,将把《百年孤独》改编成西班牙语电视剧,由二人亲自担任制片人。
图片
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川端康成(日本)
官方授奖词:
由于他高超的叙事性作品以非凡的敏锐表现了日本人精神特质。
代表作:
《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
川端康成是单部著作被搬上大银幕次数最多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代表作《伊豆的舞女》从1933年起先后六次被搬上大银幕,而在川端康成生前(1972年4月16日逝世)就被改编拍摄了五次。
日本著名女影星山口百惠在1974版的《伊豆的舞女》出演女主角熏子,这也是其最为中国观众熟知的银幕形象之一。此外,被称为“山口百惠演艺生涯最后乐章”的《古都》,也是根据川端康成同名长篇小说改编,小说创作于1961年,1968年与《雪国》《千只鹤》一起获诺贝尔文学奖。《古都》是山口百惠出演的最后一部电影。
图片
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欧内斯特·海明威(美国)
官方授奖词:
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表现在其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由于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的价值的光辉演说。
代表作:
《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
海明威与电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的作品多次被改编搬上大银幕,其中《老人与海》三次,《太阳照常升起》两次,《永别了,兵器》两次。与此同时,海明威生前还长期担任电影编剧,根据记录,他担任过23部作品的编剧,还友情出演过两部影片。
只不过,除了根据其作品《有钱人和没钱人》改编,由他与另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福克纳共同参与编剧的《逃亡》,没有一部根据海明威经典原著改编的电影作品可以成为经典,1932年版的《永别了,兵器》更因为大幅度修改,被海明威评价为“犹如啤酒杯里撒了泡尿”。而《有钱人和没钱人》只不过是海明威的一部二流作品。
THE END
金鲛分享会
大咖专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