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亭序》中牵丝、捻笔、疾笔技法的说明与解读

 庆友尊者 2020-02-10

书法中的技法是非常丰富的,有带有共性的技法,也以一家书法独有的技法。比如捻管技法,所采用的就不多。

今天我们主要介绍《兰亭序中》的三种基本笔法:牵丝、捻管和疾笔技法,技法说明文字以李放鸣《兰亭序行书技法》教材内容为主,同时还做了更进一步的技法解读。

【牵丝】即上一笔画与下一笔画承接时产生的游丝,通过游丝将不相连的笔画连接起来是行书的显著特点之一。牵丝要细而有力,宜少不宜多。

《兰亭序》中牵丝、捻笔、疾笔技法的说明与解读

【术语浅解】牵丝是指行书或草书中书法点画间的牵连映带的线条。

草书中的牵丝以实连为主,有点画意义,行书中点画间的牵丝可有可无,没有具体的意义,只是有空间分割的意义,因此行书中的牵丝和草书中的牵丝不同。严格意义说,牵丝只有行书里才有,王羲之《兰亭序》中的牵丝非常鲜活、生动,犹有神助。

牵丝之美或圆转如折钗股,弹性十足;或细如丝发,圆润空灵。骨血肉气神之俱全。米芾说:“若得笔,虽细如髭发亦圆;不得笔,虽粗如椽亦扁。”可谓牵丝线条形质基本审美标准。

在《兰亭序》中点画间多为虚连,就是我们常说的笔断意连,但由于运笔的一气呵成,所隐藏的轨道动作,有种无形气脉贯穿其中,是为畅达高妙,情意绵绵。

在行书临摹练习中要注意,牵丝不可刻意,又不可无意,须在有意无意中自然产生。

《兰亭序》中牵丝、捻笔、疾笔技法的说明与解读
《兰亭序》中牵丝、捻笔、疾笔技法的说明与解读

【捻笔】即轻微捻动笔管。提按、转折用笔,常使笔锋铺散,为保持中锋运笔,可捻动笔管,将分散的笔毫聚拢。可从外向里捻,也可以从里向外捻。

《兰亭序》中牵丝、捻笔、疾笔技法的说明与解读

【术语浅解】捻管是指写字运笔时,将笔管根据调锋需要,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进行捻动或转动以改变笔锋的方向,其目的是将笔锋换向或调整笔锋方向,主要还是在于中锋行笔。

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楷书对点画线条的形质要求是笔笔中锋。捻管是一种将笔锋调整为中锋的一种技法。捻管时搭配提按这些细小的动作,可以把笔锋调顺不至于写完一个字笔锋绞成麻花,笔画线条也比较干净利落顺畅。

捻管实用的不是十分广泛,因为其它笔法技法也可以进行中锋调锋,如将提按顿挫结合起来,仍然可以保持中锋行笔,气息畅达,才采取这种方法也较为普遍。

刚开始使用捻管技法时,多会出现不习惯的情形,只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适应,就能够习惯成自然,感觉书写顺畅。

一般来说,行草书对捻笔需求更大。草书靠使转,行书要把使转和提按结合,所以为了保证点画线条质量的韧性和力度,充分展现力透纸背的笔力效果,也需要捻笔技法的辅助。

刘墉非常善于运用捻笔笔法。据说刘墉喜用弹性好的健毫书写,运用捻管技法时“笔如舞滚龙”。捻管也就是捻笔。

《兰亭序》中牵丝、捻笔、疾笔技法的说明与解读

【疾笔】迅疾而有力的一种用笔方法。但并不是单纯的快速行笔,而是疾行中包含劲到。否则,欲速则不达。

《兰亭序》中牵丝、捻笔、疾笔技法的说明与解读

【术语浅解】清刘熙载说“古人论笔,不外疾涩二字。涩非迟也,疾非速也。”以后人们谈论疾涩技法往往相提并论。

行笔速度对书法点画线条的形质的艺术效果非常重要,因此用笔的迟疾,是历代书家无不讲究用笔技法的迟疾,也使得迟疾之法成为用笔技法的基本核心技法。用笔疾涩讲究的是行笔如飞,也能无处不涩。

姜夔在《续书谱》中说“迟以取妍,速以取劲”,明确指出了迟笔与疾笔的用笔特征。

疾笔是指运行速度较快。涩笔是指运行速度较慢。疾笔所书写的点画线条形质笔洁劲流畅,涩笔用笔的点画线条形质多涩凝厚重。

孙过庭在《书谱》中说“至有未悟淹留,偏追劲疾,不能迅速,翻效迟重。”所说就是我们追求劲疾运笔,需要建立在领悟淹留的基础上,持重的表现,则以能够用笔迅捷为依托。孙过庭还说“夫劲速者,超逸之机,迟留者,赏会之致。”

王羲之也曾经指出,每书要“十迟五疾”,用笔要迟疾兼顾,以迟定形,以疾取势。可见,书法大师和理论家们对于疾涩运笔的追求是一致的那。

需要注意的是书写时快慢要恰到好处,因为疾笔不当笔画性格容易浮滑、乏力;如果太慢,点画笔致和线条易于呆痴僵化而不见灵动活泼,天机流荡之致。

《兰亭序》中牵丝、捻笔、疾笔技法的说明与解读
《兰亭序》中牵丝、捻笔、疾笔技法的说明与解读
《兰亭序》中牵丝、捻笔、疾笔技法的说明与解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