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亲去部队看儿子,让警卫把军长叫出来

 东方文捷 2020-02-10

父亲去部队看儿子,让警卫把军长叫出来,

军长却说不认识这老头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无论时代的思想如何变化,孝文化一直是世人推崇的部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倘若一个人连孝顺都做不到的话,其为人也会受到质疑。在大多数以儒道思想为主的朝代里,孝道更是有着严格的考核标准。

但古代的孝道也并非全部值得推崇,其中的“愚孝”则是应该摈弃的部分。孝亦有道,倘若孝道只是无条件地服从的话,也就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甚至还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古时候的“郭巨埋儿”便是典型的反例。

来到现代,人们对于孝的理解更加深刻清晰。曾有一位军长拒绝与父亲相认,而人们对此事的解读也有很多方面。父亲去部队看儿子,让警卫把军长叫出来,军长却说不认识这老头。如此怪异的父子相认画面,其中又有什么隐情呢?

父亲强求包办婚姻,儿子怒而出走

据《孟子·滕文公下》记载:“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意思就是说,不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进行的婚姻是不光彩的,将成为他人的谈资。由此可见,古代对于包办婚姻的执念有多深。甚至在封建王朝被推翻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依然存在,自由恋爱和婚姻还只是少数。

而对于思想逐渐开放的年轻人而言,已无法接受父母强势的婚姻安排,不少人因此与家中闹翻。在民国时期,革命将领胡宗南就经历了这样的事情。父亲强行为他安排亲事,希望早日抱上孙子。在反抗无效的情况下,他最终因怒离家出走,一度与家人关系紧张。

在胡宗南离家出走之后,其父亲感到生气而又丢脸,也不肯再与儿子联系。自此之后,胡宗南独自在外漂泊,很长时间都不曾再与家人联系。父子之间渐生嫌隙,并且多年也没有缓和。旧社会的家庭观念依然存在很多摩擦,父子之情也因摩擦而被割断了。

儿子成著名军长,父亲欲相认却遭拒

在离家不久之后,胡宗南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参与革命的过程中,他的经历堪称传奇,虽后续有盲目追随老蒋的错误观念,其军事实力依然是值得赞赏的。1936年4月,胡宗南任军长一职,是黄埔学生在国民党陆军中的第一个军长。

在其当上军长之后,与父亲多年的僵持关系迎来了转折。胡宗南离家多年,家中的情况也逐渐衰落,在得知儿子任高官之后,其父也曾放下往日的傲气去军营中找他,试图缓和父子关系。然而,父子之间的嫌隙也太大,并且胡宗南依然没有原谅父亲,其父最终还是吃了闭门羹。

俗话说:“血浓于水”,胡宗南的父亲原本以为儿子会顾念父子之情,不会让他太难堪。而在去到军营之后,告知警卫要他要见军长,得到的回复却是军长的一句“不认识”。在那个时候,胡宗南离家已有很多年的时间了。到即便时间再久,儿子又怎么可能有认不出父亲的道路呢?显然是胡宗南不愿意与父亲相认,才说出了这样的话。

倘若这样的事情放在古代,胡宗南将会北认为是“不孝子”,自己发达了便六亲不认。但背后的隐情则是,其父亲曾不顾他的意愿,强势地要为其安排人生大事,最终才导致胡宗南离家远走。在他身居高位之前,其父亲并没有相认的念头,等到儿子当了高官再来低头,胡宗南不肯答应也是情有可原的。

倘若肯顺从父亲的安排,胡宗南应当早早就娶妻生子,为家族绵延子孙了。而他最终等到五十多岁才娶了妻,一方面是因为战事繁忙,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对于爱情的追求,这也是与父亲结怨的重要原因。

拒绝与父亲相认之后,胡宗南一生都未曾再回过头。直到父亲去世,父子俩依然没有和好,也没见上最后一面。

小结

百善孝为先,倘若不是其父也有错在先,胡宗南应当会被斥责为“不孝子”。在强势无理的父亲面前,他的拒绝也得到了一定的谅解。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胡宗南想必也是对其父完全失望,最终才坚决不肯相认。

至于父子情缘完全隔断之后,胡宗南是否有过懊悔,世人已不得而知。倘若肯退让一步的话,父子之间或许还有缓和的机会。

参考资料:《我所知道的胡宗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