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飞机万米空气稀薄的高空,如何保证机舱内氧气充足?

 思明居士 2020-02-10

地球大气组成和民航飞机飞行高度

地球的大气组成很复杂,总的来讲,可以分成五部分,自底向上,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每层的大气高度和大气现象,以及人类活动,它们之间实际上并没有严格的分界线,不同的纬度各层的高度也不一样,分别大致如下图所示:

飞机万米空气稀薄的高空,如何保证机舱内氧气充足?

地球大气层结构示意图

其中主要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就是我们生活的对流层,这里几乎产生所有我们常说的天气现象。在对流层中,贴近地面的部分存在一层我们称之为行星分界层的,这就是我们在外太空大致可以看见的地球表面,也可以算地球直径的组成部分之一。而民航飞机飞行的万米高空,就是距离地面10公里的高空,这里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对流层顶部。

飞机万米空气稀薄的高空,如何保证机舱内氧气充足?

民航飞机

平流层的海拔高度与纬度是有很大关系,并不能一概而论,通常低纬度地区平均在16~18千米以上,中纬度地区平均在10~12千米以上;高纬度地区平均在8~9千米以上。但总的来说,民航飞机飞行在万米高空,也没有毛病,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处在中纬度区域。

平流层因为气流平稳,不存在大气上下对流;较少的水汽和尘埃,能见度非常高;基本没有鸟禽可以在这个高度飞行等诸多优点,非常适合民航飞机的飞行,而不容易产生颠簸,有利于乘客保证乘客舒适的飞行体验和保障飞行安全,同时飞机造成的噪声污染小。

飞机万米空气稀薄的高空,如何保证机舱内氧气充足?

对流层顶部

简单理解就是,除了飞机的起飞和降落过程,飞机通常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云上飞行,这里大气稀薄,人类如果直接暴露在该环境下,很快就会窒息死亡。但飞机不一样,通常的民航飞机,机舱实际上也并非严格密闭。

飞机的空气循环机系统

飞机的组成非常的精密,毕竟使得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在万米的高空中安全的飞行,不是一件马虎的事情,尽管飞机的事故率在所有交通工具中属于比较低的。但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的伤亡也是最大的,几乎很难有人能从出事的飞机上幸存。

飞机万米空气稀薄的高空,如何保证机舱内氧气充足?

空气循环机系统

为保证机舱内氧气供应正常,民航飞机从一开始就有了一个被称为空气循环机的重要系统,发展到在今天,只要飞机运行正常,你吸入的通过这个系统的空气,甚至比通过自家的空调更加干净舒适。

飞机万米空气稀薄的高空,如何保证机舱内氧气充足?

飞机空气循环原理

具体的过程就不说了,简单来说,这个系统要做的就是:通过发动机将稀薄的大气吸入,用压气机加压后分配给系统中的空调组件,然后一系列的降温混合等操作。最后通过飞机两边的天花板中的管道,将舒适(较冷)的空气放入客舱,供给乘客呼吸,最后从两侧的底部格栅中流出,形成一个循环系统。

飞机万米空气稀薄的高空,如何保证机舱内氧气充足?

飞机通气孔

一般来说,对流层的顶部,尽管空气已经很稀薄了,但空气中氧气的占比,与低层大气相比变化并不大,仍然是21%左右,这也是发动机能正常点火工作的重要原因。因为整个空气都是经发动机流入的,空气循环机的功率属于发动机的部分分配,它的正常工作,也就依赖于发动机的正常工作了。

飞机真缺氧了怎么办?

一般来说,乘客是不用太担心高空缺氧的问题了,但也有意外。如果飞机意外遇到异常天气,或者其他突发情况,导致发动机不正常,或者是需要满功率工作时,或者空气循环机本身的故障,或者加压系统的失灵等等可能的意外,空气循环机就无法得到充足的空气,就会导致机舱内缺氧。

历史上有过一次著名的因机舱缺氧造成的空难——即太阳神航空522号班机空难。根据后来的调查报告,在事故发生前,空调系统因为故障而进行维修,飞机相关工程师做完机舱加压测试后,忘记把加压掣从“手动模式”变回“自动模式”,同时正副机长都对此也未有察觉。

飞机万米空气稀薄的高空,如何保证机舱内氧气充足?

太阳神航空522号班机飞行路线

正常情况下,飞机的加压系统在自动模式下可以为飞机适时地加压,而防止机舱内空气稀薄导致缺氧。但太阳神航空522号实际上不是处在了自动模式了,机长也未有察觉,后来飞机机舱失压,飞机也就没有及时地加压。但机长还以为“自动模式”,错误地以为加压系统应该正常,转而认为是空调系统的问题,没有及时手动为机舱加压,缺氧情况下机长很快也昏昏欲睡过去。

飞机万米空气稀薄的高空,如何保证机舱内氧气充足?

氧气袋

尽管在飞机机舱失压情况下,飞机内隐藏悬挂的氧气袋及时地派上了用场,但氧气袋最多只能提供给乘客十几分钟的量,最终乘客也几乎因缺氧而昏昏欲睡。飞机在机长昏睡的情况下,以自动模式在希腊上空盘旋直至油量耗尽,飞机坠毁,导致机上无一人幸免。

总之,真正发生机舱缺氧了,只有相信机长和机组成员了,不要惊慌,因为你慌了也没用,甚至引发更大的灾难,不慌还有生的可能,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新科学,新视野,新发现,欢迎您的关注,有其他问题请留言评论,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