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淀火神庙

 古稀老人赵 2020-02-10

海淀火神庙

海淀火神庙

海淀火神庙

海淀火神庙

海淀火神庙

海淀火神庙

海淀火神庙位于北京海淀区海淀路与颐和园路交叉口的东北角,北大资源宾馆南侧。2014年被海淀区人民政府公布为海淀区区文物保护单位。

据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 年)火神庙碑可知,该庙建于清乾隆年间,是因为自清康熙中叶,在西郊兴建畅春园等皇家园林,海淀镇随之日渐繁荣兴盛,很多商家云集于此,多达百余家,但当时建筑多为砖木结构的平房,常有火灾之虞。为了祈求平安,合镇绅商集资兴建了这座庙宇,供奉火神,并“作为本镇海晏水会办公及存储救火器处所”。

清康熙《畅春园记》:“都城西直门外十二里曰海淀,淀有南有北。” 南海淀即老海淀,现在大体为中关村西区位置。北海淀大致位置在原畅春园和勺园(今北京大学)。一定程度上,火神庙是南、北海淀分界的某种标志物。

火神庙建于清乾隆年间。清康熙中叶,在西郊兴建畅春园等皇家园林,海淀镇随之日渐繁荣兴盛,很多商家云集于此,多达百余家,但当时建筑多为砖木结构的平房,常有火灾之虞。为了祈求平安,合镇绅商集资兴建了这座庙宇,供奉火神,并“作为本镇海晏水会办公及存储救火器处所”。海淀镇火神庙为道教庙宇,当年规模不是很大的,原有建筑分为前殿、正殿、后殿。

据1928 年,北平特别市庙宇档案记载:火神庙东西长8.5 丈,南北4.5 丈,有房屋17 间,勾连搭6 间,廊子18 间,戏台一座。1954年因修路,庙南部的戏台及大部分建筑已被拆除,现存的火神庙建筑仅有大殿五间,是火神庙的最后一进殿。

所谓海淀镇740年历史,是从元初王恽的《中堂纪事》起算,其载: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元年赴开平,三月五日发燕京,宿通玄北廓,六日午憩海店”。若从中统元年(1260)算起,终结于2000年初中关村西区的崛起,恰为740年。它始于农耕聚落,小手工小商业只为自给自足形成集镇,明清后期为西郊皇家苑囿贵族园林提供劳务、物资供应。海淀镇的基本架构就是胡同加寺庙,浓浓的市井,静静的梵修。它的范围西至万泉河路,东至黄庄中关村大街,北至北四环路,南至海淀南路这个区域内。

但这只是所谓的“南海淀”。“北海淀”应从四环路向北,涵盖北大燕园,直抵圆明园。只不过明清两朝,皇家苑囿和贵族别墅占地瓜分完毕了北海淀,近现代燕京大学和继而进驻的北京大学占地建楼,北海淀已从地名标志上消失。而南海淀是草根市民生活聚居地,韧性十足地走过几朝几代740年,最终终结于中关村西区的崛起。

元初,翰林学士王仲谋曾受命从燕京去上都治所开平府,将沿途道里风土记入《中堂事记》一书,其中提到海淀。他写道:'中统二年二月五日丙寅未刻,发自燕京,是夕,宿通玄北郭。六日丁卯午,憩海店,距京城二十里。是晚,宿南口新店,距海店七十里。'燕京,即金朝中都,其中心区在今宣武区广安门一带。王仲谋所记的行程、时间、里数和实际正合。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刻本出版的《宛署杂记》,记述:'海店……俱纵横北海店之四方,与昌平州地方犬牙。'稍后,《长安客话》云:'水所聚曰淀。高梁桥西北十里,平地有泉,彪洒四出,淙汩草木之间,潴为小溪,凡数十处,北为北海淀,南为南海淀,远树参差点,高下攒簇,间以水田,町塍相接,盖神皋之佳丽,效居之胜选也。'书中还提到'北淀有园一区,水曹郎米仲诏万钟新筑也,取海淀一勺之意'。诗人吕九玄做诗'元宵疑向山中赏,海淀翻从席上涵'赞美勺园。李伟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外祖父,在北海淀建造清华园。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写道:'海淀……有戚畹李武清新构亭馆,大楼百亩,穿池叠山所费已巨万,尚属经始耳。'清季已降,自康熙以后,王公大臣在镇中或附近建园构宅。正像《天咫偶闻》书中描述的'朱门碧瓦,累栋连薨,与城中无异'。成为京西第一大镇。

由于海淀附近环境优美,明万历帝的外祖父武清侯李伟,便在海淀西大街西北侧,建起了京城第一名园清华园。接下来大书法家、官至太仆寺少卿的米万钟,也在西大街的北侧,建成了一座京城最著名的水景园(勺园)。清康熙帝于1679年圣驾驻跸清华园,看到那重叠的山峰,远处的沙洲,早晨的炊烟,傍晚的薄雾,四季的鲜花,百鸟的歌唱,禾稼的芬芳,不禁感到心旷神怡,精神焕发。于是,便命修葺清华园,易名畅春园。畅春园1687年峻工后,康熙帝便移驻畅春园,并决定在此“避喧听政”。自此,清帝从康熙到光绪在海淀周围建园之风一发不可收,一直延续了200余年。清代先后在此建成了三山五园和今燕园内的朗润园、洪雅园、镜春园、淑春园、鸣鹤园、蔚秀园、承泽园等40多座皇家园林。自康熙到慈禧每年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住在园子里。他们园子里吃,园子里住,园子里办公,有的最后死在园子里。在这情况下,首先带来的便是大臣们的上朝问题,因为部分官员住在城内,他们每天上朝吃尽了劳顿之苦。魏源在《都中吟》中写道:“下海淀、下海淀,请事画诺如邮传,未明往返八十里,郎官住城堂住淀……”。

由于清室几朝的驻园听政,给海淀带来了繁荣的生机,尤其是老虎洞和西大街。清人震钧所著《天咫偶闻》记载:“海淀大镇也,自康熙以后,御驾岁岁幸园,六部司员各赁寺院。清晨朝趋者,云集德胜、西直门外,车马络绎。公事毕,或食公厨,或就食肆,其肆多临河,举网得鱼,付之酒家,致足乐也……。当是时,百货非上者不往,城所用,乃其次也”。当时由于皇家园林的发展,给海淀尤其是老虎洞和西大街带来第一个繁荣和辉煌时期。可以这么说,海淀是皇家园林的后勤部,同时又是园子里当差和佣人们的“职工宿舍”。这里的老虎洞与宏雅园、军机处相连,从西直门到熙和园的御路直穿西大街。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贸易兴隆。

在西大街北端有坐清梵寺,建于明代,康熙年间重修。前殿供佛祖,有康熙御书“清梵寺”三字额;后殿名大悲坛,有雍正帝御书“慈天广佑”额。乾隆二年(1757年),皇上赐藏经全部,以为皇子“同参密藏”。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又建六祠三楹。该寺共有殿房四十二间半。清初,清梵寺为皇室家庙,自咸丰年间,则成庙市,每年正月成为海淀最大的集市。值得一提的是,康熙六十岁(1713年)万寿盛典和乾隆八十岁(1790年)万寿盛典都是把清梵寺作为起点,经黄庄关帝庙、北下关、西直门、北海三座门、景山进入神武门的。中间设彩坊、彩台、皇棚、戏台、彩墙、鳌山灯等景点600余处。另外,在康熙万寿盛典时,康熙布告天下耆老,年六十五岁以上者,官民不论、男女不论,均可按时到京城参加畅春园聚宴(又名千叟宴)。自康熙五十二年三月十七日到二十三日,总计参加这次宴请的满汉耆老人数不下7000人。据传,康熙帝举行的千叟宴,便是在距西大街近在咫尺的畅春园大宫门举行的。

1949年后,海淀镇才得以复苏,改革开放,海淀镇又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海淀胡同名称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历史渊源形成的名称:一系由海淀历史上的沼泽地带遗存形成的,如西上坡、大泡子、南海淀、北海淀、下洼子、龙凤桥西岔、泄水湖、大坑沿、大河庄、银丝沟、三角地、港沟;二是以街巷形成的,如双桥东、后马路、西栅栏、西大街、老虎洞、果子市、驴市口、绒线、南栅栏、南大街、南小街;三是以庙宇形成的,如娘娘庙、观音阁、苏公家庙;四是以象征吉祥如意形成的,如金龙馆、辛庄、前辛庄、永辛庄、善缘桥、彩和坊、太平院、太平庄;五是以清代军机章京内外值卢形成的,如军机处;六是以水井形成的胡同,有双井、杨家井、大井、前官园、后官园;七是以皇室名义形成的,如灯笼库、菜库、买卖街、苏州街、官用冰窖;八是以妇女贤孝贞节形成的,有贤孝牌;九是以动物形成的,如莺房、南羊圈、北羊圈、兽医桩;十是以树形成的,如槐树街、榆树林、桃林。总之,海淀镇历经七百四十年发展的历史沧桑,文化内涵的沉积是十分丰富的。

海淀火神庙

海淀火神庙

海淀火神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