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人才井喷的年代,由于当时各个诸侯国都尊重人才,重视人才,也希望引进人才提出强军治国的良计,因此士族阶级流动频繁,学术活动广泛进行,百家争鸣,万紫千红。 在这个大背景下,很多著名的学术流派也应运而生,时至今日仍然对社会有重要的影响。比如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派,以荀子、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学派,林林总总,有百余家,被称为诸子百家。 传说鬼谷子是纵横家的创始人 在这诸子百家之中,最著名的学派一共有九家,据《汉书·叙传下》中记载:
儒家、道家等流派我们都略有了解,但是这里的纵横家是什么流派呢?今天,就让我们从纵横家中的代表人物苏秦的一系列经历谈起,来快速了解一下何谓纵横家。 影视剧《琅琊榜》中的梅长苏身上有苏秦的影子 先后受挫于秦赵两国,转而投奔燕国近年来有一部热门电视剧叫《琅琊榜》俘获了大量观众的心,里边的谋划天才梅长苏,被大家称为苏先生,他用充满谋略的布局,和三寸不烂之舌,辅佐了最不得势的皇子登基,让人不得不赞叹的聪明才智。 其实,在历史上,也有这样的一位苏先生,用自己的政治智慧和优秀口才,在战国七雄中的六国间缔造同盟,大放异彩,他就是大纵横家苏秦,是危机营销的鼻祖,无中生有的典范,凭借他提出的'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在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是笔者认为,这位苏先生的合纵思想,是理想主义下的产物,虽然有其战略意义,但是却是凭空产生的假设结果,忽略了七国之间的犬牙交错的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中的各怀鬼胎,最终导致失败,如果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忽悠,不过不得不承认,苏先生确实是一个口才大师,才能让他忽悠成功六国的国君。 出自同门的两大纵横家苏秦和张仪 苏先生年轻时计划从强大的秦国起步,于是来拜见秦君,提出他的战略构想,据《史记·七十列传·苏秦列传》中记载:
不过,彼时的秦君,虽然诛杀了商鞅,但是仍然沿用商鞅变法带来的巨大便利,所以不需要改变,也看不起游说的人,于是赶走了苏先生。 为了生活,苏先生只好继续东行,来到了赵国,可是赵国丞相不喜欢他,他连忽悠的机会都没有。苏先生痛定思痛,考虑到自己立足未稳,不如从弱小的国家起步,于是来到了远离中原地区的燕国进行游说。 燕国古城 很幸运,燕君愿意倾听苏先生的思想,于是苏先生终于可以一展自己的口才了,据《史记·七十列传·苏秦列传》中记载:
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大多数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通俗一点说就是你要是打我,你后边就是我的朋友,会用刀扎你屁股,但是你要是不打我,我们三个互相提防着,大家就相安无事。 战国七雄形势图 赵国和秦国本身打得不可开交,进行了五场大的战役,互有胜负,在没有巨大改变的前提下无需改变本身的战略思想,基本没有对燕征战的必要,可是我们的苏先生上来就用这两大强国吓唬燕君,逼迫他让燕赵交好,我估计要是这两个强国吓唬不了燕君,我们的苏先生还能拿楚国和齐国吓唬燕君,直到他答应为止。 可是燕君却被这个苏先生成功忽悠了,他恨不得视苏先生为上天为他派来拯救燕国的天使,愿意'请以国从',于是,苏先生成功的在贫弱的燕国身上拿下来第一桶金。 得燕君资助缔造合纵,独佩六国相印有钱了就是不一样了,我们的苏先生于是带着金银,驾着马车就又来到了赵国,正好之前不喜欢他的奉阳君死掉了,苏先生于是动用了资源,成功见到了赵肃侯,开始了格局更大的忽悠。 之前提过,年轻时的苏先生在秦国受挫,所以他一定恨着秦国,于是他将秦国作为他忽悠的手段,将秦国树立成了六国的眼中钉肉中刺,不过,他这么做并不是狭隘的为了报仇,真正的目的是无中生有产生出一场巨大的危机,让六国畏惧,从而认同他的政治理念,从而从中渔利。 秦国兵马俑 于是,他对赵君展开了他的构想,他认为秦之所以没有对赵大举进攻,是因为有了魏和韩的牵制,但是随着秦国的优势逐步扩大,会慢慢蚕食掉这三个国家,到时候赵国就危险了,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我们先发制人,集齐六国的力量,一起攻打秦国。据《史记·七十列传·苏秦列传》中记载:
只要是有点军事经验的人都知道战争的胜负不是单纯靠人多人少来决定,不过那就不是我们的苏先生该考虑的事了,他只需要忽悠赵君相信自己就可以了,剩下的事情自然有臣子去执行,年轻的赵君此时在位时间尚短,又可谓做一位明君,一听自己在位期间有可能国破人亡,不免胆颤心惊,又听闻大忽悠我们的苏先生能力挽狂澜,保全赵国,还能组成联军将秦国击破,更重要的事是苏先生说盟军要以赵国为主,不免心动,于是十分信任苏先生,并且饰车百乘,黄金千溢,白璧百双,锦绣千纯,以约诸侯。 锥刺股的典故就来自于苏秦 其实,苏先生的口才虽好,但是他的构想却不切实际,赵韩魏受到秦国的威胁最大,而遥远的燕楚齐没有本质上的忧患,而且自春秋以来,组成联军的案例不少,可是大多数都是摇旗呐喊,只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如果赵和秦开战,齐国的军队赶过来都得一个月,那个时候估计黄花菜都凉了。 要是苏先生的忽悠生涯碰到了赵国的李牧、廉颇这种军事将领,估计讲不完就得挨一顿毒打,所以他也知道扬长避短,武人为国捐躯死得其所,文官食君之禄安于现状,只有高高在上的国君才具有忧患意识,不愿意从天之骄子沦为阶下囚,所以苏先生的忽悠生涯也是一帆风顺,按照这一套路,他又成功忽悠了其余四国,一时间佩戴六国相印,风光无二。 好口才敌不过硬实力,身死亦得骂名这也难怪,在我们的苏先生的危机营销中,秦乃虎狼之师,今天打这个明天打那个,更可怕的是秦国打谁都能打赢,然后国君要么被杀要么称臣,过着艰苦的一生,所以一定要结盟才可以对抗强秦。 而且由于苏先生是个口才大师,一样的话从他嘴里说出来更具有效果感染力,容易触动人心,比如苏先生奉承韩宣王说:'贵国的士兵用的武器,都是从冥山、棠谿、墨阳、合赙、邓师、宛冯、龙渊、太阿锻冶的,陆地上的牛马,水里的天鹅大雁,直接砍成两截(牛马天鹅大雁太冤了),有这么强大的士兵,要是臣服于秦国,就被天下人耻笑了。说得韩宣王'於是韩王勃然作色,攘臂瞋目,按剑仰天太息曰:“寡人虽不肖,必不能事秦。' 锋利的龙渊剑 不过,经过了几千年来人类的行为活动的观察和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利益的交换远远胜过盟约的约束,就算在极其重视礼仪和承诺的战国时期也不外如是。很快,我们的苏先生也体会到了这一点,六国为他资助了大量的钱财用于活动,满足了他的私欲;可是反观六国,既没有被秦所攻打,也没有机会进军关中,挂着个'合纵'的旗号整天无所事事,一腔热血不免变凉。 所谓的'合纵'并不是个长久之计,因为他并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苏秦的'合纵'并没有持续多久,秦国就退还了攻占魏国的七个郡县,并对齐国许下重利,让此二国进攻合纵盟主赵国,轻松的就破解了合纵联盟。 苏秦画像 赵君迁怒于苏秦,于是苏秦不得已逃亡发家之地燕国,可是在燕国他还是心里畏惧燕君对他清算,于是主动要求去燕国的死对头齐国那里搞间谍活动,可是这个时候苏秦的名声已经急剧下滑了,很多人轻视他,据《荀子·臣道篇第十三》中记载:
终于,苏秦就因为众臣争宠而被人谋杀,他死后,大量到齐国搞破坏的事情也抖出来了,这也为后面的齐燕大战埋下了伏笔,这段长达数十年的争斗,双方互被差点灭国一次。 合纵连横示意图 结语其实,纵横家是战国时期特点的背景下产生的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设第划谋多从主观的政治要求出发,代表人物有苏秦、张仪等,时至今日,许多人都愿意研究纵横家的战略思想和理论规划,试图寻找出对世界格局有借鉴性的方案。 但是,纵横家的学术理论,是以假设为基础,在不存在的前提下构想未来发生的种种可能,并根据情况需要选择最切合实际的一种结果,加以引申和分析,本质来说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从事物发展的规律来看,外因的不确定性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出现,而不同的结果出现,却没有足够的缓冲留给之前的假设去修正,所以纵横家慢慢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纵横家智谋是春秋战国时期特定的国际形势的产物,其兴也快,其衰也速。在汉代建立了大一统的帝国以后,纵横家智谋就很难再有用武之地了。虽然历代都有余音,但却很难再有大的发展了。 参考文献 1《史记》 2《汉书》 3《荀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