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关注下孩子的最初记忆,因为它定位了孩子以后的人生

 肯定式教养 2020-02-10

开始阅读本篇文章前,先思考一个问题:你的最初记忆是什么?

这里的最初记忆不是指你有记忆后记的第一件事,需要你深思熟虑左思右想后才记起来的,而是一提童年记忆你迅速就可以联想到的记忆。

仔细回忆下,因为接下来我们将开始一段深刻的自我发现之旅,你会发现你的第一次记忆深深的影响着现在的你。

父母关注下孩子的最初记忆,因为它定位了孩子以后的人生

我来说说我的童年初次记忆。

现在回想起来,我感觉我的最初记忆应该是我跟大人比力气,然后大人们夸奖我“力气大”。这种场景出现了不止一次,好像很多大人都这么说过我,于是小时候我觉得我特厉害,喜欢跟大人比力气。

这一点能说明什么呢?单看这个好像看不出什么来,那再说下我后来的几段记忆。

记忆2:我小时候感觉我打架特厉害,经常跟比我高1-2年级的孩子打架,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小学,打架都是排在第一、第二的。

记忆3:吃蓖麻子,这次的记忆特别深刻。

那是上小学时候了,有一次我跟小伙伴们一起吃蓖麻子。蓖麻子知道吗?它含有蓖麻毒素,据说0.16g可使成人致死,小儿服生蓖麻子3~5颗即可致死。当然我肯定是没死,不然我也不会写这篇文章了。当时农村穷,嘴又馋,然后有个小伙伴说这东西挺好吃的,结果我一吃还真的挺好,于是我吃的最多,大概有一把,肯定是不止3、5颗了。当天下午就有反应了,开始不断的吐唾沫。晚上回家感觉不舒服,我妈又带着我去卫生室打了一针。回到家后我就开始吐个没完,吐了一地。后来我妈给我煮了个鸡蛋汤,结果还没咽下去又给吐碗里了。至今每个细节我还记得清清楚楚。

记忆4:刚上初中时,第一年冬季越野我就拿了全校第2,成了全年级的名人

记忆5:跟临校的比赛,1500米我领先了对方整整一圈。当时比赛是开放式的,在我们学校举行,我们村里很多人在看。我特别享受那种万众瞩目的感觉。

现在看出其中的端倪了吗?我这些记忆都是我辉煌、牛B的时刻。有的人可能说蓖麻子有啥好牛B的,对不起,我吃了那么多还没有被毒死,这还不够牛B?

尽管如果让我仔细回忆的话,我还能回忆起更多的事,但是我最快联想的记忆就是这些。就好比下图。1——11我都记着,但是我记忆更加清楚、更加深刻却是那些峰值较高的,像2、5、8、10、11,而3、4、6、7、9,我仔细回忆下也能记起来。

父母关注下孩子的最初记忆,因为它定位了孩子以后的人生

这些特别的记忆深深的影响了现在的我。

这些记忆让我觉得我很牛逼,很厉害,因此我有很强的全能自恋感,我总觉得我最牛B,老子天下第一,谁也不服。别人不敢做的,我就敢做。其实现在分析来,我现在研究如何教育孩子,很大一部分也是因为我的全能自恋,因为我认为自己什么都能做好,当然也包括教孩子,所以我认真研究育儿。

这看起来好像是好事,但是却存在很多问题。我害怕失败,因为失败就是在否定我的全能。但是哪有不失败的人,我怎么可能做到全能?这就导致产生了一种逃避心理:只做难度小,有把握的事,那些没有把握的事尽量少尝试。不去尝试,当然也就不会失败,也就不会打击自己的全能感。

这就是现在的我,童年记忆影响下的自我。而所有这一切的起始都是来自于童年我跟大人比力气的记忆。

父母关注下孩子的最初记忆,因为它定位了孩子以后的人生

为什么童年的初次记忆会深刻的影响我们人生

要理解为什么初次记忆为什么会影响我们的人生,我们首先要知道我们是如何跟这个世界建立联系的。

我们眼中的世界并不是客观的世界,而是通过我们认知加工后想象的世界。

举个例子,面对同一个半杯水,积极的人会说“幸好还有半杯”,而消极的人则会说“只剩半杯”。

同一个事物不同的反应,正是因为人们不同的认知加工方式造成的。

而我们的认知加工方式受到后天的高度影响。你的成长经历、受到的教育都会影响你的认知加工方式。但是他们最终影响你不是看你学了多少、经历了多少,而是看你记住了多少。学的再多,都忘掉了,那一点用也没有。所以,准确的说是记忆构成了我们的人生,决定了我们的认知加工方式。

记忆绝不是偶然的,人们只会记忆那些他觉得对他的处境积极重要的事件——心理学家阿德勒

而记忆的起始就是初次记忆,它起到了一个定位的作用,记录的是你对这个世界,对这个人生的第一印象。

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给两组大学生分别看了两组不同的数字,一组相对较大,一组相对较小,然后再拿出一组物品让他们进行估价。他们发现,看的数字较大那组大学生普遍要比较小的那组估价要高。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锚定效应“。

而初次记忆就是起到了这个“锚”的作用,对后续的记忆开始定位,让我们的大脑知道选择何种记忆来记忆,分门别类的存放在对应的位置。

而很多“锚”是对立的,比如善与恶、勤奋与懒惰、诚恳与撒谎……,一旦我定位了这个“锚”,自然就排斥相对应的“锚”。

如果我们最初记忆的是这个世界的善,我们就会觉得人人都是善良的;相反,如果我们一开始记住的是别人的恶,那么我们就会觉得人人都心怀叵测。

如果我们开始记得的是认真诚恳,那么我们以后就会待人真诚,做事认真;如果我们记得是撒谎占了便宜,那么我们以后会习惯性的撒谎。

……

最终这个起始的“锚”就这样定位了我们的人生。反过来说,我们也就能从最初记忆中看到我们对整个人生的定位。

父母关注下孩子的最初记忆,因为它定位了孩子以后的人生

想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就要给他设立什么样的“锚”

这大概是最简单最快捷的培养孩子方法了,一旦你让孩子建立了你想要的独特记忆,那么孩子就跟按上了发条一样,自动的向那个方向前进。还有比这更容易、更方便的培养孩子方法吗?

但是,你想让孩子记住什么他就记住什么吗?记忆可不是这么简单。因此,父母要想打造孩子的初期记忆,也要循序一定的规律。

首先,确定意义明确的记忆事件

要帮孩子建立初期记忆,父母首先要确保初期记忆事件蕴含的意义。

我们要想给孩子建立勇敢的初期记忆,那这件事就必然要能体现出孩子的勇敢;要想帮孩子建立勤奋的初期记忆,这件事就必然要体现孩子的勤奋……

意义必须要明确,不然这件事跟父母想达到的目的南辕北辙,那还有什么意义?要知道,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是可以得出不同结论的,就像上面的半杯子水一样。因此我们必须要让我们想要的意义突出,避免孩子从另一个角度解读。

其次,记忆事件要产生足够的能量

要想记忆深刻,需要达到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能量足够大,大到突破人的记忆保护,这样才能进入人的长期记忆区,人就可以长期记住了。

要达到此目的,通常有两种方法:

1、事件足够大,足够特别

那些特别重大、比较特别的事件比较容易产生足够大的能量,从而使人记得住。比如很多人对于童年的亲人逝去记忆比较深刻,因此他们可能就想长大后成为医生。

因此,父母可以把想让孩子记忆的事件设置的特别一点,重要一点,超过生活中的一般常规标准。

比如我们要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精神的话,我们可以跟孩子来一次印象深刻的徒步旅行。在过程中鼓励孩子,表扬孩子的吃苦耐劳。这件事肯定可以给孩子留下足够的印象,让他记忆深刻。或者可以带他们去四川大凉山,看看那里的孩子是多么贫困穷苦,这可以带给他们超乎想象的视觉冲击。

父母关注下孩子的最初记忆,因为它定位了孩子以后的人生

2、不断的重复

增强记忆的另一种方式是重复。

一开始我们可能只是给孩子建立了一个小小的“锚”,但是这个“锚”不够强烈,孩子的记忆也就不够深刻。我们可以在接下来的生活中不断强化这个“锚”,增加它的相关体验,孩子就会越来越印象深刻。

拿我孩子的一个案例来说:

有一次她跟一个比她大2岁的女孩在儿童乐园玩一个挑战性的项目,上面有很多绳子的那种。一开始她们两个都不敢过。于是那个女孩的妈妈就让她女儿下去了,但是我不断的鼓励我女儿,而我女儿也最终挑战成功。在后来的生活中,每当她遇到挑战时我都强调这件事,大部分她都可以战胜自己的怯懦,勇敢去挑战。

最后,后续的相关体验支持

光建立了最初的记忆还不够,还需要我们在后期的生活中不断的强化这个记忆,最终让孩子同化这种认知,相信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我们要想孩子勇敢,那么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就要不断的点醒孩子的勇敢表现,增强勇敢记忆。

我们要想孩子认真,那么我们就要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的点醒孩子的认真表现,增强认真记忆。

我们要想孩子勤奋,那么我们就要在生活中不断的强化勤奋行为,增强勤奋认知。

……

这种类似的支持体验越多越好,通过他们的交叉验证,不断的成功体验,最终支撑起我们最初设定的“锚”。

父母关注下孩子的最初记忆,因为它定位了孩子以后的人生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我们说“三岁看大,7岁看老”的由来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