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这种观念点夸大了书法学习中老师指导的作用。能不能上台面,主要靠书法作品的质量水平,而不是看你的书法流派、师从何人。当然,如果在书法修行之路上能够得到名师的指点,是一种幸运。但是大多数书法人的成长之路,并无缘得到了名师的指导,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的勤奋努力、深学细研。 师法的途径多种多样,可以是拜师学艺,也可以师法历史经典, 甚至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都是师法的形式。在书法学习的高级阶段,卡瓶颈是正常现象,或者说是常态,而顿悟往往十分珍贵且重要,因为有顿悟才会有突破。顿悟需要深入研究,有时还需要灵感,如果这时候能有名师加以点拔,非常有助于问题的解决,甚至会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但这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即便没有名师指点,也未必不能成功,这不是充要条件,也没有必然关系。 书法学习再往深里走,则是有趋同走向求异。在这个阶段,自我突破与个人因素占主导。书法底蕴和技能基础自己最清楚,强化什么、突破什么自己最了然。因此,书法艺术的高端品质,大多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自己悟出来的。 书海无涯,老师是明灯,可以指点于你求学的方向,教会你划船的方法,而船桨始终在自己手中。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老师的授业解惑难能可贵,但也不可能手把手的把你推到光辉的彼岸。因此,在整个书法修行之路上,自己才是主角。而没有名师指点,就上不了台面的说法,是不客观的。 抱庸浅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