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称为“带下病”,又称“下白物”、“流秽物'相当于西医学的阴道炎、子宫颈炎、盆腔炎、妇科肿瘤等疾病引起的带下增多。 常女子自从青春期开始,肾气充盛,脾气健运,任脉通调,带脉坚固,阴道内即有少量白色或无色透明无臭的黏性液体,特别是在经期前后、月经中期及妊娠期量会增多,以润泽阴户,防御外邪,此为生理性白带。病理性白带是指带下增多为主要症状, 临床以带下增多、颜色异常、气味异常为主要症状。临床必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进行诊治。西医学妇科疾病如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及肿瘤等均可以见到带下异常,所以我们在临床上进行诊断时应该进行妇科检査及排癌检査,避免贻误病情。 带下增多是指阴道分泌多量的白色分泌物,连绵不断。 其病因病机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湿热型:带下量多,黏腻色黄,其气臭秽,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苔黄腻,口苦咽干,易怒,脉滑数。 其二是寒湿型:带下量多,稀薄如水,色白,气味腥臭,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苔白腻。 偏方一 取隐白穴、带脉穴、三阴交穴、神阙穴、行间穴,进行艾条灸, 每穴每次悬起灸15~20分钟或实按灸6〜9壮。每日或隔日1 次,5次为一疗程。 适用于湿热型的带下量多(症状如前所述)。 偏方二 取隐白穴、带脉穴、三阴交穴、神阙穴、足三里穴、气海穴,进行白带饼天灸,取白芥子、白鸡冠花、白果仁、白胡椒、白术各3 克,车前子15克,烘干研细末,再将灶心土炒至褐黑色,倒人药末同炒片刻,加适量白酒烹之,待半干时取出,制成2个药饼。将药饼烘热后温敷于神阙穴、隐白穴上,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敷药后局部有烧灼、辣痛感,1 ~2小时可以消失,故需要极力忍耐。24小时后去药,每周天灸1次,5〜7次为一疗程。局部出现小水疱的不必处理,3 ~4天即可以自行痊愈。 适用于寒湿型的带下量多(症状如前所述)。 偏方三 取带脉穴(双)、足三里穴、中极穴,白带加少商穴,赤带加少冲穴、黄带加隐白穴,青带加大敦穴、黑带加涌泉穴,带下量多者且属于湿热型进行艾条灸,方法如上所述;带下量多者且厲于寒 湿型进行白带饼天灸,方法如上所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