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原名“翁山泊”,始建于金代,光绪年间改为“颐和园”。 颐和园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最美的园林,有湖光,有山色,有南方的精致婉约,也有北方的狂放大气,“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当年建造或许不合时宜,极尽挥霍,但遗留至今,是一份丰厚的遗产。 颐和园的景色在四季之中变化无穷,即使在一天中也是各有千秋,晨曦之中的朦胧、正午时分的威严、晚霞余晖的浪漫,真正是看不够,拍不完。 蓝天、暖阳、皇家园林......这个冬天,遇见最美的颐和园! 颐和园的标志一一佛香阁 佛香阁,“佛香”二字源于佛教对佛的歌颂。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标志,也是中国古建筑精品之一。 它背靠万寿山,面南而坐,就像统领着园内所有景观的君王,它不仅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点景作用,而且成为整个园区风景的构图中心和灵魂所在,无论从万寿山前的哪个方向,哪个角度观察,几乎都能看到佛香阁的存在。在不同景物的衬托下,它都显现出变化万千、气度不凡的大家风范。 豳风桥与佛香阁 古树守望![]() ![]() 颐和园最美的水上建筑一一石舫 石舫堪称中国园林建筑中的“舫之珍品”,也是颐和园唯一的西洋式建筑,其前身是明朝圆静寺的放生台。乾隆修清漪园时,改台为船,更名为“石舫”。 ![]() 野渡无人舟自横 ![]() 抢镜的邻居一一玉峰塔 逛颐和园,你一定会看到西面的山上有一座塔,这就是北京地理位置最高的塔——玉峰塔。玉峰塔不属于颐和园,但绝对是颐和园最“抢镜”的邻居,同时玉峰塔也为颐和园增色不少。 ![]() ![]() 玉带桥给玉峰塔当陪衬![]() ![]() 柳桥与玉峰塔相辉映 ![]() ![]() 夜幕下的玉峰塔![]() 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艺术珍品一一铜牛 如今湖水岁岁安然无恙,无需铜牛镇水再劳苦了。它现在含情脉脉的凝视着远方,与'耕织图”建筑群遥相呼应,暗合古代广为流传的“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 好一个牛郎织女图 霸气的铜牛、威武的石狮![]() ![]() 谐趣园折廊![]() 乐寿堂铜鹿![]() 廊如亭夕照此亭位于十七孔桥东端,建筑形态舒展稳重,气势雄浑,与十七孔桥及南湖岛在空间上互相映衬,搭配得天衣无缝。 ![]() ![]() ![]() 玉带桥倩影此桥深得乾隆帝喜爱,故而题词。现在桥头还留有乾隆皇帝的御题,东面是“螺黛一痕平铺明月镜,虹光百尺横映水晶帘。'西面是“地到瀛洲星河天上近,景分蓬岛宫阙水边多。” ![]() ![]() 冬日里的景色有种独特的美感。没有了叶子的枝干,亭亭玉立的,依然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婀娜多姿。 ![]() ![]() ![]() ![]() 垂柳抖掉了叶子,在夕阳的照耀下,变成一幅幅水墨画。 ![]() ![]() ![]() ![]() 西堤就更美了。 ![]() ![]() ![]() ![]() ![]() ![]() 颐和园的二当家一一十七孔桥来看十七孔桥可不单单是从桥上走一走,看一看形态各异的石狮子,因为真正的美景尽在人群退去,夕阳西下,万籁俱静之时,此时,昆明湖化成静谧之海,十七孔桥就是通往天际的桥梁。 ![]() ![]() ![]() ![]() ![]() ![]() 颐和园的冬日,有碧空暖阳,有山水湖光,有歌韵诗境……大美! ![]() 颐和园静静于此近三百年,花开花谢花随季, 云卷云舒云随风,什么时候是她的黄金年代呢?应该是明天吧。 ![]() 感谢友情阅读和点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