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典故解字之“易牙烹子”

 淮上风 2020-02-10

在《管子.小称》里有这么一段记载(《淮南子.精神训》及《淮南子.主术训》里也提到过):有一次,齐桓公半真半假地对易牙说:“我虽然尝遍天下美味,可就是没尝过人肉是啥滋味?”易牙回家把他四岁的儿子杀了,精心烹饪成美味献给齐桓公品尝。易牙,又名雍牙,被捧为中国厨师的开山鼻祖。

世人一般都认为易牙这一“烹子谄上”太残忍、太厚颜无耻了!是个极其阴险狡诈的阿谀小人!

其实,易牙和开方、竖刁是齐桓公身边的“三小人”不假,他“杀子烹献”这一举动也并不完全是为了谄媚齐桓公。

易牙,又名雍牙。“雍”的字义有数项,其中一项是指古天子祭祀宗庙完毕,撤下俎豆时所奏的乐章,后来也用作撤膳时所奏的乐歌。(马融注解《论语.八佾》曰:“《雍》,《周颂.臣工》篇名。天子祭于宗庙,歌之以彻祭。

(《论语.八佾第三》书影)

(甲骨文、金文的“雍”,像是一种水鸟,发“口”音。)

既然“易牙”又名“雍牙”,估计易牙曾专门负责过“撤俎豆”这个工作,也就是“雍”官职吧,故又名“雍牙”。古人常在名字前喜欢缀上官职名称,如“少正”是官职名称,名字叫“卯”,因此,人便称他“少正卯”。古人举行祭祀宗庙或祭祀天地鬼神活动,以今天的眼光看来,都带有邪教成分,活动中有很多愚昧无知的行为,这是历史的局限,我们不能站在今天的高度上去谴责他们。今天依然有少数愚昧无知的人被“邪教”所蛊惑,心甘情愿地为“邪教”自残自焚,这就应该逮捕法办并严厉批判了。所以,有杨树达和许维遹两人,分别在《易牙非齐人考》、《管子校释》里都推测易牙极可能是“狄人”,非“中国”人,他的头脑里仍保有“狄人”的宗教风俗,因为直到东汉时期,史书上还记载有:“越东,楚南,西羌有杀首子进君之俗”。杀“首子”即杀“长子”。

个人以为,易牙未必就不是“中国人”而非是“狄人”不可,杨树达和许维遹二人主要是没能见到1977年出土的“周原甲骨文”,他们二人若见到“周原甲骨文”,我想关于易牙籍贯的问题,该会是另一种判断吧?中原国家“杀首子进君”这一风俗,虽然不见于史书明确记载,但是我们也不能轻易否定“中国人”就从来没有这个风俗习惯。如小说《封神演义》,讲商纣王把周文王姬昌囚在羑里,为了试探周文王,把周文王的长子伯邑考剁成肉酱,拿给周文王吃,周文王假装不知道是他儿子身上的肉,很自然地吃了下去。这很可能是后人为了渲染纣王的残暴,把上古人奉行“人祭风俗”的“恶”,统统加到纣王一个人身上罢了,强调殷运已尽,天命该归“周”了。而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它是不是殷商时候“献首子与君”的祭祀制度呢?祭祀完毕后,天子分赐“胙(祭祀品)”给大臣和诸侯享用。天子“赐胙”给下面人享用的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周朝灭殷后,才废除了这一“人祭”制度。所以,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史记》卷四十七)”。在“礼崩乐坏”的春秋,孔子只愿把“礼”恢复到周文王为止,夏、殷二代太遥远了。

(《史记》卷四十七书影)

今天,我们通过解读《周原甲骨文》H11:84得知,是商纣王杀死了周方伯姬昌,用姬昌祭祀了他的祖先太甲。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武王趁帝辛(纣王)伐淮夷时,车上载着周文王的木头神主,大会诸侯于孟津,原来是要替父报仇的。《史记.伯夷列传》和《周书.泰式》里都有曲折反映。

(《周原甲骨文》:成唐:乃商汤。文武帝:即周文王。)

(《尚书.周书》书影。大意:我伐纣不是因我好战,只因我先父文王无罪;纣战胜我,非我先父文王有罪,乃因我小子无才无能。)

(《史记.伯夷列传》书影。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

通过甲骨文记载和史书佐证,我们已经确知夏、商两代是奉行“人祭”的,是不是非得用“首子”来“人祭”不可?目前,我们虽然还没有得到直接的、明确的法规记载,但是以甲骨文上的象形字和会意字来分析,“杀首子”做“祭品”的概率极大。

我们看“孟”字甲骨文:

(把一个婴儿放进容器里献祭。)

“孟”字,首一也。如孟,仲,季。“伯(白)”也可以代替“孟”。

甗里蒸的是人头骨(见下图):

下图是头盖骨碎片上的残字:

(试读:1,方白(伯)用。2,且(祖)乙伐方白。)

下图是“祀”字甲骨文:

(象形父母把婴孩献于神台上。)

根据周原出土甲骨文(H11:84))解读应该是商纣王杀死周方伯姬昌,用姬昌祭祀了他的祖先。是不是因为姬昌是季历的“首子”,按规定必须献给殷王祭祀宗庙,目前没有发现文字记载。

不可否认,在上古时代,我国民间的确流行过这种宗教仪式,今天,我们通过民间的某种风俗习惯,依然能看出其中的一些端倪来。譬如每当首批瓜果成熟或收割的头一茬庄稼,这些瓜果或庄稼,首先要敬献给长辈或官长“尝鲜”,之后其他人才能吃。还有的地方在收获庄稼之前,先杀鸡杀羊杀猪,由村中长老祭拜了天地、祖先后,才能开镰收割庄稼,以上这些仪式,极可能是上古时候“杀首子献祭”遗留下的余绪。

这种“杀首子献祭”的行为,过去人们有各种各样的、不得要领地解释,实际上,在古代,婴儿成活率很低,也抵御不了各种灾害,他们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神灵、祖宗身上,把首个婴儿献祭给神灵、祖宗,无非就是祈求神灵、祖宗保佑他们,减少灾害,让他们能够好好地生存下去。

逐渐地,人们献祭“首子”不过是走走形式罢了。如周的祖先后稷,父母把他扔弃在窄胡同里,牛羊庇护他;把他扔弃在树林里,碰上采樵人救了他;把他扔弃在寒冰上,鸟儿用翅膀保护他(《诗经.生民》)。这个已经是走宗教形式了,后稷的父母并非真正遗弃他,只所以给他披上一层神秘的外衣,无非是向世人宣告:周取代殷商是上天的旨意。所以后稷又叫“弃”。

(一个婴儿(可能是死婴)连同垃圾一起被扔了出去。)

“人祭”这种现象,非但中国有,国外也曾有过。如《新(旧)约圣经》里《出埃及记》:要把所有头生的贡献给我……你应该把凡是母亲头胎所生的都贡献给雅赫维。(18)。……你要把头胎的儿子献给我,头胎生的牛、羊也是如此(19)。你可以用羊羔来赎所有头生的驴……你的子弟中每一个头生子也可以赎(18)。

随着人类文明地不断进步,“人祭”逐渐可以用其它物品赎回来,或者被其它物品代替下来。譬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西门豹治邺》,西门豹能阻止用活人祭水神这一恶俗,但是绝对阻止不了民间或用木偶人;或用猪羊;或用粽子……祭拜水神这一风俗习惯。

古书旧刊(淮上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