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湖小舞 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荫。 央视一条报错县名的短消息,让河南伏牛山北麓的国家级贫困县嵩县一夜火遍网络。 时值在家睡觉就能做贡献的时期,当地网友也纷纷在朋友向央视喊话,看清了“我们是嵩县,不是蒿县”。 这条消息到底有多么火爆?据“传媒大观察”公号透露的数据,仅河南日报在国民级短视频平台发布的一条内容,播放量达到3360多万次。 河南省内媒体还专门采访了当地的副县长,他代表“厚道的嵩县人”表态,“山高为嵩,草高为蒿,理解主持人,一个小错不影响传递正能量。” 园沟村村支书朱德林更是直言,念错字没关系,只要葱送到了就行,不过咱再捐。 讲真,主播宝晓峰口播的这个小差错,确实成了河南嵩县的一个大广告,有网友戏称,“即便花1个亿广告费,都不一定有这个效果。” 作为央视,在新闻频道9日18:00的共同关注中,再次由主播宝晓峰口播了这条报道,也算是给“嵩县”进行了正名。 这也是电视新闻的优势,如果在传统纸媒,最多只能在角落发个“更正”,绝对不能犯下重稿的严重差错。 不过,很多人还是好奇,央视新闻直播间中这个错误到底是如何产生的?主播读错了字还是编辑供错了稿?这个责任该有谁承担? 事情经过了一天的发酵,也总算明晰了。在“新闻摄影”收到的一张当天稿样中,在嵩县村民捐助大葱这条内容中,确实写着“蒿县”,在“蒿”字一旁,还专门手注了拼音(hāo)。 这张稿样的打印时间为8日下午2:48,3点新闻直播间开始直播,对于主播宝晓峰来说,确实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核实多达36页的文稿,这个错误的根源还是出在编辑身上。 只是作为出镜主播,宝晓峰替幕后团队承担了压力和指责。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对此,宝晓峰的师弟,央视体育频道主持人崔征就为师姐“喊冤”,认为这是“主播的无奈”。 崔征在朋友圈透露,师姐宝晓峰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在学校就有口皆碑,即便会读错字,也不会犯下这么低级的错误。 他同时抛出了灵魂一问,“新闻频道的播音员能(敢)随便改稿子吗?” 据“记者站”公号了解,“针对这一失误,(央视)编辑昨天(8日)已经在内部深刻检讨”。 其实,很多时候也不怪编辑、主播业务不精,只是全国近3000个县级区划中,名字带坑的还真不少。 比如,安徽六安,很多网友吐槽说,几乎每次在央视新闻中出现,都被主播读成六(liù)安。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针对六安的问题,甚至还曾引发方言“转正”争议 ,有人赞成迁就方言读六安(lù ān),“对这类只用于人名、地名的专有名词,最恰当、最科学的做法是尊重历史,约定俗成”,但如此以来“六”在普通话就变成了多音字。 反对者则认为,“六安”这个地名,大部分非当地人未必知晓,普通话规定读liù ān,也没什么不好。 仅以六安所在的安徽省为例,容易读错的地名还有:蚌埠、亳、州、涡阳、歙县、黟县、砀山、枞阳、濉溪等。 笔者所在的山东,也有鄄城、临朐、徂徕 、兖州、茌平、莒县等。 全国范围来看,邳州、邗江、隰县、嵊州、鄞州、柘城、武陟、荥阳、浚县等也个个是坑,稍不留神就会出错。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当然,话又说回来,新闻主播作为靠嘴吃饭的行业,毕竟不同于普通人,无论什么借口,读错都不应该。 但,咱也得有一说一,这次美女主播宝晓峰确实替人背锅了 |
|
来自: 崤山老乔 > 《新冠肺炎阻击战-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