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语的源流(一):与印欧同源,古汉语是洛语,普通话是滦平话

 桃花背 2020-02-11

古汉语到底是一种什么语言?有人说陕西话是古汉语,有人说粤语、闽南语、客家话是古汉语。本文研究表明,古洛语才是真正的古代汉语。而更令人惊奇的是,古汉语和印欧语系同源,也就是说,汉语和英语有共同的底色,在后来的语言进化过程中,因为汉字的出现,汉语单音化。

这是从天涯论坛的贴子中整理出来的一篇文字,原作者gxggxggxg001,应该是一位人类学和语言学专家。原贴很凌乱,在古汉语(洛语)和吴语、楚语、粤语、闽南语、客家语当中来回跳转,很随性,想到哪写到哪,中间还穿插了大量的华夏民族起源、血缘等内容。

感觉这是一篇有意义的文字,花两天时间进行整理成五个篇目,分别是:古汉语(洛语)、吴语(单独成篇)、南方语系(楚、粤、闽南、客家)、北方语系,以及华夏民族起源、血缘和传承。

疫情期间,足不出户,做点有意思的功课,读点有意义的文字,为大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阅读。

感谢原文作者。整理归类以后的文字较有条理,如作者看到,可拿回去做为自己的成形著作。

到底什么是汉语?

不论北方人,还是南方人,都认为北京话是汉语,其他官话是方言。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洛语,两代夏王作音之后,汉语就在河洛之地诞生,洛语就是汉语。历代学者都认为洛语的语音最正,因为河洛之地是汉语的诞生地。

真正的洛语不是现在的洛阳话,洛阳大山深处的栾川话,保留了更多古洛语的味道,在网上能搜到音频录音。这种山里洛语,洛阳城里人听起来也很费解,偏黏着,偏重浊,偏连续音。这正是古汉语的特点。

民科经常提及古汉语,还有什么中古汉语,还有什么下古汉语。这等于说洛语有个古洛语,还有个中古洛语。如果民科真想制造一个古洛语,也可以说,古洛语就是古拉丁语。

最早的汉语,是原始夏语,也就是华夏人刚来到中原的时间。

中华文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根据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计算:

汉语和印欧语的同源率为百分之20以上;

汉语和阿尔泰语的同源率为百分之11;

汉语和阿拉伯闪语系的同源率为百分之10左右。

和汉语同源率最高的是西欧的日耳曼语和拉丁语,同源率达到百分之20以上;

汉语和别的语言同源率比较低,和斯拉夫语同源率也比较低。

欧亚大陆的最西边,和最东边,万里之遥,同源率最高,这是个千古之谜!

唯一的解释是: 在某个历史时期,在天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印欧人和华夏人有过密切接触,之后,华夏人向东进入东亚,印欧人向西进入西欧。

根据最新的历史语言比较学的计算,汉语和印欧语分离时间,大约在4951年前,这个计算很精确,和通常说的上下五千年,相差无几。

汉语和印欧语同源的问题,案例有很多:

——爸爸

洛语的爸爸读音为--白,bai, 平声。

懂洛语的应该都知道。老一代洛阳地区的人仍然这样称呼,年轻人已经不再用读音。

拉丁语的葡萄牙语--Pai,读音为--白。

拉丁语的西班牙语--Papá,读音为baba。

德语--Dad,读音为达。

英语--DAD.

这几个词含义都是爸爸,显然洛语和印欧语更接近,前文提到,汉语和拉丁语同源率最高,日耳曼语次之。

西北汉人称爸爸为达。

——妈妈

洛语的妈妈读音为--me,平声,老一代洛阳地区这样称呼,当然现在年轻人不再用这个读音。

葡萄牙语--Mãe,读音为--麦。

西班牙语--Mamá。

德语--Mama。

英语--Mom。

汉字发音和英语发音近似、相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汉字--英语单词--含义

包 bag--袋子、包

背 back--后背

板 board--木板

盘 pan--金属

肥 fat--肥胖

费 fee--费用

买 buy--购买

抬 take--带、举、拿

破 break--破裂

飞 fly--飞

离 leave--离开

盖 cover--盖子

给 give--给

恨 hate--恨

割 cut--切割

大 large--大

谈 talk--谈话

碟 dish,disk--碟子

筒 tube--筒子

射 shoot--射

声 sound--声音

拍 pat--轻拍

送 send--发送

躲 dodge--躲闪

烂 rot--腐烂

这 the--这

快 quick--快

迷 maze--迷惑

鬼 ghost--鬼、幽灵

肋 rib--肋骨

路 road--路

屎 shit--大便

冠 crown--王冠

畔 bank--堤、岸

辐 spoke--辐条

怕 fear--害怕

长 long--长

破旧--bad--坏的

焙 bèi微火烘烤--bake--烤,烘干

渤 原意为海湾--bay--海湾

镈 bó古代钟一类的乐器--bel--铃、钟

博赌、博弈--bet--赌博

滨 水边--beach--海滩

岬 jiǎ突入海中的陆地--cape--海角, 岬

旦 本义:破晓,夜刚尽日初出时--dawn--黎明、拂晓

玭 pín珍珠--pearl--珍珠

琲 bèi珠串子--bead--珠子

惙 chuò忧愁--trouble--麻烦,烦恼

合--ke--group

簿--bak--book

割--kat--cut

敝--bie--bad

夹--kiap--clip

辐--puk--spoke

岬--kap--cape

设--shie--set

研究汉语,必须是知道,古汉语不是单音节。

汉语的单音节化,是在胤甲作西音以后,华夏人到达中原以后,受到东亚土著语的影响,从多音节向单音节转变。方块字的出现,固化了单音节特征。

两代夏王连续作音,说明当时语音非常混乱,这是汉语语音巨变时期。

比如,中国十二太岁神,来自先夏语言,他们是:

“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于”“执徐”“大荒落”“敦洋”“协洽”“捃滩”“作噩”“茂”,“大渊献”。

这12个名字,不是单音节,是多音节,这是古汉语的遗存。

《山海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沃 ,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

听沃,炎居,节并,戏器,祝融,共工,术器,这些华夏先祖的名字,明显不是汉语,倒是很类似印欧语。

周人的名字已经是单字,比如穆天子的名字是姬满,姓姬名满。

汉代的人名也是单字,比如关羽,刘备,张飞,曹操。

根据汉语的印欧语特征,可以追溯早期华夏人曾经在天山以东一带生活过很长时间。

同样,根据畲语和客家语的苗瑶语特征,可以追溯畲和客家起源于荆蛮之地,不起源于中原。

洛语的合音现象十分丰富,比如 mèr=门外mén wài,懂洛语的应该知道。最常见的合音就是前一个词的辅音,加上后一个词的元音,形成缩合新词。这和普通话差别很大,这应该是胤甲作西音以后强制向单音节转变的遗存。

和原始印欧语对应的原始夏语,是非常类似的语言,双方不存在谁是谁的母语的问题,双方语言有共同的底层。既然有共同的底层,应该能互通,或者,简单的说,双方是同一种语言。

双方共享很多词汇,而且文明成果也共享,比如小麦,原始青铜技术,车马。

国内学者一般倾向于小麦是西来的,原始青铜技术也是西来的,只是华夏人把他发扬光大而已。

有的研究者持另一种观点,认为汉语的底层是夷语,表层是印欧语,这等于把华夏人当成了东亚土著。然而根据分子人类学的分析,O系人诞生于天山以东地区,华夏人并不是东亚土著。华夏O3长期在天山以东生活进化,才会导致底层是印欧语。

还有一种观点,有的民科学者认为上古时期中原地区曾经生活着印欧人,说印欧语。错了,在先夏时期,中原确实有人说印欧语,但是这些都是华夏人,不是印欧人。

有民科学者认为,中原印欧语的消失,是因为印欧人离开了中国。错了,中原印欧语消失,是因为两代夏王作音以后,转变成了单音节。

汉语的底层到底是印欧语还是夷语?入声的证据:

长江以南全都有入声,越往南越多,晋语也有入声。

其实胶辽官话也有少量入声

淮河的江淮官话也有入声,江淮官话靠近中原的地区没有入声,但是靠近吴越的地区有很多入声。

这等于说,华夏的核心区被入声包围了

汉语一开始是没有入声的。因为原始夏语,也就是原始印欧语,是没有入声的。所以,汉语的底层是印欧语,而不是夷语。

唐,宋,元,明,清,历代文人学者都认为,洛语是最正音,不论朝代更迭,不论是蒙古人,还是女真人,都无法改变洛语的语音。

小语种怎么可能改变大语种?落后的游牧语言怎么可能改变高贵的洛语?

作音,就是规范语音。自从孔甲作东音以后,到周天子时代,到汉朝,唐朝,洛语一直就是官方政府的最正音,一直持续到清朝,这期间,官方没有再作过音。。

司马迁《史记封禅书》里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著书纪年“帝胤甲。元年己未,帝即位,居西河。四年,作西音。帝孔甲。元年乙巳,帝即位,居西河。五年,作东音。

东音就是雅言,就是洛语。周天子在洛邑500多年,传25代。周天子说的是洛语。

这是中国历史上2次规范语音,第3次是雍正年间的正音馆。

中国历史上的第4次官方作音,就是普通话,力度大,持续时间长,影响最大。

普通话为重度卷舌,洛语为轻度卷舌。

英语--IS,日耳曼语的德语--IST,拉丁语的葡萄牙语--Sim,拉丁语的西班牙语--Sí,这几个词含义为--是,读音都不卷舌。

普通话“是”的读音为shi,。洛语读音为si

“是”这个词普通话为重度卷舌,洛语为不卷舌,显然洛语更接近印欧语。

再举个例子--山,普通话读音为shan,大卷舌。洛语读音为san,不卷舌。

很明显,普通话过于卷舌了,偏离洛语比较多,这明显是受到阿尔泰语的强烈影响。

洛语很多词是不卷舌的,即使卷舌,也是轻度,是自然带一点卷舌,不刻意的进行大卷舌。

普通话是河北滦平话,滦平话的优点是清脆,直接、清晰、明确。上古时期,滦平县这个地方有没有人都难说,而洛邑已经存在了几千年,显然洛语更有研究价值。

滦平靠近鲜卑故地,受鲜卑开口轻音的影响。满语也处于鲜卑故地,京津一带的老满人全都是轻音。老北平音也是轻音,这不是受到满语影响,因为满语起源很晚,满语也是受鲜卑语影响。

胡语对燕赵汉语的影响,仅限于表层,仅限于一些声调,底层发音根本动不了。鲜卑拓跋氏曾经在洛阳建都,全面汉化,改说汉语,也无法影响洛语,洛语始终是重浊的古汉语。可见小语种想影响大语种,实在很难。

汉语的口语也有两套系统,一套是自带的印欧系统,比如爸爸,妈妈。

另一套是夷语,属于借词,比如爹,娘。

汉字是在胤甲作西音,形成单音节以后出现的,多音节语言不会形成方块字。早期的先夏遗址找不到文字,因为文字还没有出现,最多是刻画符号。

凡是西方的多音节语言,按照单音节汉语制造出来的字,都是假货,比如什么古埃及文字,什么楔形文字。这些所谓的文字都是按照字母逻辑伪造出来的,通过字母的堆砌,模仿汉字,制造假货,而且这些假货拿不出演变的历程

而汉字不是按照字母逻辑,汉字具有表音,表意,表形的全功能,汉字是文字的终极形态。汉字具有完整的演变历程。

严格的说,西方语言不存在文字,只是注音符号。多音节语言用注音符号表达是最简单的办法。这类似韩文,韩文就是一种注音符号,这些符号本身没有任何意义。而汉字的每个字都有意义,而且互相具有逻辑关系,这和汉语的发音和源流有关。



版权说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