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朝华解忧馆:孩子总是不敢表达自己怎么办?

 朝华读书 2020-02-11

“老师,我的儿子不属于胆小怕事那种孩子,因为他敢一个人去书店逛。但是他想要什么或者想做什么事情的时候,自己不会去说,而是叫其他小朋友去对老师讲。我问他晚饭想吃什么,他也不会直接说自己想要吃什么。有时候说话还要看看他爸爸的脸色。我儿子很听话,但他不喜欢向别人说出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这样不好。我和他爸爸分开了,没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不知道该怎么办……”

从这位妈妈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分析出,这个孩子的“病根”在内心,而不是胆量的问题。孩子胆子并不小,而孩子只是缺乏内心的勇气。一些人习惯把这样的孩子说成是内向,很多父母也认为是孩子性格所导致的。而其实,孩子这样的表现不一定是内向的气质类型,还可能是孩子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问题,需要父母的帮助。

那么,要解决孩子羞于表达的习惯,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下面的建议可以给大家一些参考。

1

尽可能带孩子参加一些活动,让孩子与外界多多接触。

现在很多父母由于工作忙,很少陪孩子一起玩,相互交流的机会也不多。所以爸爸妈妈们需要在百忙之中抽出一定的时间陪伴孩子,不要一回到家就只顾着玩手机,陪孩子说说话,跟孩子做做游戏,一起参加一些体育活动等都可以。

2

不要给孩子贴上不爱表达自己观点的标签。

很多时候孩子们并不是真的存在表达上的欠缺,可是如果他们偶尔的不善表达,被父母经常挂在嘴边提了又提,时间久了,心理暗示的作用就会让孩子相信,自己在表达方面确实存在问题。

有时,正是我们的一句“孩子不爱说话”,让不善于表达的孩子为自己找到了合理的理由,而之后孩子便会随着我们的这一说法任意发展了。

3

帮助孩子获得成就感。

孩子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许是因为在某一次表述自己观点的时候,曾经受到过爸妈的指责或批评。当孩子发现,保持沉默就能避免惹来爸妈的批评时,他自然就会有意识地去养成不发表看法的习惯。这样,在孩子看来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我们要学会让孩子获得表达观点后成功的喜悦。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自己的想法不说出来,别人是永远不知道的。

想要什么玩具,想做哪些事情,必须要和爸爸妈妈说清楚。只要孩子在说明合理的想法后,能得到父母的认同,就能慢慢的养成敢于去表达自己观点的习惯。

4

如果父母离异处理不当,造成孩子心里产生阴影,这个时候最需要有人来开导。

父母离异如果处理不当,可能让孩子的内心缺乏安全感。因而,他们沉默寡言,从不吐露心声。这个时候父母要做的就是想办法让孩子明白——父母分开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在平时难得的相聚中,父母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对他们的爱,注意将孩子的思想向积极的方向引导,只有让孩子重新获得安全感,他们才肯开口说出自己内心聚积已久的情感。

5

不要在孩子面前数落另一方父母的不是。

要让孩子过得幸福,不管是哪一方有问题,父母双方都不要在孩子面前数落对方的不是。更多的还是要说对方的好处,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才更有利。否则,孩子夹在父母中间十分为难,当不知道如何表达内心观点时,他们就会选择沉默。

还有一些孩子在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常常会受到别人的影响。比如,当孩子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家长和老师的一句暗示,一个眼神,都可能让孩子随时改变主意。为了免受批评,更多的孩子选择听从父母和老师的意见,而放弃内心真实的想法。

这种做法的危害显而易见,会严重影响孩子思维独立性的发展。没有独立的思维和观点,孩子又怎么去发表意见呢?

那作为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摒弃这种任意改变观点的坏习惯呢?

首先,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才会无所顾虑,才敢畅所欲言。

其次,家长要鼓励和引导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

一般情况下,孩子对那些不是很有把握的答案往往不敢说出口。想要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父母就要在平时多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大胆表达。

在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哪怕是错误的,父母也要让孩子把话说完,只有完整地接收到孩子所想表达的信息,才能给予孩子恰当的指导。

对于孩子提出的个人想法,正确的意见父母应该肯定、表扬,让孩子增强发表意见的信心;不太合理的意见父母应该给予及时的纠正,但态度要和蔼,并讲明不合理的原因。

当孩子的困惑得到父母很好的处理,他就会乐于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讲给爸爸妈妈听。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在育儿和成长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困惑,可以在文后留言给我们。我们会选取最具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答疑。

下周见!

何以解忧,你有朝华!

朝华解忧馆——你的“解忧杂货店”!

欢迎关注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