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北大米的百年逆袭史,超越了大豆,取代了高粱

 袁承志dtau70na 2020-02-11

著名的抗战歌曲《松花江上》曾在全国传唱,道出了'九一八'事变后国人的悲愤,也告诉国人:东北不仅有森林煤矿,还有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但是进入21世纪之后,东北大豆在进口大豆的冲击下苟延残喘,高粱也基本消失于东北大地,取而代之的是漫山遍野的玉米地,布满全国超市的东北大米,其中东北大米尤为出名。

东北大米的百年逆袭史,超越了大豆,取代了高粱

东北大米是如何逆袭,彻底占据了东北饭桌,走向了全国市场?

当前我国是全球大米的最大生产国,占了世界总产量的1/3,东北大米又占全国1/3的总产量,尤其是黑龙江的优质大米,口感好,香味浓,备受国人喜欢。

其实,一千多年前,古代的东北就盛产大米。唐代的贡品东北大米“卢城之稻”,就产于东北吉林省安图县,其质量上乘,粒长色白,米重如沙、亮如玉、汤如乳、溢浓香。当时东北大米的生产得益于温暖的气候,而且东北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达到了水稻种植的湿度的要求。夏季的降水量也基本上能够满足水稻的灌溉和生长。

东北大米的百年逆袭史,超越了大豆,取代了高粱

安图县位置

宋朝以后,全球气候不断变冷,到了明清时期,年均气温比现代低很多。气温下降极不利于水稻在东北的种植。气温下降的同时也出现了气候干燥,降水量减少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北宋末年,不仅仅东北,而且整个北方地区水稻的种植基本消失了。

东北大米的百年逆袭史,超越了大豆,取代了高粱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全球气温大幅上升,其中黑龙江流域的年平均气温升高约0.6℃。春冬两季比同期全球升温幅度还大。气温升高,东北的降水量也逐渐增大,尤其是夏季出现了雨热同季的气候优势。

东北大米的百年逆袭史,超越了大豆,取代了高粱

此外,东北200多年的封禁,土壤长期处于涵养状态,黑土层腐殖质足,肥力强,有利于水稻生长。

水稻种植成功依赖于东北优越的自然条件,更依赖于人类社会的稻种培育。

1861年,清政府对东北部分地区采取了弛禁放垦政策,允许移民开垦土地,1904年又实施了大规模弛禁放垦政策,很多移民大潮涌入,其中就有擅长种水田的朝鲜族民众。

东北大米的百年逆袭史,超越了大豆,取代了高粱

他们积极修建水利设施,克服气候寒冷的困难,开发水田。最初的稻种在寒冷、无霜期短的东北气候条件下适应性差,试种的时候经常抽穗率低、空壳多,后来引进了日本北海道的“赤毛”稻种试种。经过一番努力,培育出了适应东北自然条件的耐寒性强、早熟、产量较高的新品种,水稻种植在东北逐渐推广。

水稻是高产稳产而且收益高的经济作物,这样吸引了许多人也纷纷效仿,于是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此后,东北人依然不断地试种、改良品种,终于使水稻在东北大地上扎根生长。

东北大米的百年逆袭史,超越了大豆,取代了高粱

1920年后,东北的水田开发加快,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到了20世纪30年代,侵华的日本殖民开拓团,也开始了在东北的水稻种植,大量的日本良种水稻引进东北,并大规模种植,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措施和种植方式,提升了东北的大米的生产能力。

当前东北大米常见品种很多来自日本。80年代,东北又引进了日本的“水稻寒地旱育稀植高产技术”,并广泛推广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水稻种植水平。

东北大米的百年逆袭史,超越了大豆,取代了高粱

殖民开拓团

21世纪,东北形成了三大稻区,成为中国重要的大米产区,东北大米开始逐步走上了全国人的饭桌上。

东北大米的百年逆袭史,超越了大豆,取代了高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