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婺游踪

 八面山人 2020-02-11

八婺游踪

吴立梅

八婺所指,是旧金华府辖下金华、兰溪、东阳、义乌、永康、武义、浦江、汤溪八县。时代变迁,行政区划变动,金华析为婺城、金东二区。汤溪早已并入金华,现属婺城区。1939年4月,析东阳、永康、缙云、天台四县设磐安县。旧金华府属地,现在之金华市辖境,为四市二区三县

四十多年前到金华做木匠,足迹遍历今之婺城金东两区。金华山水,东为金衢盆地,平畴旷野,西为仙霞山脉,重山叠岭。现沙畈水库未建前的密林幽谷,石楠塘附近武义江两岸的乡野风光,都不逊于许多旅游风景区。

金华最有名的当属北山溶洞。因为叶圣陶的《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入选初中课本,“文革”前凡上过初中的人都知道金华的此处名胜。叶老为文通俗平实,完全可以将他的文章看作导游文字按图索骥。四十年前,我就是这样领略了叶老文中的情景。途经的双龙水电站规模不大,却赫赫有名,因为毛泽东曾亲临视察。双龙洞景区林深树茂,环境清幽。60年代第一次进双龙内洞时,尚需人工将小船拉进拉出,一如叶老文中描述。80年代再去,已用缆索牵拉,进出只需电钮一按。冰壶洞形似巨大的螺蛳,腹部喷射的瀑布常年不息,我绕过瀑布,直走至“螺蛳”的底部,大小仅容得下一个人,水流在岩隙中奔泻而下,直通双龙洞。冰壶洞外,有郭沫若诗碑。此老到处题字,国内许多风景区都有他的手迹。

安地的风光也值得一提。我在那里呆过几个月。暑天时,安地水库流出的水寒气迫人,站在江边,只觉冷意阵阵。临江街道,木板铺就,一旁店铺林立,一旁绿树成荫。树下流水清冽,潺潺北流。安地是山区与平原的交界处,是山货的集散地,人烟辐辏,市井繁华。镇北端,两山夹峙。两山前凸处,各有一石柱耸立,遥遥相对,颇肖人形,数里外即可看到。当地百姓说,一为尼姑,一为和尚。远看确实像。“文革”中一石像遭雷劈,去了头颅。迷信说法是那一僧一尼关系暧昧,遭了天殛。

汤溪镇原为县治所在,失去一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后,不免呈现颓唐衰落之态。老县城如寿昌、梅城、德清之类大抵如此。然而,汤溪的城隍庙却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占地甚广,规模宏敞,气势不凡。汤溪之南的九峰山,属丹霞地貌,葛坞赤壁、龟守天门等景点颇值一观。而葛洪炼丹处和陶渊明后裔居住地陶寺,则为九峰山增添了深邃绵长的历史纵深感。

兰溪为婺江和衢江汇流之地,兰江大桥之东引桥需盘旋而上,江心有沙洲,类似于湘江上的橘子洲。有江有桥又有沙洲,再加上蓊蓊绿树,不是风景也成了风景。大桥之上,又见郭沫若爽劲洒脱的题字。

诸葛八卦村在90年代声名鹊起,原因之一是沾了诸葛亮的光。但看丞相祠堂内宗谱所载,诸葛瑾为第二世,诸葛亮为第六世,不禁十分惊讶。——照此说来,诸葛瑾是诸葛亮的高祖,根本不是什么兄弟!原因之二是内外八卦形的建筑及地形。钟池形似太极图,是诸葛村的圆心。大公堂在其旁,大门两侧“忠”“武”两个大字引人注目。走在钟池向外辐射的小巷里,明清古建筑比比,药铺点缀其间,村人多抄录《诫子书》自娱。

六洞山在兰溪西南与金华交界处,以地下长河闻名。地下长河即六洞之一的涌雪洞,乘小船往里长近华里,边前行边看两旁景致。也可贴着洞壁进出,但效果不如水中行。此处属金华北山山脉,石灰岩溶洞与双龙洞等洞穴如出一辙,徐霞客也曾到此一游,洞外有其塑像。

涌雪洞外的洞源村,为赵四小姐祖居地,有“绮霞园”纪念她。若和兰溪历史名人贯休、金履祥、柳贯、章懋、唐龙、胡应麟、李渔等人比,赵绮霞仅凭与张学良的爱情传奇,似难比肩。

东阳是故土,正应了“熟悉的地方没风景”之语,熟视无睹之下,却举不出印象深刻的景致。然而细细一思忖,又觉得处处皆景。

别的不说,幼时日日与之相对、不知登顶多少回的八面山,凌空峭绝,傲视群峰,就可以洋洋洒洒写它个万语千言的。三都屏岩的幽深奇伟,也可以吟几首诗,作几篇赋的。落鹤山、社姆殿、东西岘峰、八华书院、九峰山庄等等,无一不可不大书一笔的。尤其是那些昔日的荒山秃岭,成为今日的影视拍摄基地,更需一抒观感。但我要说的,却是另外几个地方。

那是横锦水库的尾端,一处是八达,一处是岭下施。都是有一定规模的村庄,都面对着碧波荡漾的水库,未通公路前,都只能走水道。然而,在这样看似闭塞的地方,青山碧水,空气绝佳。正因为闭塞,也少了许多外界的纷扰。于是,那里的人们就像身处世外桃源,从容恬淡,过着葛天氏之民的日子。

相类似的地方还有高塘,此处四面环山,70年代,只有两条山间小道与外界连通。但环境幽雅,民风淳朴,也是无怀氏之民的所在。

至于自诩为“南方故宫” 的肃雍堂,70年代末到那里去,里面还住满农户,天井里拴着耕牛,一片狼藉,当时人称“卢宅大厅”。以后逐步升级,由省保单位一跃而为国保单位。当然,不买门票自是“闲人免进”了。

    卢宅牌坊

当时的肃雍堂只有中轴线上孤零零的几幢建筑,论气势远不如罗青申屠晋家族重门叠户、幢幢紧连的“十三间头”群80年代以前沈坎头的民居也颇富特色,布局规整,幢幢相连,下雨天走遍全村不湿鞋。横店辖下湖头陆的民居也与此仿佛。后周与赵宅民国年间建造的民居富丽堂皇。粉墙黛瓦、马头高耸、雕梁画栋,是砖木结构的巅峰之作,也是东阳旧民居的绝唱。夏厉墅的清代及民国建筑磅礴大气,显示具有一千四百年历史的古村落的深厚人文底蕴。可惜的是,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砖混结构正逐步将清代及民国时期的传统建筑挤出人们的视野。

曾登会稽山之最高峰东白山太白尖,在海拔1194.6处,东望群山苍茫,烟笼雾罩,西瞰冈峦起伏,村落棋布。远眺诸暨的石壁水库,犹如一面镜子。在茶园中漫步,在修篁中穿行,在山径中徜徉,在东阳离天最近处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于是有了超凡脱俗、飘飘欲仙之感。

义乌与东阳地连俗近,语言相通。60年代过义乌至金华,东(阳)江桥畔,还是一派乡村景色。二十多年后,这里成了城市的中心地带,而那条母亲河东阳江,也被擅自改名为义乌江——虽然省级以上的地图出版机构不予承认。一方面,经济地位的提升使得某些地方对命名有了话语权;另一方面,不尊重历史,擅改地名,也表现了某些人的短视和狭隘。

义乌城内,绣湖之畔,有大安寺塔,为古城增添了古朴悠远的韵味。七八十年代之交,稠城还大体局限于老城区内,为数寥寥的公共厕所粪水溢流、臭气熏天。转眼之间,改革开放使浙赣线边的一座小城,成为全球瞩目的东南亚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

与东阳相邻的赤岸,有金元四大名医之一朱丹溪的陵园,为当地村民自发修建,规模宏大,耗资不菲。又至戚继光纪念馆参观,仿筑的长城可供游人攀登巡览。义乌的名人不少,骆宾王、宗泽、黄溍、陈望道、冯雪峰、吴晗,都是有全国性影响的人物。

永康以方岩名噪一方。方岩四面陡壁、一径独上的丹霞地貌独树一帜。山上占地较广,景点众多,美不胜收。其旁的五峰书院,幽谷飞瀑,岩穴石室,朱熹、陈亮曾在此设帐授徒。抗战期间,浙江省政府迁此,省主席黄绍竑在此办公。这弹丸之地颇不寻常。五峰书院与方岩之间,有陈亮纪念馆,纪念这位永康历史上最光彩耀眼的人物。岩后灵山湖畔,有福善禅寺,虽有些简陋,但山水风光与一般寺庙迥异,值得一观。

有一次,与妻携女从清渭街过唐先至中山,得见所谓五指岩者。此地盛产生姜,永康人认为五指岩山形似生姜,因而这儿产的生姜风味绝佳、远近闻名。

      武义自唐初才从永康西界分置,60年代初,历史上地属处州的宣平并入。武义城内有熟溪桥,与永康的西津桥仿佛,均为廊桥。不过,在2000年的“六·二三”洪灾中被冲毁,有着八百年历史的古桥毁于一旦,后来鸠资重修。第一次去武义,见到的是老桥,年后再去,见到的是脱胎换骨的熟溪桥了。

武义也以温泉和古村落名世。一行数人去了俞源,此地以太极星象村闻名,和兰溪诸葛村异曲同工。

浦江城内有塔山公园,古木参天,屹立千年的龙德寺塔让人怀想古城历史的久远。仙华山似是八婺山水的异数,于平缓山势中陡然立起一道屏障似的山峰,如指掌浮空,似五笔插天,奇形伟观,峥嵘突兀,令人难忘。

而郑氏义门,自南宋至明代,合食义居十五世三百余年。因此,被朱元璋赞为“江南第一家”。宋濂出仕前,仰慕郑氏家风,求学、主师席于东明书院二十四年,后来干脆由金华潜溪迁居浦江青萝山下,依郑氏而居。历经几十年公用,郑氏祠堂的肃穆气氛有所荡涤,但先人的遗存还是不少。祠前宋濂手植的九株古柏,有几株已经枯死。六百年的风霜雨雪,不仅考验着人类,也考验着这以坚贞著称的常青乔木。

磐安是年轻的县,分县以后,县治安文发展神速,呈现勃勃生机。如果仍为东阳辖下的一个镇,其繁荣程度充其量与南马、巍山相埒罢了。大盘山重岩叠嶂,交通不便,现在则隧道处处,山岭变通途了。沿东阳至仙居公路而行,鸟瞰昔日初建县时的县治学田(大盘镇),成为今日高山大岭腹地的繁华集镇,鳞次栉比的高楼给人以深刻印象。

磐安舞龙峡

安文往东阳,过去要翻越梅枝岭或朱锡岭,现在梅枝岭已贯通隧道。隧道过来不远,就是著名的“鲇鲐口”,这里是南江水库的尾巴。如果用“之”字的一点指代南江水库,那么,鲇鲐口就处于“之”字的第一拐处。南江出安文不远,水流拐了一个三十度左右的急弯,所夹的小半岛形似鲇鱼,迎水方就是鲇鱼的嘴巴所在,半岛上有百来户人家。从40省道俯视,高山、深谷、湍流、半岛、村落以及点缀于其旁的亭榭,构成了巨大而奇异的盆景。

一篇短文,要将八婺大地的名山秀水、人文胜迹一一列举,既不可能,也没必要。更何况,我的足迹也未遍历。我只是凭印象择要写下点滴感受。这块土地,是养育我的地方,也是生活一辈子并为之奋斗一辈子的地方。对这样的地方,不可能不满怀深情,不可能不寄予厚望。在深情和厚望中,但愿这块土地拥有更多的名胜,拥有更多的名人,让这块土地越变越美好。

                   2008.6.4

原载《婺星》2009年第1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