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味“治出汗”的中药!应对盗汗、手心出汗、烦汗,应该好好学习

 饮膳道人 2020-02-11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 、《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中华临床中药学》、《临床中药辞典》、《中华药海》、《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中医症状治疗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有的读者问我,文老师,你每一篇文章开头所列举的书目,你真的要查阅吗?还是说摆摆样子?

我想说,中医药科普,绝非儿戏,对任何一个知识点若把握不准确,都是对读者的不负责任。所以,每落笔成文之前,必须就部分问题反复校对、核准。纵然如此,也难免有差错。故而,对权威文献的考证,是必须进行的。

现在,我给你说能养生的中药——生地黄。

生地黄是什么?它其实就是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怀庆地黄或者地黄的根。地黄挖出来,鲜用的,叫做“鲜地黄”。鲜地黄如果烘到八成干,就是“干地黄”。干地黄,就等同于生地黄。我们今天谈的,就是生地黄(干地黄)。至于说熟地黄,是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根茎,经过加工蒸熟而成的。性味和作用与生地黄很不一样了。我在这里不谈熟地黄。

生地黄能干什么呢?它性味甘、苦、凉,一般认为可以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抛开晦涩难懂的专业表述不提,我认为它离咱们老百姓距离最近的,就是“治异常出汗”的功效。

首先是盗汗,就是晚上熟睡时出汗,醒来不出汗。这种情况,多数认为是素体阴虚(以肾阴不足为本),虚热迫津外泄而成汗。这类人可能有阴虚的一系列的表现,有的也表现不明显。典型症状,就是舌偏红,腰膝酸软,耳鸣乏力头晕等。这个时候,可以用生地。因为生地能滋补肾阴,降我们的虚火。

其次是手心出汗。有很多读者问我手心爱出汗是怎么回事儿。这个很复杂,我以后撰文详细说。但是其中有这么一类患者,在手心爱出汗的同时,心烦,手心发热,面部烘热,易怒,口咽干燥,舌红脉细数。脚心也可能跟着爱出汗。这要考虑心肾阴虚,迫寒外出。为什么瞄准手心和脚心啊?因为心包经循手心,肾经循脚心。汗循经而外泄。这个时候可以用生地。因为生地入心肾二经,可以滋心肾之阴。

再次就是治疗烦汗。什么叫做烦汗啊?就是心烦出汗。这类人出汗可能在白天,也可能在熟睡之际。在白天的时候,心口窝出汗明显,同时心烦、焦虑、急躁,爱上火,总有操不完的心,容易口腔溃疡,口渴口干,夏天的时候表现尤为明显。这其实也是心阴不足,虚火迫津外泄成汗的表现。正如《证治要诀》所言:“有别处无汗,独心孔一片有汗,思虑多则汗亦多,病在用心”。这个时候,也适合用生地,清心热、养心阴。

说了半天,到底怎么用啊?

取生地30克,粳米60克。生地入锅加水煎取药汁,用药汁来煮粥。这是最简单的办法了。

也可以用生地30克,鸭蛋2枚。生地和鸭蛋一起入砂锅,加水适量煮到鸭蛋熟,去壳再煮,入冰糖煮沸,吃蛋喝汤即可。鸭蛋也是养阴的,配合生地效果较好。

还有一法。生地30克,百合25克,粳米25克,蜂蜜适量。百合洗净,米淘洗干净,生地水泡30分钟,煎取药汁,用药汁配百合、粳米煮粥,加蜂蜜调味。它对阴虚有热、异常出汗,兼睡眠不安的人有效。

地黄历来公认无毒。但是目前有临床报道,有个别人服用后出现头晕、腹泻、头晕、乏力、心悸等现象。可见脾胃虚寒、痰湿较盛、消化不良的人要慎用。脾肾阳虚、下元不固者不要用。经期、妊娠期、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就写这么多吧。欢迎关注“微门诊”,文君然每天和你聊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