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仿宣德炉制桥耳炉:传统文化的完美传承

 风云际会2009 2020-02-11

  王辨之 仿宣德炉制桥耳炉

  规格:口径 10 cm 腹径13 cm 高 7 cm 重量1028 g

  桥的含义为媒介,可通过妙境,后世官宦商贾士族都十分喜欢这类造型别致的桥耳炉,并作为吉祥之礼器而广为使用。此类炉桥耳适中,耳阔扁宽,口沿圆润,微撇素颈,炉身圆扁,乳足圆硕,合度优雅,炉平底滑,垂弧敞阔,内堂平整,皮壳红栗,厚泽细腻,铜制精良,沉重压手,扣之声传悠远。

  据《宣德鼎彝谱》八卷本记载,桥耳炉是赐以国子监祭酒。《国朝会典》称“国子祭酒掌国学,举人贡士,以及勋臣胄子教训之事,奉监规而损益焉……为朝廷教育人才重秩焉。”并称汉明帝时,命博士祭酒讲经史,士人环向桥门而听,其人数以万计。故以桥耳款式代表环桥听讲。此炉体形矮扁,口沿圆滑,其上两个桥耳流畅。口沿下微微内收,腹部向外扁鼓,平底,三乳足。 造型沉稳庄重,皮色古雅精美。

  关于宣德炉的文化:

  有明三百年时间里,皇家宫廷制作了不可胜数的上乘之作。宣德炉作为其中一种,可谓前无所师法,后无能为继,不愧为天地间精美绝伦之器。

  宣德三年(1428 年),明宣宗朱瞻基为改善郊坛、太庙及内廷所陈设的鼎彝祭器,敕令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利用从暹逻国进口一批“风磨铜”参照皇府内藏的柴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设计和监制香炉,即成后世闻名的宣德炉。

  当年宣德炉除御用外,也分赐给了诸王及臣下还有京内各郊庙祭坛,甚至各地著名寺院,分布非常广泛,然而在改朝换代之际,许多宣德炉不但佚散了,甚至被大批销毁,时至今日真宣德炉竟成为遇不可求的珍品。

  如今,宣德炉不仅是指宣德三年所铸之炉,而是所有带宣德款铜炉的统称,也可泛指和宣款炉形制相近的不带款或带有其它款的制作精良的铜炉。

  器型众多

  宣德炉器型,由礼部尚书吕震会同各臣遵旨从《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诸书中所绘的铜器中选出88种,又在宫内所藏宋代柴、汝、官、哥、钧、定等窑瓷器中,选出了样式之典雅者29种,共计117种。

  这其中有鼎、炉、鹤、鬲、簋、甫甚至几形等器,

  最常见的有:.冲耳炉、蚰耳炉、.鱼耳炉、桥耳炉、.狮首炉、.素园鼎、戟耳炉、钵盂炉、压经炉、竹节炉、.法盏炉、象首炉、法桶炉、夔龙耳、朝冠耳、鼓墩炉、索耳炉、橘囊炉、四方炉、花式炉。

  失蜡浇铸

  为保证工艺精良,宣德炉采用传统失蜡法浇铸。即用蜡制成模,外敷造型材料,成为整体铸型。加热将蜡化去,形成空腔铸范,浇入液态金属,冷却后得到成型铸件 。失蜡法所铸器型精美绝伦,早在商周时代制作青铜器时就已经使用。

  原料精良

  宣德炉选料精良,据邵茗生所著《宣炉汇释》介绍,宣德炉的原料从暹罗(泰国)进口的风磨铜(洋铜),计有三万斤之多。风磨铜又名风沫,因为其置于通风处,质艳艳如火,故名。俗谓风磨铜能破金,故宝塔顶上多用之。又有其价贵于黄金之说,明代陈仁锡在《潜确类书》中曰:“黄铜似金者,我明皇极殿顶名是风磨铜,更贵于金。”同时,在原料中还要加入金、银、锌、镁等多种金属练成合金。

  冶炼尤佳

  宣德炉用料精致,冶炼也极为讲究。铜器一般只需经过4炼就能现出珠光,但宣宗皇帝钦定宣炉之铜材要经过十二炼。

  赵汝珍在《古董辨疑》中也说:“宣德铜炉确有可贵之实在原因。如中国古时炼铜以干将、莫邪二剑为最知名,但二剑之铜仅为六炼,即冶炼六次,每斤铜可得半斤也。宣铜则且加倍以十二炼为法,即冶炼十二次,每斤只得四两。中国从来炼铜之精者以宣德铜炉为第一,叩之成金石声,任何他器不能比拟。”

  作色精绝

  作色,是宣德炉特有的工艺,是用各种不同的植物、矿物等颜色,与铜胎精工染制上色。其间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涂色与烘烤,才能将色料沁入炉体,有的像使全器贴附一层梨皮,或像包裹一层粟壳,除此以外还有镶嵌金银或鉴金渗银的。

  制作时铸工逐件染制,将宣炉本色完全包裹起来,器表便覆盖一层坚实入里的“皮色”,最后打上一层白蜡罩护并使其宝色内涵,珠光外现,便告完成。即使用利刃去剔它,也不容易利脱皮色,同时铜体本身隐藏在皮色之内,未与空气或水气接触,也就不会有生铜锈及铜器病的顾虑。

  皮壳精妙

  宣德炉之大美,在于本身端丽无俦、浑样天成的皮色,是令诸家赏玩时惊为天人的主因。

  明代项元汴在《宣炉博论》中道:“宣炉之真者,其款式之大雅,铜质之精粹,如良金之百炼,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淡淡穆穆,而玉毫金粟隐跃于肤理之间,若以冰消之晨夜,光晖晶莹映彻,迥非他物可以比方也。”

  赵汝珍在《古董辨疑》中,例举宣炉颜色之美,有仿宋烧斑色、仿古奇绿色、朱砂斑、石青斑、石绿斑、墨漆古斑、葡萄斑、朱红斑、淡蓝斑、枣红色、猪肝色、甘蔗红、海棠红、桑椹色、石榴皮色、茄皮紫、珊瑚色、琥珀色、红黄色、杏黄色、蜡茶色、栗壳色、棠梨色、秋白梨色、山查白、骆色、褐色、鳝鱼黄色、藏经纸色、水白色、鎏金色、渗金色、泥金色、铄金色、金银商嵌、绿色、鹦羽绿、秋葵花色、茶叶末色、蟹壳青、青瓷色、水银古色、铅古色、土古色、敷漆色等60多种呈色变化,可见,宣德炉颜色之丰富多彩和色彩的精妙。

  仿宣名家

  宣德炉大美之物,后世所仿从未间断。

  在明代嘉靖、万历、天启年间,全国许多地方都设有专仿宣德炉的工场,例如在京师所仿的称为“北铸”;在金陵(今南京)所制的称为“南铸”;在苏州所仿的称为“苏铸”。

  赵汝珍在《古玩指南》称:仿制之最早者为吴邦佐。吴氏仿制宣炉其款字为琴书侣,或直书其名。同时尚有高氏者,其各未详其情形与吴氏同,万历天启间有施念峰,万历末金陵之甘文堂、苏州之蔡家,均以仿宣著称者。以后吴中之徐守素、周文甫等,亦以铸冶名世。明末清初苏州有胡四、钱大田兄弟等人以制炉名动天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