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绵竹之战中,蜀汉五位名臣之后为国捐躯,其中之一是五虎将之孙

 沈忱灿烂海滩 2020-09-17

本期的三国战争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七回,发生在绵竹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诸葛瞻、诸葛尚、张遵和邓艾。故事梗概如下:

经过连续两次的激战,诸葛瞻被邓艾击败,被迫退守绵竹。诸葛瞻写下一封亲笔信,命人前往东吴送给东吴皇帝孙休,希望他出兵协助。孙休看完来信,下令丁奉、丁封、孙异等人率军五万兵分三路,分别向沔中、寿春等地前进,以策应诸葛瞻。

不过,此时绵竹的战事对诸葛瞻越发不利。诸葛瞻见形势不妙,认为困守绵竹已经失去意义,下令由儿子诸葛尚与尚书张遵继续守住城池,自己率军从城中杀出,企图突围而走。邓艾见蜀军杀出,下令全军后撤,等诸葛瞻所部出城后发动围攻。诸葛瞻陷入重围,部下伤亡惨重,自己也中箭落马。最终,诸葛瞻自刎而亡。

诸葛尚在绵竹城头亲眼目睹父亲为国捐躯,勃然大怒,披挂上马,准备出城与魏军决一死战。尚书张遵出言相劝,遭到诸葛尚的断然拒绝。但诸葛尚出城后也遭到魏军的围攻,死于乱军之中。此后,邓艾发动总攻,终于攻破绵竹。在混战当中,张遵、黄崇、李球等三位蜀汉将领均战死沙场。

小说中提到的此次绵竹之战,在历史上确有发生。不过,诸葛瞻写信向东吴求援却并非是历史的真实。按照《三国志》相关传记的记载,司马昭发动伐蜀之战后,蜀汉局势危急,后主刘禅派人向东吴求援。东吴皇帝孙休也派出援军在荆州、淮南一线发动策应性进攻,目的是分散魏军的兵力。不过,由于魏军进展神速,短短数月内灭亡蜀汉,东吴的支援行动也并未发挥任何作用。

小说作者虚构诸葛瞻写信向东吴求援,目的很明显,是为了体现诸葛瞻的忧国忧民及后主刘禅的昏庸无能。但这个虚构却有一个巨大的缺陷,诸葛瞻身为刘禅的臣子,又怎么能越厨代庖向东吴求救呢?

至于说到历史上的绵竹之战,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提到,邓艾兵出阴平小道后,蜀汉最佳的防御地点有两个,一个是马邈镇守的江油,一个是涪县。这两个地方地势非常险要,利于防守,而绵竹却不具备这个特点。除了鹿头关和金雁桥之外,绵竹再无其他险要之地。因此,诸葛瞻的失败也只是时间问题。

小说中提到,除了诸葛瞻父子之外,还有黄崇、李球和张遵在战斗中阵亡,这一点也是历史的真实。不过,小说对于黄崇等人的身份并没有做过多的描述。本文结合历史记载,对这三位为国尽忠的蜀汉将领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首先说说黄崇。黄崇,蜀汉名将黄权之子,早年步入仕途,担任蜀汉的尚书郎一职,并在伐蜀之战期间随诸葛瞻一起参加了涪县及绵竹之战。诸葛瞻离开成都来到涪县后,黄崇曾多次建议诸葛瞻在涪县东北险要之处屯兵,却遭到诸葛瞻的拒绝,最终导致涪县失守,诸葛瞻被迫退守绵竹。在绵竹之战期间,黄崇奋勇杀敌,最终与诸葛瞻一起为国捐躯。

李球,蜀汉名臣李恢之子,时任羽林右部督,与诸葛瞻一起出兵迎战邓艾。与黄崇一样,李球也看出涪县的重要性,并与黄崇一起提出屯兵涪县东北御敌的建议。绵竹之战开始后,李球与诸葛瞻一起出城迎战,最终血染沙场。

与黄崇和李球相比,张遵先辈的名气更为显赫。张遵的祖辈是蜀汉五虎将之一的张飞,父亲是曾经担任蜀汉侍中的张苞。伐蜀之战时期,张遵官拜尚书,与诸葛瞻一起屯兵绵竹,最终与诸葛瞻父子、黄崇、李球等人一起殉国。蜀汉后期的五位名臣,就这样倒在了绵竹前线。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