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络游戏有一点非常值得教育学习

 教育论剑 2020-02-11

       当前,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形势所迫,教育部门不得已推出在家上课——线上学习教学方式。所谓“线上学习”,就是通过电脑、手机,在网上听老师讲课,与老师互动,完成学习任务。

然而众所周知,网上可是四通八达的,有许多路径通向娱乐致死的深渊。而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网络游戏无疑是最大的诱惑。

无数孩子沉迷游戏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与成长。迷恋网络游戏的孩子就像童话故事里的大萝卜,全家上阵一齐拔也很难拔得出。

所以,网络游戏实在可以说是教育的天敌,是教育的劫匪,疯狂地把难以计数的孩子从教育的领地给抢走。

因此,在现在这种不得不进行网上学习的时候,家长与老师们就有了这样一个共同的顾虑,担心孩子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学习的幌子偷偷玩游戏。

虽说现在家长都在家,可以监督孩子学习,但仍然免除不了这种担心,因为现实中许多孩子很会应付家长的监督,而且还有神器相助,不信你看下面这幅截图中的内容:

怎么样?可怕不可怕?可气不可气?像这样家长能有什么好办法?无计可施!

为此,要求关闭网络游戏的呼声高涨,家长们希望游戏公司担负起社会责任,为孩子们营造清静的学习环境,保障学习效率。

然而网上有人说,关闭网络游戏根本不可能,无法操作。因缺乏相关知识,所以网络游戏能否关闭我不知道,但我对这种说法表示怀疑,我觉得应该有办法的。我想即使是外国游戏公司,我们也一定有办法对付。

退后一步说,为了保障网络游戏公司的利益,我觉至少可以通过实名认证对玩家进行年龄限制。一人一个身份证号,玩游戏必须进行身份验证,就像一些自媒体平台作者身份认证一样,难道做不到吗?

自媒体平台作者注册要实名认证,需要上传本人手持身份证的照片,而且照片必须清晰。这种认证根本没法造假。未成年人虽然有身份证号,但大多没有身份证。如果网络游戏以实名认证限制年龄,未成年人就没法注册没法玩,即使办来身份证,年龄这一关也无法通过审查。

这种身份验证技术并不难,我觉得网络公司肯定能做到这一点,目前没有实行只是不想做而已,毕竟利益驱使嘛。可是管理部门可以要求啊,而且早就该这样办的。为什么不这样办呢?不懂,求解。

所以在这里呼吁疫情期间对中小学生关闭网游,希望相关方面能采取措施,为当前这种非常时期的非常学习保驾护航,毕竟教育关系国家未来,关乎千家万户,很重要。

不过,虽然说网络游戏对教育十分不利,教育在吸引力上无法与之抗衡,但我倒觉得网络游戏有一点特别值得教育去研究,去学习,以加强教育教学的吸引力。

孩子只要接触网络游戏,马上就能被吸引,就能为之着迷。不光是孩子,大人也是这样,一玩就上瘾。网络游戏是怎么做到的呢?奥妙就在于它的反馈与激励机制,教育上需要学习这个。

什么叫网络游戏中的反馈与激励机制?就是在游戏过程中,通过某种方式让玩家有所得,有成功体验,有成就感。比如,让玩家获得装备、积分、名誉、权利等。

据我总结,网络游戏中的这种反馈与激励一般具有这样几个特点:1.频率高;2.形式多;3.兑现快;4.阶梯性;5.挑战性。

就拿频率高这一点来说,游戏中玩家能经常得到某种回报,或是抢到装备,或是赢得奖品,或是实现升级等。游戏开发者不会让玩家长时间一无所获,尤其是在前期,绝不会让玩家产生失败感。

我们的教育教学与之相比,阶梯性与挑战性可以做到,但实事求是地说,前三个确实逊色不少。虽然也有做得非常好的老师,但也有许多老师做得不是很好。我承认我自己就做不太好,有待改进。

比如,在表扬方面,一般只有为数不多的优秀生能得到表扬,大多数人得不到,而且表扬形式通常单一,对学生来说没有新鲜感,有时奖励兑现也不能及时。

而最糟糕的是,大多数老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盯得很紧,说得很多,而对其可取之处却知之甚少,或是视而不见。这样一来,学生多有失败感,鲜有成就感,对学习失去兴趣也就不足为奇了。

应该承认,与网络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力相比,教育教学有着无法改变的先天竞争弱势。游戏可选,学习内容不可选;玩游戏没有后顾之忧,学习不好会受罚;游戏趣味性强,学习趣味性低。

如果能借鉴游戏的反馈与激励机制,相信教育教学也一定能大大提升吸引力。我们尽可多表扬学生,尽可变着花样奖励学生,并即时兑现。在阶梯性这一点上,其实也是可以改进的,降低难度,让更多的学生容易学会,等等。

此外,教育教学在吸引力上的先天不足,虽然不可能超越游戏,但却也是可以改善的。比如多一点宽容,努力增加趣味,这些还是可行的。

总之,网络游戏要进行实名认证;教育教学要向网络游戏学习,增强学习乐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