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10 2020.2.12 15:38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江西卷 崇义篇 崇义篇 预告片 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地处赣闽湘粤四省交界的赣南,山溪峻险,林木茂盛,土匪活动猖獗,他们攻府掠县、民不聊生。时年44岁的王阳明临危受命,前往赣南收拾乱局。 明正德十二年十月,王阳明只用了几个月便以奇制胜,彻底平定历时20多年的南赣匪乱。 平茶寮碑铭刻的就是这一场历史上无法复制的军事奇迹。 战后,王阳明迅速奏请朝廷恩准,割上犹、南康、大庾三县之地立县,并以崇义里里名为县名,隶属南安府。 崇义之名沿用至今。 尊崇先贤 知行合一 “石塘武狮”是活跃在崇义县乡间的武术运动,当地人也称之为“阳明武狮”。 相传“阳明武狮”由王阳明兴建的“团练”演变而来。王阳明挑选骁勇之士组建民兵,练拳习武,平息匪乱。 数百年间,崇义人对王阳明开县立治,推崇教化的感恩之情,便以这一腾一跃的技艺,在时光中流传下来。 王阳明,本名王守仁,明代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追求真理,不断完善是他一生的追求。王阳明曾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意思是根除匪患,必须从治本上着手。他认为,人之所以犯上作乱,为非作歹,是被私欲主宰身心的结果,必须用道德教化的力量激活人们内心的良知。 道德教化的熏陶,乡规民约的束缚,为置县之初的崇义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新秩序。崇义民风为之一变,文化昌盛,人才辈出。 ![]() 王阳明欣慰地写下诗篇:“山田旱久兼逢雨,野老欢腾且纵歌。” ![]() 崇义县中小学将阳明文化融入校本课程教材和素质教育乡土教材,将“致良知”思想融入师生工作和学习轨迹,倾心打造以“致良知”为核心的校园主题文化。 ![]() 在崇义人心中,王阳明对他们有再造之恩,知行合一是这位圣贤500年前便为他们留下的功课。 ![]() 阳明山、阳明湖、阳明博物馆、阳明书院、阳明广场,无处不在的崇敬,荡涤着人们内心的澄澈。 ![]() 红色热土 军民一心 1927年,朱德、陈毅率领着南昌起义余部800余人,几经辗转来到崇义上堡。部队刚驻村时,为寻求帮助,朱德着手联系当地群众。刘桂凤家是村里大户,平时接待各路商人,消息灵通。朱德救国救民的革命思想打动了刘桂凤。刘桂凤主动将自家的万和堂作为纵队指挥部驻地,并帮助朱德迅速与周边县地下党组织秘密取得联系,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在刘桂凤影响下,村民们也渐渐接受了这支衣衫褴褛的队伍。朱德与刘桂凤义结金兰。 ![]() 在上堡,部队重点进行纪律整顿,并且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募款和缴获物资的财务纪律,设立了没收委员会。 ![]() 除整顿军纪外,部队还制定了从正规战到游击战的重大战略转变,并进行军事训练。 ![]() 对起义军的这次整顿,朱德十分重视,亲自给部队讲课,编写新教材。他在后来的回忆中曾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我们从南昌起义后,经过三个月的行军和作战,直至转到上堡后,才算稳住了脚跟。” ![]() 1927年11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领这支新生的部队离开赣南,后转赴湖南,踏上了新的征途。 ![]() 在崇义县思顺圩外的虎形岭上,静静地伫立着一座陵园。这位年轻的军官叫王尔琢,他的生命停止在25岁。 ![]() 1903年,王尔琢出生在湖南石门县,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救亡图存的革命年代,他先后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1928年8月25日,因追击叛徒牺牲在思顺墟。 ![]() “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方始休。”墓碑上,这幅当年由毛泽东起草、陈毅书写的挽联,是对这位红军早期将领的深深哀思。 ![]() 上堡梯田 秀美壮观 每年立春时节,崇义县上堡一带的“舞春牛”便粉墨登场。这是当地特有的风俗,已经流传了300多年。 ![]() 立春后的第五个节气谷雨到了,这是上堡梯田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 ![]() 1970年,一张上堡梯田照片被刊登在《江西日报》上,从此,上堡梯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摄影家、画家纷至沓来。 ![]() 上堡梯田的四季与风土惊艳了世界。 ![]() ![]() 崇义客家梯田在宋元时期就已存在,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客家先民依山建房,开山凿田,从山脚到山顶,不浪费寸土块石,甚至在沟边坎下石隙之中都会奋力开凿。崇义客家梯田最高海拔1260米,最低280米,垂直落差近千米。 ![]() 上堡梯田与广西龙胜梯田、云南元阳梯田并列为中国三大梯田。山中客家族,世代梯云寨。随着生态旅游的开发,梯田上的客家风情徐徐展现。 ![]() 米酒待客,这是客家人最热情的待客方式。这是一种用糯米和酒曲炮制出来的佳酿,是崇义人熟知的上堡猎酒,又称米酒。 ![]() “九层皮”是崇义梯田人家待客的另一种美食。这种甜美的糕点以大米为原料,以苋菜、韭菜、黄栀子等天然着色,颜色相间,层层相叠。“春季秧苗青葱,秋季稻谷金黄,打出大米雪白,过上日子红火。”这是对九层皮寓意的完美诠释。 ![]() 茫茫竹海 生机盎然 全竹宴是一桌以竹为食材的美味佳肴。 ![]() 竹编是崇义百姓数百年来的传统手艺。 ![]() ![]() 崇义县是南方集体林区重点林业县之一,被林业部命名为“中国竹子之乡”,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8.3%。 ![]() 崇义人用40多年的艰辛实践,换来万峦纵横、竹海齐云的崇义。 ![]() 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崇义县西北部,层峦叠翠,面积达 25.6万亩,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7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0种,是我国三大候鸟迁徙通道之一,每年数十万候鸟在此南迁北返。 ![]() ![]() 放眼崇义的这片山水,莽莽林海构建了大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生命家园。 ![]() ![]() 南酸枣健康美味 崇义县南酸枣科技示范园汇集了从世界各地选育的南酸枣优良品种。通过良种选育,南酸枣每亩收入可达4000多元,是当地农民的“致富果”。 ![]() 南酸枣,又叫五眼果,果实浓郁,果型大,果肉含量高,是集中在中国南方地区及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林树种之一。 ![]() 崇义县野生南酸枣资源26万亩,人工培植面积5万亩。从野生资源调查、收集、保护、引种到优良单株选育、人工嫁接、丰产栽培,崇义用了近30年的时间。 ![]() 南酸枣糕的制作,是崇义家家户户信手拈来的手艺。以南酸枣为原料的传统制作技术兴盛于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 ![]() 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南酸枣资源,单纯的野生资源采集、作坊式加工,发展成了集野生与人工栽培、精深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 2018年,崇义南酸枣糕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外界认识江西的一张味觉名片。 ![]() 先哲之教,开启一座城市500年的波澜壮阔;星星之火,点亮人民军队蓄势燎原的浩荡征程。客家梯田,开凿出农耕文明的盛世奇观;涛涛林海,摇曳着绿色家园的脉脉温情。 ![]() 这是属于这座城的沧海桑田。 ![]() ![]() 用影像记录当下,以地方表达中国 昨天的变迁,今天的影像,明天的历史 健康提示:请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处。 中国影像方志 《崇义篇》 播出时间:2月12日 15:38 监制 / 闫东 主编 /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张兰 胡悦 姜沛辰(实习) |
|
来自: 韩林图书馆396 > 《专辑、专题系列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