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人到中年,需经多少狂风暴雨,才会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其中的苦与乐,又有谁人能懂? 元丰五年,苏东坡被贬至黄州,当时东坡已经45岁,大半辈子已经过去,到如今,却是谪居黄州。但此时的苏轼已不再年少,纵使身在这样的环境,也看得开朗许多。 似乎过去的年少轻狂,过去的梦,过去的人,过去的事,已不再那么重要了。似乎年过半生,终有一些东西会流逝,握不住,也无可奈何。 ![]() 苏轼既来黄州,则安之黄州。打算买块地来种种,落得个怡然自得。于是便和同伴们一起去看地。谁知突然下起了雨,而遮挡雨的东西却先带走了。一起的人都被雨淋得狼狈不堪,但苏东坡却不太在意。等到雨停天晴的时候,或者已经黄昏了吧。 正如苏轼的人生,遭遇过挫折,而今人已黄昏,却看得开,何尝不是一种乐观坦荡的胸襟呢? ![]() 过去的种种,借已过去,看得开也好,看不开也好,又能怎么样呢? 昔日或许春风得意,或许良人在侧,或许狂风暴雨,这些对于现在来说都不算什么了。过去让你痛不欲生的,现在回想起来,也只是笑笑而已。人生,总有归处,无论何时何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便是精神的超越与乐观坦荡的襟怀。任它下雨也好,天晴也罢,不悲不喜。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沉淀,终于也变得沉稳,而那些爱也更深沉。人生遭遇挫折时难免的,但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过去的随风飘远了,剩下的才是人生,才是归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