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痕记忆:坚持在滇西敌后的中共抗日武装

 哈哈狮的信箱 2020-02-11

伤痕记忆:坚持在滇西敌后的中共抗日武装

19425月,日军侵入滇西,云南、保山告急,昆明一些爱国团体、人士和青年纷纷倡议支援前线,抗敌为国。龙陵象达朱晓东(前国民革命军第十路军三十八军九十九师中将师长)之子朱嘉锡(国民党中央军校军官高等教育班第八期学生),目睹国破家亡、山河破碎,在中共云南地下党组织朱嘉璧、张子斋等同志的影响和鼓励下,毅然毁家纾难,抗日救国。

朱嘉锡在昆向龙云抗日请缨,组织滇西旅昆许多青年学生、爱国青年、热血男儿,组建了一支部队番号为昆明行营龙潞区抗日游击队,朱嘉锡被龙云委任为游击支队少将司令,并兼任龙陵县县长。朱嘉锡随即在昆明晓东街他的私宅进行筹备工作,同时将昆明西郊海源寺朱家祠堂作为整训地点。当时参加游击队的,有云南陆军讲武堂第19期毕业的军官郑作用、云南大学讲师甘襄庭、中央军校第8期学生金完人、中央军校昆明分校第5期军官训练班毕业的王开秀等人,有第60军自愿投效参加的军官刘叔良、肖光品、梁国兴、马仲义等10多人,有龙陵县旅昆高初中学生方南天、张建秋、钟品贵等10人,还有知识青年司正培、王嘉禾,中共云南地下党、省工委也将中共侨党的范正、钟月波、蔡时敏、谢飞敏等七同志到滇西参加龙潞游击队,在朱嘉璧同志主持下,曾在开远第十八师二团三营的中共侨党成员郑祥鹏、王楚惠、朱梅等领导干部同朱家祥、张剑秋等一起参加的集体受训,准备毕业后到滇西敌后开展敌后抗日游击工作,后因形势发生变化,这些同志被迫解散转移,此后,有几位同志参加过龙潞游击队,他们后来在人民解放军解放龙陵、腾冲的斗争中成为重要骨干。

朱嘉锡司令对以上人员作了分工。朱嘉锡任命金完人代副司令一职兼任第一大队大队长,罗小池任参谋长,甘襄庭任支队政治部主任,刘叔良任军械主任,钟品贵任支队军需主任,张剑秋(又名张维伦,龙陵象达张家坡头人),方南天在政治部工作,王嘉禾担任摄影师。游击队在筹组期间,昆明行营颁发给游击队关防一枚,一份五万分之一的龙陵地区军用地图,由云南政府拨给2.4万元,配发50瓦手摇式电台一部,10余支云南兵工厂仿造的79步枪,几十个地雷,数万发步枪子弹,几十颗手榴弹。其余的步枪30支,轻机枪3挺,其它武器装备和军需物资都是朱嘉锡七拼八凑,才凑了几万块,嘉锡在确实没有路子的情况下拿定主意将先祖遗产变卖移作公费,购买枪支,补充器材医药等。并将茂恒商号的股金全部取出来,购买了仿造79步枪30支,俄造捷克佳廖夫式转盘轻机枪3挺,黄色炸药和手榴弹若干。之后,又将南屏电影院的股金黄抽出,用于购买药品。当时购买的药品主要有盘尼西林(青霉素),当时,由于战争的因素,此药不易买到,且价格也很昂贵。朱嘉锡司令几经筹措资金,都不足矣,最后下决心将昆明晓东街铺子变卖10间,用于游击队组建经费。朱嘉锡先后变卖家产,共挪垫40万余元。朱嘉锡还拟出《龙潞游击队工作大纲》,内分要旨、组织、任务、训练四个部分,大纲规定:组织隶属昆明行营,活动区域为龙陵、潞西一带地点。主要任务是袭击敌人,破坏交通,扰乱敌后,侦察敌情,严防汉奸,救助伤员,协助军队。

游击队在筹组期间,朱嘉锡司令把全部人员集中于昆郊海源寺,施以短期训练教育。主要内容为抗战形势与政治宣传和战斗方法,并试讲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的《西行漫记》中的红军游击战术、谍报方法、武器使用、爆破方法、投弹方法等。

朱嘉锡在昆组织训队伍,购买枪支弹药后,临行前在昆明晓东街设宴和朱嘉璧、张子斋、常绍群等一些地下党员话别,朱嘉璧许多地下同志莅席赐教,朱嘉璧在席上讲了话:希望大家不要把旧军队的恶习带到游击区里去,要吃要穿,要枪要炮向敌人要去,不要骚扰百姓,不要乱来。在后来朱嘉锡带领的这支游击队武器装备虽不好,但纪律比较严格,官兵不准骚扰百姓,大家在生活上同甘共苦。

朱嘉锡带着100多人的队伍,于194268日离开昆明,乘上西南运输处拨发给游击队的三辆卡车,一路途经楚雄、下关、保山。在途经下关时,朱嘉锡带队伍住在下关住了一个星期,在取得李根源先生和宋希濂总司令的帮助后,又在下关征集了一些当地爱国青年、散兵、游勇,在下关时队伍已发展到300多人,为了便于游击队联络办公,在下关西大街成立了游击队驻下关办事处。

到保山后,由于施甸交通制约,只好将三辆卡车停放保山,在保稍住几日后,300多人的大队人马一路徒步,中途受到施甸坝区各族群众的热烈欢迎,游击队过由旺时,由旺人民拿出家里最好吃的食物给游击队吃,临别前,由旺人民给游击队的同志煮盐鸡蛋,做米团,给他们带在路上吃。到了施甸街后,又得到地方绅士段子勉和杨自湘的盛情款待,游击队大队人马吃住在杨家(现施甸甸阳宾馆址)、甸阳中学两处,让他们有一路回家的感觉,也第一次品尝了施甸独具地方特色的腌辣食品。

627日,游击队大队人马正式进驻施甸万兴天王庙,和地豪坤杨世柳家。并在杨世柳家正式挂牌成立龙潞游击队司令部后方办事处,不久后,沦陷的龙陵县政府在杨家正式办公,朱嘉锡兼任龙陵县县长职。从此,两套班子,一块牌子,合并办公,实行军政合一,便于开展抗日和县政府工作。

1942713日,朱嘉锡带领300多人的队伍,从酒房打黑渡口强渡怒江天堑,进入敌战区,开展敌后抗日游击工作。开始先进驻龙陵平达平安村,建立游击队抗日根据地,成立司令部。

朱嘉锡带队进驻龙、潞敌战区后,随着队伍的不断扩充壮大,其间又收编了潞西勐戛杨思敬带领的潞西青年抗日救亡团、余有福带领的傈僳抗日队伍,还有平达蒋三元的自卫队和象达张维曲的紫巾团等等龙潞两属一些爱国人士、学生,队伍突然发展到800多人,但由于枪支弹药严重不足,很多队员尚属徒手,傈僳族队员们大多带来土枪和驽箭,又加之龙芒日军大肆对游击区进行扫荡,捉拿游击队家属,游击队不得不转战于茫茫林海中,时常下坝扰敌,将敌人整得晕头转向。

为游击队弹药补充之事,朱嘉锡多次回昆,和龙云协调。由于朱司令回昆之久,游击队在龙陵山区,内部蒋三元叛变,在汉奸的煽动下,内部发生了互相残杀的事件,后因常绍群副司令及时处理,才得平息。

为了便于中途运输队和联络,由队员王开秀率领队员10多人在打黑渡东岸酒房街子设立联络站,负责供应转运及临时对伤员的救护等工作。

游击队重视情报工作,到象达后即对象达周围28公里内的公路附近的咬郎、邦夫、大厂、泽烟河以及平达、小平沟、小米地一带都布署情报网点,组织速递步哨、传达情报、掌握敌人动向。游击队还注重保密工作,把龙陵、潞西两县军用地图的地名或高地都用数字代替;在通信时,如写给朱司令的称呼为先生,有关军事情报用白矾水写在信纸的字里行间,对方接到后,把信页漂在水盆里就可把真的内容看得一清二楚。

龙潞游击队在龙潞开展游击战争的三年间,他们吃尽多少苦头,历尽许多艰辛,多少次躲过了敌人的枪林弹雨,给予敌人以沉痛的打击,声东击西,将敌人整得坐卧不安。朱嘉锡带领着几千人的队伍,深入龙陵、潞西、镇康、遮放、畹町、陇川、梁和、盈江、腾冲等地,曾建立多个抗日根据地。他们匍匐于阴冷崎岖的路途之中,但是他们的心里依然怀着火种。因为国民党内部的反共分子的严密监视,游击队里有相当一部分不敢暴露身份的中共地下党员,他们边打仗,边传播革命种子。在保山滇西这块热土上,他们是最先传播革命种子的先行者。

当时,龙潞游击队在万兴天王庙和杨世柳家办公,县政府在杨家办公两年零两个月,游击队在施甸沙沟成立办事处,在施甸街子杨白湘家成立施甸转运战和后方骡马大队,施甸西山村回族马应才带领四十多人的回民参加游击队抗日,昌宁卡斯蒋家山蒋宗祯带领200多人的农民自卫队参加游击队等。各地爱国绅士、热血男儿纷纷投奔抗日、报效祖国。在滇西各地有相当一部份人参加朱嘉锡的龙潞游击队,有一部份战士还战死疆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杨思敬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游击队家属为了躲避日、伪军的追杀,毅然跨过怒江,离开潞西勐戛、大新寨、龙陵象达、蚌渺、镇安、思腊等地逃难到施甸万兴天王庙,后到施甸下同邑段子勉家、团树朱家、大竹蓬段家、清平村段家、卖糖村、龙家村李家、永平村等,都有龙、潞逃难过来的家属,施甸人民捐粮、捐物,让出住房,伸出了援助之后,让这些逃难家属身处异乡,得到了人间温暖,找到了回家的感觉。

1945年初,滇西缅北的反攻战均已取得胜利,游击队奉命停止活动,接受收编。朱嘉锡所带队伍的2000多人因不服国民党收编,想投靠共产党朱嘉璧的队伍,遂带队从遮放出境,最后遭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由于副司令周景云和马仲义大队长运筹帷幄,朱嘉锡所带队伍才躲过一难,最后从芒腌渡口回境,朱嘉锡在龙属平安山(今木城),第一次处理了善后复员工作,龙陵、潞西两方面由赵有弼带回去,安置回家,外地官兵愿意回家的发给路费,不愿回家的留在龙潞自谋生路。最后一次在平安山开会时,朱嘉锡清点人数,全队还有1754人。

朱嘉锡最终带了300多人的丽江小霸王队,昌宁蒋家蒋宗祯队、保山、施甸等地队员回到昌宁卡斯蒋家山,最后一次处理了善后复员工作。他到羊邑乘他的专用吉普回到昆明去了。他原定回昆明后,再组建原班人马到滇南找朱嘉壁,可是,回昆后不久就被龙云软禁于五华山两年之久,这一切都成了泡影。两年后,龙云放他出来,他又在文山、建水组织了一支反蒋武装,遂被西南特务组织暗杀于建水。

截止到大反攻前,龙潞游击支队历经战斗31次,打死打伤日伪军800余人,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牵制了侵略军的力量,使侵略军龟缩于据点之内,不敢轻举妄动。

关注抗战历史,关爱抗战老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