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是老祖先留给我们的“千金良方”

 李柳熙 2020-02-11

这是

老祖先留给我们的“千金良方”

2020年的春节,一场疫情牵动人心。人们关注着最新的动态,也都在思考、热议着疫情背后的话题。除了已知的疫情来自于野生动物,还有一种现象也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关注。

纵观历史上经历疫情后安然无恙的多个案例,不难发现大多数是与民众是否尊重自然,爱护动物,孝顺父母,敬仰天地有一定关系。

在中国民间,就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特别提醒:文中所述故事背景为古代,医学知识、医疗条件有限。摘录故事,只为让读者体悟其中精神,切勿模仿故事情节!

疫情当前,我们应认真遵循医务人员要求:

不出门、不聚集

勤洗手、多通风

戴口罩、讲卫生

打喷嚏、捂口鼻

喷嚏后、慎揉眼

增强个人防护意识

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

请及时就近就医。

一位御厨告老还乡后,富贵在身,名望在上,终日闲来无事,闲情难耐,于是雇了一伙机灵能干的人,开了个酒馆。因为都是乡里乡亲,酒馆渐渐成了大家消遣叙旧的地方,有事无事到酒馆坐坐,请客会友,热闹非常。

后来,小镇隶属的县府一带闹了很大的瘟疫。朝廷特派医生下来医治,但很长时间也找不出病源,用了很多药都不对症。

疫情越闹越大,眼看百姓一个个死去,人们都心惊胆战,恐慌不已。世间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荣华富贵,功名利禄,刹时一文不值。看着刚刚还好好的人,转眼就倒地身亡,惊恐麻木间,人人皆叹人生无常,如幻如梦。

老御厨看到这情景,早早关了酒馆,断绝与外界联系,躲进豪宅。尽管宅子被御厨封得死死的,但病魔还是隔着铜墙铁壁伸向了他,他开始体力不支,时常抽搐,头晕目眩,便血呕吐。

御厨觉得自己时日不多,登上自家高楼,看着城区内外、远近民舍。昔日繁华热闹的街面,早已冷冷清清。那些无家可归的人,又身负沉疴,没走几步便断绝了性命,倒在大街上。

御厨看着,陡然悲从中生,怜悯万分,垂泪叹息着:唉,功名何用呀?想我一代御厨,名满天下,却也难抵疫情。福祸旦夕,谁人可保?

他想了想,反正自己也是快死的人了,守些金银和满仓衣物食粮又有何用?不如舍给那些孤苦贫家,让他们吃得饱饱的,好好地穿上遮体的衣服,也不枉人世一场。让不幸染病的人可以体面地去见祖先,还是都舍了吧!

人能动真念,真是太珍贵了!这样想着,御厨对疫情的恐惧和胆怯消失了。一股浩然正气充满内心,他感觉身体也有了气力,随即做了决定:敞开大门,吩咐那些胆大的人,每天熬粥煮汤施舍穷人,又吩咐佣人,把储备的衣物取出,送给那些衣不遮体的人。对于那些寒湿露骨的躯体,也派人整理好给予安葬。

很多富贵人家看御厨这样做,也纷纷效仿。渐渐地,大家对疫情的恐惧消失了。冷清的街面,也逐渐变得有生气了。

后来,大街小巷充满了人情味,满是关心,满是安抚,满城尽是温文细语,打斗的没有了,闹霸的绝迹了,连娼妓都自重了。一个月后,御厨惊奇地发现,他的身体渐渐康复了,气色回复了先前的红润。

一天,御厨在睡梦中,看到有道人骑着仙鹤向他飞来,飞到他身边时,唱偈到:“大德善化千金方,济世岂用草药汤?天外玄功金丹做,观汝德至救疟殃。快接仙丹吧!”

梦中,御厨双手一接,便猛然醒来,豁然看到,手中真有一盒仙丹,不禁欢喜万分,对着道人飞来的方向,一拜再拜。第二天,御厨按照丹盒内的帖方,把部分丹药在几口大锅中化开,一一送给方圆内外的病人,效果真是神奇,病人瞬间便都康复了。

御厨又亲自把丹药送到皇宫,肆虐了几个月的疫情,在御厨的德行善化中彻底解决了。皇上听闻仙丹的来历后,沐浴更衣,独处静室,忏悔思过,随后聚精会神,带着虔诚和敬意写下了几个大字:

千金良方——德

故事虽短,却能够发人深省。但如果说,这个故事只是传说,口耳相传,不见文字,那清代名医刘奎所著的《松峰说疫》,则记录了这样几则故事:

(注:刘奎,字文甫,号松峰,山东潍坊诸城人,系名相刘墉之堂弟,清嘉庆年间名医。他所著的《松峰说疫》内容丰富,论证翔实,有述古、论治杂疫、辨疑、诸方、运气等六卷,杂疫中列病症140余种,方剂200个,发展了景仲学说,为医界所推崇。)

晋陵城东遭大疫,传染病者,人不敢过问。有熊礼妻钱氏,归宁后闻翁姑疫,欲趋视,父母不许,妇曰∶娶妻原为奉事翁姑,今病笃不归,与禽兽何异?随只身就道,既抵舍,其翁姑见鬼相语曰∶诸神皆卫孝妇至矣,吾等不速避,被谴不小。自是翁姑皆愈,阖门俱不传染。

松峰曰∶邪不侵正,孝可格天,真祛疫之良方也。

曾经晋陵城东遭大瘟疫,传染得很历害,人们都不敢路过、探访。有个叫熊礼的书生,娶妻钱氏,十分贤孝。当时钱氏在娘家探望父母,听说公婆染病,就要去看。她的父母为了女儿的安全极力劝阻。钱氏说:“丈夫当年娶我进门,不就是为了能孝养年老的公婆吗?如今老人病得很重,我做媳妇的不去侍奉,与禽兽何异?”她不顾父母阻挡赶回来,一进门,她的公婆突然看见几个鬼魅慌忙说:“孝妇到了,诸神都护卫她,我们若不赶快躲避,要受责罚的。”没多久,她的公婆的病就好了。

对此,刘奎评价道:邪不侵正,孝可格天,真正是祛疫的良方!

昔,城中大疫,有白发老人,教一富室合药施城中,病者皆愈,而富室举家卒免于疫。后有人见二疫鬼过富室之门而相谓曰∶此人阴德无量,吉神拥护,我辈何敢入哉。

松峰曰∶阴德无量,诚祛疫之良方,世人所当着眼。

昔日,城中发生大瘟疫,有一位白发老人,教一富人买药,施舍给城里的百姓。不仅染疫的病人痊愈了,富人全家也都免于疫病。后来有人看见二个疫鬼经过富人家门口,相互说:“这个富人阴德无量,有善神拥护,我们怎么敢进去呢?“

对此,刘奎评价道:阴德无量,实在是祛疫的良方。世人应当记到心里。

一说部载岷俗畏疫,一人病阖家避之,病者多死。刺史辛公义命皆舆置厅事,暑月,病患填廊庑,公义昼夜处其间,省问施治,病者愈,乃召其亲戚,谕遣之归,皆惭谢而去,风俗随变。(注:《资治通鉴》第一百七十七卷也有此事记载。)

松峰曰∶辛公之不染疫,乃清正仁爱,存心得报,世之作吏者,不可不知也。

隋朝时,岷州地区的社会风俗,人们特别害怕疾疫,如果一人有病,全家都避免与他接触,因此病人大多死亡。刺史辛公义下令将病人都抬到自己的厅事大堂内。当时正是炎热季节,厅堂内和外面走廊里都挤满了病人,辛公义昼夜守候在病人中间,用自己的俸禄请医买药,亲身一个个省视慰问。每当病人痊愈后,就召见他的亲戚家属,教育他们为人的道理,然后让他们带病人回去。病人的亲属都深感惭愧,拜谢而去。岷州的风俗也被改变了过来。

对此,刘奎评价道:辛公之不感染疫疾,是清正仁爱、心存善念的果报。

古往今来,人们都在寻求祛病益寿之法。而实际上,早在两千多千年,孔夫子就这样告诉我们:仁者寿。

药王孙思邈也在《千金要方》中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年;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也就是说,只有具仁德者,方可通向长寿之路。乃至在灾祸面前,有德行之人总会躲过灾害疾病、遇难呈祥。行善积德,是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良方”。

这样的说法,从科学的角度上也并非没有依据。在神经化学领域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当人心怀善念、积极思考时,人体内会分泌出令细胞健康的神经传导物质,免疫细胞也变得活跃,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念常存,人的免疫系统就强健;而当心存恶意、负面思考时,负向系统被激发启动,而正向系统被抑制,身体机能的良性回圈会被破坏。所以科学家们得出结论,善良正直的人往往更加健康长寿。

《了凡四训》中说:“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无论何时何地,道德都是最好的“护身符”。所谓“植众德本”,有了这个“本”,生命力就能够盎然,我们就拥有了抵御灾难的“免疫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