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中国医学影像的变迁史

 q1338 2020-02-11
浅谈中国医学影像的变迁史
浅谈中国医学影像的变迁史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医学影像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经过70年的不断建设和发展,现在已经成为设备先进、专业设置齐全、诊疗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梯队结构合理、发展方向明确并具有特色的学科。如果要给70年的风雨历程谱一曲时代华章,医学影像学的变迁无疑是华美、炫目、精彩的篇章,让我们随着动人的旋律一起走进放射科,走进那一个个历史的瞬间。

浅谈中国医学影像的变迁史

1 设备与环境的改善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离不开设备的发展。随着科技进步和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科室设备得到不断引进和更新。早期,医院放射科医师尚在黑暗中工作,胶片冲洗是手工操作,在暗室内将胶片从片盒中取出夹在片夹上,程序化地从显影、定影到水洗,并随时观察冲洗情况,然后拎出滴水或烘干的胶片放在观片灯上观看。30多年前,放射科可谓进行了暗室的革命,胶片冲洗从手工操作逐渐向机械化迈进,首先是自动洗片机的发明,让我们脱离了纯手工操作和人工随时观察冲洗进程。然后到先进的激光干式相机的出现,全明室操作的机械化流程,真正把我们从黑暗带向光明。胸部透视的年代,放射科老前辈们首先需要提前做好眼睛的暗适应,然后穿着厚厚的铅围裙,带着患者进入黑暗的机房。胸部透视和特殊造影检查随着电视透视和数字胃肠机、DSA等大型设备的引进,让我们终于可以脱掉沉重的铅围裙,坐在明亮的、与患者隔离的操作间内进行操作。

浅谈中国医学影像的变迁史

随着计算机与影像设备制造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放射科得到飞速发展。X线成像从最初的暗盒摄影,到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计算机X线摄影(CR),进入21世纪数字X线摄影(DR)的出现使X线成像真正实现了数字化。我国各级医疗机构目前几乎已经完全实现了数字化X线摄影。

1972 年首台CT诞生,标志着放射影像进入计算机断层成像时代,在减少组织重叠的同时,还把X线的密度分辨力提高了约20倍,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CT发明者麦克劳与豪斯菲尔德也因此获得1979年诺贝尔奖。20世纪90年代,螺旋CT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扫描速度,使动态增强扫描成为可能,有利于病变的检出与定性诊断。21世纪初,多排螺旋CT问世并快速发展,探测器的排数从最初的4排,逐步增加到8排、16排、64排、128排,直至256~320排,并同时出现双源CT等技术。CT成像速度显著加快,使心脏CT成像成为临床较为常规的筛查与诊断方法;能谱成像的出现使CT图像的组织对比增强,并可获得更多的组织特征信息。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初期)引进了首台CT,而目前16排以上的多排螺旋CT已经普及到县级甚至县级以下医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CT的装机量已经突破3万台。同时国产的CT设备也在国内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并远销到国外。

浅谈中国医学影像的变迁史

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用于临床的MRI也是人类医学史上的伟大创举,MRI发明者劳特布尔与曼斯菲尔德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40年来MRI发展迅速,场强也从原来的0.5T以下为主发展为1.5T~3.0T为主,7.0T设备也开始应用于临床。MRI具有无辐射、软组织对比更好、多参数成像、功能成像等优势,在神经系统、关节、腹部实质器官等部位的疾病评价方面不同程度地优于CT,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自从我国于1985年引进了第一台MRI以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临床MRI装机量已经突破2万台。国产MRI的质量也越来越好,部分产品可与进口同类产品媲美,市场占有率也越来越高。

浅谈中国医学影像的变迁史

2 放射影像资源的网络化和信息化

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已逐步进入网络时代,网络信息和视频的临床应用使远程会诊已经不再是梦想,为及时准确诊断并制订准确治疗方案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抢救时间。早期,放射科老前辈们还需要抱着厚厚的胶片,借助观片灯,一张一张地阅读结果。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PACS系统已经被各级医院广泛使用,医学影像学真正实现了无胶片化工作、远程会诊、线上管理的工作模式,成为现代网络科技在医学领域应用的示范科室。

浅谈中国医学影像的变迁史

3人工智能(AI)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近年来,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医疗产业作为人工智能与垂直行业紧密结合的一个重点领域,已经越来越多地落地到实际运用场景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引领下,数据快速积累,运算能力大幅提升,算法模型持续演进,行业应用快速兴起,人工智能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迎来了第三次高速发展的浪潮。影像医学作为医疗领域中新技术发展和应用最前沿的科室,由于医疗影像诊断具有可存储、可传输、相对标准化的特点,率先参与到基于图像的人工智能医学领域关键技术的研发,也成为最早应用在人工智能研发和落地的领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影像医学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和决策判断,显著提高了从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并大幅降低医疗成本,影像医学的人工智能发展已经成为智能医疗的核心。国内很多大学附属医院的放射学专家与科研院所及人工智能科研人员合作,开展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的研究和产品研发,部分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浅谈中国医学影像的变迁史

目前,基于人工智能的肺结节检出与良恶性判断、冠状动脉自动重建等系列产品,已经初步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并在多家医院进行了较为成熟的应用,为影像学诊断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基于人工智能的图像学习、信息深度挖掘等,在影像医学的科研领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形成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为将来的临床转化和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人工智能新技术在影像医学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医师的工作效率,减轻了医师的劳动负荷,开启了当代医学发展的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的飞速发展为我国医疗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也成为医疗水平发展中的“排头兵”。医学影像学的变化使医疗事业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正因为这些发展变化,医务工作者才能够把最好的服务带给患者,才能够让大家更加健康快乐地生活。医学影像学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和不断提升的水平,无一不是一代又一代医学影像人在国家的带领下,发扬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创造出来的,展示了医学影像人自强不息、开拓创新、永不服输的强大凝聚力量。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对维护人民健康的坚定决心。成绩属于过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任重道远。新的号角已经吹响,医学影像人又踏上了新的征程。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形势,2019年必将成为医院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里程碑和再铸辉煌的新起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