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伍联德:鼠疫斗士,国士无双

 板桥胡同37号 2020-02-12

 在旧中国,霍乱与鼠疫好像是一对“孪生子”,这两种瘟疫肆无忌惮地轮番蹂躏着中国人民。伍连德先后参加过三次霍乱大流行的防治。第一次在1919年;第二次在1926年,第三次在1932年。

鼠疫斗士

作者: 朱建平 

出版社: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年: 2012-10

页数: 118

定价: 11.5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38461350

01

伍连德生平大事回顾。篇幅比较小。另外有一本介绍伍连德的《国士无双伍连德》更详细一些。本书像是《国士无双伍连德》的缩写版。书的封面上也注明是“编著”而不是“著”。

伍连德是民国时期传染病防治方面的国际权威。最大的业绩是1910年两个月之内控制住了哈尔滨的鼠疫。民国时期没少跟鼠疫霍乱等传染病打交道。参与筹建协和医院,发起筹建了北京中央医院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1937年后回到马来西亚。

总体评价3星,有参考价值。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图片则是翻拍自《国士无双伍连德》一书:

02


◆ 早年生活

由于伍连德的刻苦勤勉,学习成绩优异,1896年他考取了当年新加坡仅有的一个英国女皇奖学金。这是一件好事,但当时还有一部分亲戚反对,他们的理由是如果去了英国,就要把脑后的辫子剪掉,恐怕将来还会娶回一个英国女子回来,

按照欧美人的习惯,姓名的顺序是名在前姓在后,因此伍连德的老师,同学根据他姓名Gnoh Leen Tuck的拼法,以为他姓德,都叫他“德先生”。当时他才17岁,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所以没有及时予以更正,一直被他们叫到毕业为止。

伍连德前去进修的是哈勒大学所属的哈勒卫生学院。这所学院有几位著名的教授,如法兰克、勃慕等。

伍连德到了巴斯德研究所,一位出生于俄国的副监督(副所长)麦尼可夫接待了他。伍连德说明了来意,即继续研究破伤风病症。

1903年9月,伍连德接受意曼纽学院颁发的研究生奖学金,准备返回马来西亚,到新成立的吉隆坡医学研究院进行一年的热带病研究。

1904年底,伍连德完成吉隆坡医学研究院的研究工作,回到槟榔屿。在朋友的劝说下,他买下一位英国女医师曾用过的医药器具以及其他设备,在珠烈(Chulia)大街开设了一家私人诊所,诊务终日忙个不停。

禁烟运动触犯了当地以贩毒牟取暴利的富豪劣绅,他们有的对伍连德发出警告,有的则承诺给伍连德一定的经济补偿。当这些警告无效、“补偿”被拒绝之后,他们策划了一个陷害伍连德的阴谋。

03


◆ 报效祖国

1907年“检查事件”之后,伍连德收到两封信。一封是伦敦来的,邀请他参加禁烟会议。另一封信是中国直隶总督袁世凯来的,邀请他回国,担任天津陆军医学堂副监督(副校长)。伍连德决定接受两封信的邀请,先赴英国参加会议,然后北上天津。

回国之前,他将自己的马来西亚姓名Gnoh lean tuck改为中国普通话拼音Wu lien teh(伍连德)。这一点足以说明他献身祖国医学事业的决心。

一天,陆军大臣铁良召见。伍连德回答了他所提出的问题,铁良感到很满意。幸好他对伍连德的学历、医术早已了解,所以接见后,立即委任伍连德为天津帝国陆军医学堂副监督(副校长)。并给月薪300两,相当于450元。

伍连德看完电报,即刻收拾行装,赶往北京。面见施肇基后,才知近日哈尔滨疫病猖獗,急需一位细菌学专家前往调查病源,如果可能的话将其扑灭。伍连德听后,顿感报效祖国、救民危难,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终于来到了。

余道台向伍连德介绍了当地的疫情。疫情非常严重,其中有一种疫病,先发热、咳嗽、吐血,不久便死亡,尸体皮肤酱紫色。这种疫病最先在哈尔滨附近,一个约有24000人的小城市名叫傅家店发现的。

伍连德根据所掌握的流行病学知识,进一步查出傅家店的肺鼠疫来自满洲里。大约在10月24日,满洲里的某个村镇里的俄国人最先被传染得病。当时,世界皮毛市场对土拨鼠(又称旱獭》皮的需求量陡增,从而吸引一大批来自非疫区猎取土拨鼠的新猎手。

伍连德参观俄国防疫医院,主管医师是28岁的哈夫金。他的叔父是一位著名的医生,曾在印度孟买主持防止鼠疫工作,发明一种防疫注射液。哈夫金也注射了这种防疫针,以为足够安全,不需要其他防护工具,所以入病房时,只穿一件白色的长袍,戴着白帽,而不戴口罩。

接着请伍连德检查,伍连德深知肺鼠疫是一种烈性传染病,病菌可以通过病人的唾沫播撒。一被传染,后果不堪设想。他只检查病人的胸背部,同时把头抬得很高。

梅思耐接到通知以后,前往俄国防疫医院,哈夫金请他一起去检查病人,同样也不带口罩,终因传染致病,咳嗽,高热,昏迷,脉搏很快,皮肤呈紫色,暴亡他乡。

伍连德把他们组织起来,开会讨论,最后决定采取以下防疫措施:一、将傅家店分为四区,每区由一位医药大员主持,并选聘足够的助理员,从事挨家挨户的检查工作。一旦发现患疫病人,马上将他送往防疫医院,并隔离其亲属,

伍连德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回忆当时的情景,说:“我扮演了庞大组织的‘总司令’角色,对医生,警察、军人,甚至地方官吏下命令。”他指挥的三千由各类人员组成的防疫大军,夜以继日地战斗在鼠疫防治的第一线上。这一切充分反映了伍连德所具有的出色的组织才能。

到了第三天下午,北京外务部发来电报,说皇帝批准伍连德的请求,可以火化病尸。

04


举行火葬的第一天,正巧是中国传统佳节——春节。中国区里24000人口已经死了四分之一,新年之即却被瘟神所笼罩,到处可以听到悲哀的哭泣之声。这时,伍连德领导的防疫总部向居民散出传单,提倡燃放鞭炮,不但可以在室外放,也可以在室内放。

由于采取有效而果断的防疫措施,从实行火葬的那一天起,病亡率开始下降,到3月1日,大部分疫区已经被控制,再没有人病死。另外,其他部分地区的疫情,到了4月份也告止息。

为表彰伍连德的功绩,清政府授予他帝国陆军少校的军衔,已有觐见皇帝的资格。当时宣统皇帝年幼,遂由摄政王载沣亲自接见伍连德,授予他陆军蓝领军衔及医科进士。俄政府授予他二等勋章。

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鉴于鼠疫大流行的惨痛教训,决定在哈尔滨设立“东三省防疫事务总管理处”,以指导各地防疫医院的工作。地址选在哈尔滨市道外水晶街(今保障小学校址)。任命伍连德为处长兼总医官,全权负责东三省的瘟疫防治事务。

后来,他借能接近政府要人的有利条件,争得政府的支持,并多方筹集资金,终于于1918年1月建成北京中央医院(即现在的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

哈尔滨发现第一例鼠疫病人是在1910年12月。哈尔滨在第一次鼠疫流行时,仅有人口7万,但染疫而亡的就有7000人。近十年间人口不断增长,到第二次鼠疫流行时已有30万人,但只有3125人死亡。这是十年来科学进步和加强防疫的结果,其中有伍连德洒下的汗水。

由于伍连德的杰出业绩,他于1922年荣获上海圣约翰大学荣誉科学博士;1926年又获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荣誉医学博士及苏联科学院荣誉院士,苏联微生物学会外国会员等称号。

在旧中国,霍乱与鼠疫好像是一对“孪生子”,这两种瘟疫肆无忌惮地轮番蹂躏着中国人民。伍连德先后参加过三次霍乱大流行的防治。第一次在1919年;第二次在1926年,第三次在1932年。

05


◆ 重返南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哈尔滨的伍连德拒绝与侵略中国的日寇合作,愤然出走。这一年的11月16日,伍连德在哈尔滨前往大连的途中,被日军诬陷为间谍,拘留在沈阳。后来,经英国领事出面保释,方获自由,南下上海。

1937年“七七”事变,日寇铁蹄肆意践踏我国大好河山,伍连德被迫离开上海海港检疫管理处,举家出走,去南洋避难,定居马来西亚怡保市,开设私人诊所。

重返北马来西亚之后,他利用行医之暇,花了六年时间,写成一本洋洋五十万言的英文自传,叫《瘟疫斗士——一个现代中国医生的自传》。

1960年1月21日,伍连德在马来西亚槟榔屿逝世,享年81岁。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