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罩二次利用应该怎么做?解决你口罩不够用的难题

 xxjjsdt 2020-02-12

上周,微医君和大家讲了有关返程、返岗安全防护以及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项,但底下留言有一大半都是“买不到口罩怎么办?”、“口罩快用完了怎么防护?”

另外又夹杂着不少关于口罩的其他疑问,比如:

“买不到N95,可以用其他口罩吗?”

“口罩用完可以喷酒精、高温蒸消毒吗?”

“我就出门了一会儿,口罩下次还能用吗?”

“现在口罩假货多,怎么识别?”

……

针对大家的这些疑问,根据国家卫健委《不同人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罩选择与使用技术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今天和大家说一说。

口罩可以清洗、消毒吗?

为了能省点用口罩,大家可谓是想尽了各种方法:微波炉加热、烤箱烤、蒸锅蒸、太阳下晒、喷酒精……那么这些方法是否有用呢?我们一个个来说。

1

微波炉/烤箱/蒸锅加热

无论是用微波炉、电烤箱还是蒸锅加热口罩都是错误做法。一方面口罩内部结构被破坏,容易导致口罩变形、过滤效率下降,无法再次使用;另一方面,微波炉、电烤箱和蒸锅由于处理过医疗垃圾,也不建议再继续加热食物。

2

太阳下晒

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但只有在温度56℃以上持续30分钟,或者在紫外线灯照射的情况下,病毒才会被灭活。太阳照射到口罩的温度,达不到56℃,且当前季节,在一般情况下,太阳的紫外线强度也不够。

3

大量酒精喷洒

会导致口罩阻水的外层材料变性,对水(血液、唾液)的阻挡能力下降,口罩过滤功能会大大降低,甚至失效。

4

消毒剂消毒

同样有可能损坏口罩的过滤层,甚至存在消毒成分残留的问题。比如用84消毒液浸泡,如果不能将消毒液彻底清洗干净的话,可能会造成脸部皮肤过敏和过敏性鼻炎。

如果口罩沾有病毒或细菌,在“消毒”过程中操作不当,反而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所以不建议大家自行消毒。

如果想要再次使用口罩,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悬挂在洁净、干燥通风处,或将其放置在清洁、透气的纸袋中。口罩需单独存放,避免彼此接触,并标识口罩使用人员。

口罩不够用了怎么办?

可以二次利用吗?

药店断货、网店脱销、代购也买不到……之前买的口罩可能也剩下不多了,对此,终极办法当然是——少出门,或不出门。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不得不出门的时候,对此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式:

01

低风险暴露人群在某些环境可以不带口罩

《指引》建议低风险暴露人群在居家、通风良好和人员密度低的场所,可以不佩戴口罩。如果碰到人,建议保持在 1~2 米以上的距离。

低风险人群包括:

● 居家室内活动、散居居民;

● 户外活动者,包括空旷场所/场地的儿童、学生;

● 通风良好工作场所的工作者。

02

适当延长口罩使用时间、次数

原则上来说,口罩都是一次性的,一般4小时就要更换新的。但是专家的建议是,有些情况其实可以适当延长口罩的使用时间。

● 普通医用口罩:在非人群密集的场合,可以使用2~3次。

如果接触的人比较少,只是下楼取快递、拿外卖、扔垃圾,口罩的污染相对较小,那么只需将口罩保存完好,下次继续使用。如果去了人多的地方,但口罩没有脏污、破损、变形,你也没有与人近距离接触,那么口罩是可以继续使用的。

但如果到医院等人群和病毒高密度场所,或是与疑似病患接触过,则使用的口罩必须及时处理。

● N95口罩:在口罩紧缺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多次使用(建议不超过 5 次)

对于N95口罩佩戴时长的建议,目前并没有官方建议。但从一些已有的研究来看,N95口罩就算你戴了2天,平均过滤率仍在95%以上,防护效果依然表现良好。但如果出现呼吸阻力增大,还是应进行更换。

图片来源:《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效率及佩戴时间的研究》论文截图

尽管口罩可以再次使用,但仍需注意3点:

(1)佩戴口罩前后需要洗手,尤其是二次佩戴;

(2)用手拉住口罩带子取口罩,手不要接触口罩外侧,以免沾染口罩表面的病毒、细菌;

(3)取下后悬挂在洁净、干燥通风处,或将其放置在清洁、透气的纸袋中。

03

非医用口罩(如棉纱、活性炭和海绵口罩)可视情况选用

考虑到口罩紧缺的问题,《指引》对非医用口罩也进行了说明。针对低风险人群,非医用口罩,如棉纱、活性炭和海绵口罩等具有一定防护效果,也有降低咳嗽、喷嚏和说话等产生的飞沫播散的作用,可以酌情选用。

其他风险人群适用口罩可参见下图: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微博

买来的口罩怎么识别是否为假货?

即便多地已经在积极行动铲除这些制假行为,但还是有不少人在线上、线下都买到了假口罩。对此,大家可以先通过口罩包装上标注的执行标准进行辨别:

口罩类型

执行标准

医用护理口罩

(即普通医用口罩)

YY/T 0969-2013

医用外科口罩

YY0469-2011

工业用颗粒物防护口罩

GB2626-2006、NIOSH 42 CFR 84 、EN149 FFP2 等

医用防护口罩

GB19083-2010

接着可以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的“医疗器械”页面中,输入要查询的企业名称,获取相应企业的生产信息和批准文号,查看生产商是否具备生产资格。

*参考资料:

[1]《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效率及佩戴时间的研究》,《结核病与胸部肿瘤》2012年第4期301-304

[2]国家卫健委《不同人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罩选择与使用技术指引》

全民抗“疫”,微医在行动!

全国专家7*24小时在线免费答疑

各省市地区疫情实时播报

最新疫情新闻快速更新

三甲医生专业解读





【科普】买不到口罩?这样处理可以重复使用!

程唯珈 冯站长说安全 前天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期间,口罩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防控利器。

然而,目前市场上一“罩”难求,且到了全国复工的时期,有的人口罩存量不足,希望通过一些方法把口罩进行消毒再重复使用。如何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每一只口罩发挥最大效用?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建峰带领团队,面向应急时期口罩重复使用的问题,开展“口罩荷电再生技术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效。仅靠普通家用电吹风机、电风扇、电子点火器就能让“失效”的口罩“浴电重生”,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神奇的静电吸附层

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该研究技术负责人北京化工大学教授王丹正在家继续着口罩的重复利用实验。

“整体看来,口罩过滤的原理主要是利用静电吸附以及纤维排列后对超细颗粒和飞沫的阻隔,口罩中间的荷电层对于携带病毒细菌等微粒或飞沫防护起到重要作用。”王丹介绍。

以医用外科口罩(普通3层平面无纺布口罩)为例,结构包括外层无纺布,防止液体飞溅及大颗粒物;中层静电熔喷无纺布,即荷电层,利用静电吸附作用有效阻隔微小颗粒,特别是携带纳米级病毒的微粒或飞沫,实现对病毒等微粒的有效阻隔;内层无纺布,用于阻隔呼出的水汽。

为什么口罩用了一段时间就得废弃?主要原因就在于口罩中层静电过滤作用的失效。

原来,日常生活场景不同于医院的手术室、病房,接触到体液直接喷溅的情况比较少,除去由此直接带来口罩的脏污之外,细菌病毒在静电层的沉积、哈气(水汽)对于荷电层静电的消除都会损伤其过滤效果。

这就可以解释为何口罩佩戴一段时间后就会失效。王丹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在干燥的环境下,很多人穿的毛衣都会产生静电现象,静电是很容易在这样一些纤维材质的东西上面积累的。但是假如毛衣沾水,等同于口罩沾上了口中呼出的水汽,静电就会消失。”

消耗完所有的静电,也就等于透支了这只口罩的重要潜力。

“应急之下若想重复使用口罩需要重点考虑两点:一是如何杀死或者去除沉积到口罩上的细菌病毒;二是如何为中间静电层补充静电。”陈建峰说。

“口罩可重复使用的关键技术问题就是如何在不破坏口罩材料及微观结构的情况下,重新将外界电荷转移至中层无纺布。”王丹说。

家用电器给口罩“充电”

日常生活中静电无处不在,想要在家用条件下就能应急重复使用口罩,研究人员提出了采用便携式静电发生器对普通一次性医用平面无纺布口罩进行二次荷电处理,使其再生静电效应以达到可重复使用的技术方案。

“通俗来说,吹风机吹头发,头发会很蓬松就是一种静电现象。那么吹风机鼓动空气热运动,理论上也可以累积静电到口罩中间层为口罩'充电’。”王丹如此解释其原理。

首先,研究人员将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用无纺布口罩置于热水中做消毒杀菌清洁处理,随后采用电吹风机、电风扇、电子点火器等对“失效”的口罩进行吹干荷电处理,证实口罩可重新荷电而再生静电效应。

基于此,研究人员提出应急时期一次性医用无纺布口罩荷电再生导则,具体步骤如下:

1.将用过的一次性医用无纺布口罩置于大于56 ℃热水中浸泡30分钟(参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56  30分钟可有效灭活病毒),通常沸水与室温水(按20 ℃算)1:1混合后约为60度,为提高灭毒杀菌效果,可适当提高沸水比例;

2.将口罩从水中取出,甩掉表面液滴,平放在干燥的绝缘材质表面(如桌布、床单等),用电吹风机吹烘约10分钟吹干并荷电,或用普通电风扇吹口罩约15分钟,或用普通家用电子点火器对口罩进行全面覆盖的“电击”,通过口罩内部纤维的摩擦或外部放电等,使口罩材料重新荷电;

3.在绝缘桌面上洒一些碎纸屑,将荷电后的口罩平放并使外层接近碎纸屑,距离约1毫米但并未接触时,可观察到口罩对碎纸屑的静电吸附现象,认为口罩荷电成功,可以再使用;如静电吸附现象不明显,则延长电吹风吹烘口罩的时间,再次通过“纸屑吸附”检验荷电情况,至荷电成功,可以再使用。

为进一步验证采用家用器件使口罩重新荷电的可行性,研究人员向记者展示了用普通家用打火机拆下的点火器作为静电发生器,在口罩特定部位进行“电击”(范围1cm × 1cm,约10秒)。结果同样发现,“充电”后的口罩,可以吸附小纸屑,荷电效果显著。

适用于较低风险暴露人员

不过,这种人工“充电”的口罩是否可以达到和出厂口罩同样的防护效果?

面对记者的疑问,浙江蓝禾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军解释,用于口罩的熔喷布在生产过程中,多采用静电驻极技术,其荷电量较大。“从物理本质上,两次'荷电’是同一回事,但电荷密度或有所不同。”

德国鼎卫科技有限公司研究人员丁浩旻博士告诉《中国科学报》,目前试验测试表明该技术方案对水洗后的口罩进行二次荷电处理,可恢复其大部分的原有带电量,保持良好的静电拦截微粒能力。

“这是为解决非常时期口罩再生重复使用问题,提供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思路,目前仅针对普通一次性医用平面防护口罩的重复使用。”王丹说。

研究人员特别强调,再生口罩作为非常时期应急之用,适用于较低风险暴露人员重复使用。不推荐用于密切接触患者的人群、医护人员及实验室工作人员。


 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作者:程唯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