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晋女子婚恋观:透过《世说新语》,看魏晋女子如何寻找精神自由

 寥斋 2020-02-12

提到魏晋时代,自然会想到翩翩才子,各大名士。在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时代,有才子自然就会有佳人,有风流故事自然也会有柴米油盐。

在如今一个快餐爱情的时代,不免会想到古时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美好。不过魏晋女子的婚恋观真的和电视中演的那样,直到结婚时才会见到自己的丈夫吗?丈夫去世之后,仍旧要为他守寡,立贞洁牌坊吗?今天不妨从《世说新语》这本书中看一看魏晋时代的女子的婚恋观,从中我们当代女子又有怎样的启示呢?

魏晋女子婚恋观:透过《世说新语》,看魏晋女子如何寻找精神自由

三纲五常的束缚,宗法礼制的捆绑

魏晋的时代背景,打破精神的枷锁

既然要讨论魏晋时代女子的婚恋观,自然要追溯到魏晋的时代背景。实际上,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十分特殊的年代,众所周知,各朝各代都会推崇儒家学派的思想,遵循礼制,以达到束缚文人思想,维护统治者的地位的目的。而魏晋则刚好相反,他们追求绝对自由,打破礼制对于思想的束缚。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权不稳定,不断地更替,长期的分裂和动荡导致社会陷入一种黑暗的氛围中,而“名士少有全者”直接刺激了众多士人的神经,使他们意识到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的极度渴望。

这种思想上的觉醒,冲击着儒家礼制对于文人们的束缚,魏晋时代的人们对于生命意识的觉醒,让他们执着追求短暂的生命,他们普遍认为“死生亦大也”,因此更加追求精神上的解放。

与此同时,随着儒家学说的削弱,道学、佛学渐渐被众人接纳乃至追捧,许多学者开始质疑儒家学派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是否合理,渐渐的开始有了批判的声音。有另外一种声音开始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他们提倡追求精神自由,个人自我价值的追求,强调自我享受的观念,不再被条条框框所拘束。比如阮籍因其邻家妇美而常醉卧其旁,在叔嫂不通问的封建社会里与嫂话别,他认为“礼岂为我辈设也”这一系列思想上的转变,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于传统的婚恋观的反思,挑战,乃至最后的打破。

魏晋女子婚恋观:透过《世说新语》,看魏晋女子如何寻找精神自由

原有的婚恋观念,宗法礼制的束缚

实际上魏晋之前,传统的婚姻观念主要受两方面的影响,一个是宗法制,一个是儒家学说,比如我们常说的“三纲五常”。

宗法制是贯穿于我们各朝各代之中,这种制度使得个人意识必须服从群体关系,万事皆以宗家为主。在传统的封建宗法制度中,女性的地位十分低下,甚至没有独立的人格可言,这是因为宗法制度所崇尚的儒家学派认为,女人只能附庸于男人,因此她们不需要有独立自主的意识,不需要有自己的人格,不需要有话语权,只需要服务于男性社会就可以。自然而然,女性在婚姻中从一开始就处于劣势。

《礼记·昏义》中曾记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也。”

自从周代宗法制度形成之后,他们认为女性在婚姻中的作用就是祭祀和延绵子孙。

至于我们常说的“三纲五常”,是由汉代时董仲舒提出的,他认为在婚姻关系中,女性需要绝对遵从丈夫的权力,甚至遵从儿子的权力,这就是明确规定了女子是男人的附庸,是生育后代的工具。而后刘向写了一本《烈女传》用来进一步固化了女子服从男人的形象,并以此来宣扬所谓的妇德,以助于禁锢女子的精神。

他提出: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辩通、孽嬖。之后班昭的《女诫》更是彻底的将女子的地位降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他提出“三从四德”,其中四德明确规定了女子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

所谓“四德”即: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日妇言,三日妇容,四曰妇功。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此四者,女人之大德,而不可乏之者也。

至此,千百年来用来束缚女子思想,规范女子行为的规定已经大致形成。从此之后,女人是男人的附庸这种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魏晋女子婚恋观:透过《世说新语》,看魏晋女子如何寻找精神自由

二、 魏晋的思想解放,女子追求幸福的开始

1、 追求幸福的第一步,敢于质疑丈夫

其实魏晋这个时代不再拘泥于儒家的思想禁锢,敢于追求精神自由,这种趋势在女子的婚恋观上有更加明显的体现。虽然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仍旧很低,但是随着魏晋解放思想的风气盛行,她们也渐渐意识到自己人格的独立性,从而做出了一些思想上的改变。

在《世说新语》中,有一篇记载就很好的体现了魏晋女子追求幸福的第一步。

在记载中,阮氏是许允新过门的妻子,但是阮氏天生相貌丑陋,因此得到丈夫的嫌弃,甚至在洞房花烛的时候都不想进到妻子的房间。不过在友人的劝说之下进了房间之后,看到妻子的相貌又准备出门,阮氏觉得丈夫一走了之之后,自己往后可能不会有地位了,所以她拉住了丈夫的衣服。许允觉得为了摆脱这个丑八怪,就问她:“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在以往的教育中,妻子就算委屈也不能质疑丈夫的决定,更别说想要改变他的主意了。但是随着女子个人意识的觉醒,阮氏认为她要做一些反抗了。

于是她并没有忍气吞声,反而质问丈夫:“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她大方承认了自己相貌丑陋,反问丈夫有什么好的品行。许允回答他都有。于是阮氏进一步问他:“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她以丈夫好色而不好德证明丈夫也有欠缺,以此来让许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此对阮氏十分敬重。

所以说魏晋女子追求幸福的第一步就是敢于质疑丈夫,敢于直视自己的缺陷,敢于提出丈夫的缺点,以此来赢得幸福和丈夫的敬爱。

魏晋女子婚恋观:透过《世说新语》,看魏晋女子如何寻找精神自由

2、 魏晋女子改嫁自由,从一而终不如执手终老

古时候提倡女子应当从一而终,他们固执的认为“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故日:‘夫者,天也’。天故不可逃,夫固不可违。”这种思想的结果导致即使丈夫早亡,仍有许多女子选择独守空房,为了当所谓的“烈女”“贞女”而放弃了改嫁的机会。但是这一情况在魏晋之后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比如何晏的母亲带着何晏再嫁曹操,而且两人也没有因此备受歧视,反而深受宠爱。

而在《世说新语》中有一篇记载,反映了魏晋时期对于寡妇改嫁的宽容和理解。在记载中,诸葛恢的大女儿文彪是瘐亮的儿媳,在她的丈夫死后,她发誓说不再改嫁。但是她的父亲认为江思玄是个值得托付的人,所以希望两个人在一起,但是文彪却死活不同意。

于是她的父亲使计让两人相处的时间变的多了起来,渐渐地,文彪开始接受这份感情,成功改嫁,两人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值得注意的是,文彪的婆婆对于这件事的意见是“贤女尚少,故其宜也。”

所以说,在魏晋时期,人们对于女子改嫁的事情已经十分宽容了,而且再次缔结的婚姻里感情的成分变得纯粹了,可见魏晋时女子婚姻观的改变。随着思想的改变,她们开始相信从一而终不如执手终老。

魏晋女子婚恋观:透过《世说新语》,看魏晋女子如何寻找精神自由

三、 魏晋女子的婚恋观,当代女性的思想榜样

魏晋女子何以当婚?她们已经逐渐摆脱了传统思想的束缚,开始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婚姻观,她们认为自己不再是婚姻中男人生育的工具,而是渐渐追求幸福,追求感情,追求个人自由和精神上的解放。这种勇气,对于当代女性有何启示呢?

实际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的地位有了大幅的提升,随之同时,女性的婚恋观也更向往自由,平等。不过随着条件越来越好,对于另一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时间成本耗费太高,于是为了婚姻而一味降低条件的女生也变得越来越多。在魏晋时期的女子仍有追求幸福的自由,当代的我们却没有了追求幸福的勇气。

我认为我们生在了一个好的时代,可以因为爱情而结婚,而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三纲五常的束缚,没有三从四德的要求,在婚姻中有独立的人格和充分的自由,那么我们应当比魏晋女子更有勇气去追逐那个对的人,让我们的婚姻变得更有价值,而不是名存实亡。同时也要有她们和丈夫相处的智慧,好好经营自己的婚姻,有自己正确的婚恋观,才是我们对于这个时代最大的回馈。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年报》文章“魏晋风流,中华文明的另一种可能?”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名誉院长唐翼明

2、《魏晋至隋唐与晚清女子教育比较研究》王璐

3、《中国通史》翦伯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