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

 o川心o 2020-02-12

秦末年哲人黄石公说:“绝嗜禁欲,所以除累”。用现代语言解释是,有志之士须戒除不良的嗜好和欲念,就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拖累;克服不良的习惯,就可以少犯许多过失,只有清除了人生不必要的累赘就可平安达到成功的目的。

这正如佛家所开示“人生就是放下”的禅语,同出异名。人所周知,放下、舍取是人生大智慧,而关键在于放下什么,怎么放下。选择哪些是要放下的,哪些是要坚守的。光是提起,太多的拖累,非常辛苦;光是放下,要用的时候,就会感到不便。所以,做人要当提起时提起,当放下时放下。对于功名富贵放不下,生命就在功名富贵里耗费;对于悲欢离合放不下,生命就在悲欢离合里挣扎;对于金钱放不下,名位放不下,人情放不下,生命就在金钱、名位、人情里打滚;甚至对是非放不下,对得失放不下,对善恶放不下,生命就在是非、善恶、得失里面,不得安宁。

佛经中对感情不执不舍,对五欲不贪不拒,对世间不厌不求,对生死不惧不离的观点给了我们很大的触动与启发。在这个声色犬马的世界,“浮躁”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人的通病。每天手机不离手,朋友圈,微博各种晒;学生想着如何兼职,致力于找工作,很少有人专注于学问;教授一心榨取学生的剩余价值,使之为自己写论文发表在期刊上,很少有人踏实的传道授业解惑;在工作上更是一切向钱看,向厚赚,为老百姓办实事成为了只有实习生才会提出的无稽之谈。更别提静下心来看本好书了。随“浮躁”而来的是我们的欲望越发的膨胀,我们的能力却越来越跟不上欲望的脚步。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欲望得不到满足便痛苦,满足了便无聊”。贪心使然,大多数膨胀的欲望无法满足,所以我们痛苦,我们抱怨,我们更加的“浮躁”,如此大好的生活变得苦不堪言。

其实,名利就是一种社会上的工具,人们可以去拿,也可以不去拿,但归根到底只是一种工具。一个人出名了、得利了,他的话,他的言行可以影响很多人,人们会尊重他,信任他,但同时“名满天下,谤亦随之。”好话和坏话会随着一个人名声的鹊起而同时出现,并且这种名利对于个人来说就像是一把锄头,个人倘若捧着锄头不去耕地,这种名利拿来又何用?而今,多少人富得晚上睡不着觉,多少人又因追求财富而累得晚上夜不成寐。在物欲横流的当下,世人要看清名、利背后的实质,要做自己的主人。

如何减轻心所累的痛苦,戒除心中的“浮躁”呢?绝嗜禁欲绝对是上上策,我们都非圣贤,绝嗜禁欲也不是让我们肃清七情六欲,而是让我们断绝不良嗜好:嗜烟,嗜酒,嗜赌;克制一下卑劣的贪欲:贪财,贪色,贪权。古语云:酒是下山的猛虎,色是刮骨的刚刀。财是坏心的药引,气是惹祸的根苗。即使我们做不到柳下惠“坐怀不乱”的超我境界,但至少我们要学习曹鼎先生,克制自己的欲望,时刻提醒自己“曹鼎不可”。不失本心,方得真自在。

人的“心”本来是自然的、清净的,没有造作,不染纤尘。而心的这个“本来”,被无明烦恼障蔽后,变得杂乱垢染,念念无常。我们的心,时时刻刻在领受和觉知法尘,刹那刹那变化不停。在“心”的变迁中,如果可以清楚地看到善是怎么生的,恶是怎么起的,并通过有效的训练,使心不向外追逐,便可安住于平静中。

庄子曾说过:“嗜欲深者,天机浅”。嗜欲越深,那么洞察天机的概率越来越渺茫,成功的机会就越小。这里讲“绝嗜禁欲”是希望有志之士要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要使其泛滥。“人到无求品自高”,而不是提倡“存天理,灭人欲”那种程度。

神秀禅师示法诗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境台,时时勤拂试,莫使有尘埃。人性清静,本无系累,嗜欲所牵,舍己逐物。千古以来,世事变迁,清风细雨,闲人散客,期待人们在岁月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能尽量怀有一颗“绝嗜禁欲,所以不累”的平常心,逢凶不凶,逢吉不吉,自己平安,家人和气,散淡地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