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善心一个容器

 年度人物 2020-02-12

给善心一个容器

文|廖云新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今日说道按语:在面对弱势群体时,世人习惯用一种优势心理和世俗的眼光来揣摩甚至扭曲他们的善意。然而,从一个拾荒人的身上,我发现了人性的高贵和自己的卑微。                                         

      国庆黄金周过后,我避开旅游高峰期,独自来到离襄阳不远的武当山游玩。那天到的时候,秋日阴冷,游人没有想象的多。

    在武当山主峰天柱峰山脚下,我掏出随身携带的相机对着一个景点“咔嚓”起来,准备完事后就徒步登山。

    “小兄弟,上金顶吗?”身后突然有人问话。

    我扭过头去,一个五十出头的中年男子正向我微笑。

    我的目光落在男子身上。他左手拎着一个透明的塑料袋,里面装着几个易拉罐和矿泉水瓶,还有一些食品包装袋之类的杂物。哦!是个拾荒人在搭理我。

    中年男子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又像自言自语:“今天‘业务’不行,进山的人没有往日多,没拾到啥东西。”

    没想到他挺幽默,把拾荒称为“业务”。我不禁莞尔。

    “我可以给你当向导吗?”

    “不用,还是一个人登山自在。”说完,我兀自沿着石阶向金顶登去。

    他依然没有一点离开我的意思,竟尾随我一路向山顶进发。

    他开始告诉我眼前一座座山峰的名字和高度,还有真武大帝的传说、张三丰的故事,以及武当剑、太极拳什么的。

    “我自小在这里长大,熟着呢!”他介绍得越殷勤,我想得越复杂,心弦绷得越紧。难道他要欺生?“霸王硬上弓”,生米做成熟饭不成?可我并没雇他呀!

    我开始懊悔自己。在登山前就应该谈妥酬劳,明码实价。一旦到了山顶,他若狮子大开口耍赖,我岂不是很被动?霎间,诸如“深山出刁民”、“人心隔肚皮”等民间“警世”格言,在我脑海瓢泼而来。

    中年男子并不知道我内心的“小九九”。他用那种与朋友拉家常似的平静而柔和的语调对我说:“去年我妻子过世,留下两个子女。女儿已嫁人,儿子在读大学,我种了几亩地,闲时靠捡破烂补贴家用呢。”

    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心中像有铅块压着。不到一个小时,便气喘吁吁,脚步如心情越来越沉重。

    “来吧,小兄弟,我帮你背一会儿包。”中年男子在身后说着。

    “不用,我还行。”我下意识把包扯到胸前,生怕被人抢跑似的。

    “常言说,远行没有轻扁担,登山鹅毛也压身,别客气,我帮你背一会儿。”他再次示意。

    我终没敢把包递给他。不知为什么,他这样一说,我感觉旅行包更沉了。

    “已走大半,再有半个时辰金顶就到了。我得赶时间,不陪你了。山下捡破烂的人多,我去金顶上碰碰运气。”说完,他向我道别。

    原来如此呀。我如释重负!

    不一会儿功夫,中年男子的背影就消失在前方拐弯处。

    内心深处,我忽然感到一阵刺痛。欣喜中掺杂了几分自责。

    正午时分,天气放晴,云开日出。我登上武当山金顶。

    山上,已有许多早到的游客。不少人在向紫霄殿投掷硬币,祈求平安;有的围绕着金殿,寻找那块嵌在房檐上的金砖,据说发现它的人会有财运;还有情侣在金顶的铁链上挂同心锁。我找了一个视野开阔的去处,极目远眺。凌驾于群峰之上,立于天地之间,我深感自己是命运的主宰,一腔豪迈之气。这时,一只矫健的山鹰从远处飞来,在金顶上空来回盘旋,将它的影子印在山峦之上。

    我沉醉于眼前壮观的景色。但中年男子的影子如山鹰般一直萦绕在我心头。上午与他的邂逅使我心生愧疚和不安。

    他从头至尾没有乞求过我什么。只是希望陪伴我,以一个山民的淳朴和当地人的所知,给我当一次向导或同伴。而我……

    下午,我正欲乘缆车下山。人群中碰巧发现了中年男子。我特意看了一眼他手中的塑料袋,里面大半空着。我微笑着走过去。

    “你好!”我说,“下山吗?我请你坐缆车吧。”

    “不。我还是原路返回,谢谢你。”

    他的态度很坚决。我掏出一张二十元面钞,塞到他手上。

    “感谢你的向导和陪伴,这点钱希望你能收下。”

    他有些慌乱。“不!上山前你并没同意雇我。再说,上山时有伴同行,大家都会轻松许多。与其说我给你当向导,不如说你陪了我一程呀!”

    说完,他马上接着问:“你觉得武当山怎么样?”

    “很美。”“很美。”我重复了一遍。

【本文作者简介】廖云新,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曾供职于省级、中央级新闻媒体十余年。现为当代人物网总编揖。2008年至今,用本名和笔名在《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广州日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南方日报》《解放军报》《楚天都市报》《湖北日报》《新民晚报》 香港《文汇报》《做人与处世》《演讲与口才》《辽宁青年》《经典杂文》《中国青年》《山东青年》《意林》《思维与智慧》《钟山风雨》《文史博览》《文史月刊》《华人时刊》《南风窗》等知名报刊发表散文、文化随笔、时评、杂文1600余篇(次),近百篇文章被《报刊文摘》《海外文摘》《特别关注》 《读者》以及人民网 新华网 新浪 网易 搜狐 腾讯 凤凰网等知名网站转载。《说谎与测谎》《给善心一个容器》《文化一脉说家训》等文章被多个省市选入语文中高考模拟试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