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地砖损坏,工匠修复时发现一个秘密,专家:朱棣够狠心

 花开无田 2020-02-12

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家宫殿,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如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作为历史的见证者,这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宫殿,从雕梁画栋到一砖一瓦,无不诉说、记忆着它所经历的明清两朝二十四位帝王的一举一动、所作所为。

1976年7月28日,一场7.8级的唐山大地震让唐山市损失惨重,而与之相隔数百里的北京城也有强烈震感,故宫自然也受到波及,由于故宫主体为木质结构因此也并未有损伤,但其主殿太和殿广场之上的地砖则在地震的影响之下产生了裂痕、断裂。

于是,专家便派遣工匠进行维修。但就在工匠们将破损的地砖挖出时,却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就在这层地砖下面,还有同样的地砖,而这样的地砖竟有15层之多。那么又是处于何种原因导致故宫会铺设如此之多的地砖呢?

这些要从故宫的建造者朱棣说起。作为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虽然是朱元璋构筑的九王塞边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备受父亲重用,被封为燕王,藩属北平;但在朱元璋在世时,他并无承位的可能,这受制于朱元璋确立的“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以及对朱标太子一脉的大宗确定。

1398年,朱元璋去世,皇长孙朱允炆上位,是为建文帝。而建文帝上任伊始,便听从黄子澄、齐泰意见开始削藩。周王朱橚、代王朱桂等人首当其冲被削爵幽禁,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自然也成为了下一个目标。

但在这次削藩之中,建文帝朱允炆对朱棣估计不足,又有任用李景隆之过,最终历时四年,朱棣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这也使得朱棣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以藩王身份造反成功上位的帝王。对于朱棣而言自然可喜可贺,但这种“篡位”的行径所带来的恶果就是朱棣对于南方地区人心的丧失。虽然朱棣试图通过以诛杀方孝孺十族、景清瓜蔓抄案来达到慑服人心的目的,但对于朱棣篡位上台的事实,在南方地区可谓是暗流涌动。这也使得朱棣最终选择迁都北平,从自己的龙兴之地建都显然更加有利于维系自己的统治。

永乐四年,朱棣下令修筑故宫。而在修筑的过程之中,无论是用人,还是选材都极其严苛。修筑的宫殿既要保证满足日常的办公、署理国事的需要,还要保证自己以及皇族的人身安全,以期达到万无一失,不至于发生类似景清携带匕首谋杀主君的事故。

而故宫之中所铺设的地砖,便是这种严苛要求之下的产物。这些地砖,在明朝、清朝时称为“金砖”。可能会有去过故宫的朋友说,这不是吹牛吗?明明只是一些青砖。但是我们要说的是就是这些青砖,还真就比金砖更加值钱。在明成祖朱棣决意迁都北京,开始修建故宫之后,青砖的烧制都交由苏州等五府烧制,这些砖的规制为二尺二、二尺、一尺七见方,每一块青砖需要做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

每一块砖头的制作工序多达20多道,单单初始步骤的选土便至少需要7个月。而在之后的成型、烧制则要经过一百三十多天,从制备到完工,这样一窑砖的时间要花费两年时间。即便是这样,验收又是极其严格的,而烧制完成、检验合格过后,这些合格的砖还要经过桐油浸泡,增加光泽,而后再由官府再次逐一检验,通过繁杂的程序检验之后,才可以铺设,这些地砖上,更要烧制上年号,工匠的姓名,方便追责。单单一块砖所耗费的人力、财力,已经比之黄金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以想象15层地砖的价值,又岂是寻常百姓所用之物?

这样多层的地砖铺设,安保等级可谓是最高,自然也就能够避免“不臣之心”的人希冀利用地道掘进方式的谋刺行径,作为配套措施,太和殿的树木也都被砍伐。但这些也只是从物上的手段,在对待人上,经过专家翻阅史籍记载,朱棣对于这些工匠,在经过十几年终于建成故宫之后,所有参与修葺故宫的工匠则都被毒哑,这些也尽显朱棣的狠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