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二维思维升级到多维思维

 gm63 2020-02-12

  三体中有个概念很有意思,就是降维攻击,基本原理就是将攻击目标本身所处的空间维度降低,致使目标无法在低维度的空间中生存从而毁灭目标。

  《三体》书中默认黑暗法则的存在,大家都是黑暗中的猎人,因此只要在宇宙中遇到未知的其他种族,从来不去打探一下对方是何种存在,直接消灭了事。

  但是也有科技水平差不多,互相消灭不了的,那怎么办?当然这个科技水平比地球的高太多,一个小水滴就灭掉地球整个太空舰队,让自大的地球人再一次理解什么叫做自大的乌合之众了,遇到差不多的对手常规武器如小水滴就不管用了,那么终极大杀器就是降维了。

  三体中的宇宙是多维的,在这场宇宙战争的争斗中,为了消灭对方,终极武器是降维打击,原来是十维生物,先自己改造成九维,灭掉其他十维生物,一层层下去,宇宙变成了三维已经无法再降维了,但是有的文明还不肯罢休,因此可怜的太阳系变成二维的了,当然太阳系不属于主动降维,只是被灭杀的对象罢了。

  多了一维,看到问题的视角就会不一样,比如二维的生物只能前后左右移动,因此看到的视角就是面,而三维如现在的人类,则是前后左右上下移动,因此感知的是三维空间,看二维生物则如同上帝看蚂蚁一般。

  降维攻击之所以有效,首先在思维认知上面是知道怎么回事,一张纸上的蚂蚁只知道前后左右的爬,却很少感知还有个三维空间,人却是可以感知,就能左右蚂蚁的行程,可以翻转纸让蚂蚁永远爬不到尽头。

  因为认知足够才能够左右,高维的文明知道了维度的作用主动去减少一维,从而占得先机去攻击,而不是说原本低维的直接去消灭高维的,这是两种不同认知。

  所以说是升维思考,降维攻击。

  按地球现在的水平,降维攻击是没戏了,但是升维思考还是有可能在不断的探索中升级。

  但实际情况是,为了容易说明问题,多数是以二维思维来教育的,岳飞是个忠臣,秦桧是个奸臣,杨白劳是个好人,黄世仁是个大坏蛋,等等。当以这种简单方式来划分时,直觉上面感觉很对,长期以往,由于思考的惰性,多数人直觉性思维占了上风,而理性思维开始退居二线了。

  小时候看电影的时候,经常喜欢问的一句就是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当然电影中也会表现得如此,好人基本上慈眉善目,走路一身正气,哪怕是在坏人堆中,依旧闪耀着好人的光环,唯一看不见此人是好人的就是围在旁边的坏蛋们。

  而坏人则是一幅尖嘴猴腮的模样,说起话来眼珠乱转,走起路来畏畏缩缩等等,所以只要看到男主浓眉大眼,长相清秀,哪怕是处于敌对阵营,一看就是个好人,即使处在我方阵营,尖嘴猴腮一定是个坏蛋,二维性又出来了,敌方和我方,不用说,就用如此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划分了。

  二维性的思维带来的一个坏处就是看问题变成一分为二了,不是辩证法的一分为二,而是事物只分好与坏,结果不可避免带来思维的局限性,因为世界变成了黑白二色,也正如社会一直分得清清楚楚的黑道和白道,偏见越深就会越固化,固化则会僵化。

  如今想来即使上了大学之后,好像思维也没有真正多维化,道理懂得不少,理论也知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也是听了多遍,但是由于多年的教育出来的产物还是会不自觉的二维性倾向。

  思维的宇宙应该是多维才会更加精彩,只不过不经意间思维开始接受二向箔的改造,开始平面化起来。

  近年来倒是思维开始多维起来,最主要的原因是看书渐渐变多了,突然发现有些以前认为的正确答案可能是错的,比如岳飞之死是因为秦桧害死的吗?也许表面上看是如此,可是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来看,岳飞之死,只不过政治斗争和大局为重下的一个弃子罢了。

  如在逻辑思维中,罗胖讲到曾国藩到底是清朝的功臣还是罪人呢?常规的角度来看他无疑是个大功臣,若是没有他估计清朝早就在太平天国运动之下灭亡掉了,但是罪人貌似也有一定道理,毕竟把清朝的兵制制度和地方政权从多元变成一元等等,给清朝挖了几个不小的坑,结果清朝在太平天国之后并没有延续多长时间就结束了。

  很多时候,个人的认知就在这样不知不觉之中升级了,这样升级带来的一个好处则是当遇到问题时,不是立马就开始站队了,而是想着如何收集多方面的资料,看一下事实真相到底是什么?在近几年发生的许多网络事件中,从来没有第一个去站队大喷口水,而是冷眼旁观,综合下来发现还是冷眼旁观并且多维思考时,却发现在事实了解不多的情况下反而证明认知的正确性。

  《三言二拍》系列知名度很高,里面讲到杨广时,笔墨形容之下,是一个无情和淫荡之人,是一个坏得不能再坏的皇帝,但是随着史家们的挖掘史实以及不以道德至高点来和现代观点来看时,发现也是可圈可点的人,也许对杨广的最中肯的评论则是:弊在当时,功在千秋。

  毕竟许多历史是后朝撰写前朝,为了表达自身的正统性,不可避免会有美化和泼污水的动机在内,当我们以多维性的思维去研究和解读历史时,会发现历史的多样性和生动性,而不会再是黑白二性了。

  我比较赞同许知远在《十三邀》里说要带着偏见看世界,他的带着偏见看世界是在已经洞察世事,并以多维的角度看待事物之后,再以一个角度切入去看待这个世界,这样有一个出发点,而避免了糊涂的看世界,否则反正事情就那样了,有好有好,那还要去看有什么意义所在呢?而带着偏见可能会有一个更好的角度去观察,去体验。

  用一句话来解释,就是站得高,看得远,但是有时学会蹲下身子,歪着头去看,也许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所在,明知事物的多维和复杂性,再从一个方面去看,去发现其中的精彩之处。

  如今看待人不再区分好人与坏人,只看这个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综合的人?毕竟人性是复杂的。

  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当年,耶稣对着众人准备向一个妓女行凶时如是说道,结果围观的人扪心自问之下,发现没有哪一个人没有一点转过,终究是走得一干二净,毕竟站在道德至高点上来看,哪里有什么好人与坏人。

  好人与坏人,只源于站在什么样的角度去看。老虎捕杀猎物,在所有被捕猎物来看,那是十恶不赦的杀手,但在小老虎的眼中,正是这样一个强壮慈祥的母亲抚养它长大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学会处在深山中,却学会在山外看待事物时,也许可以发现生命的另一种可能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