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条顿堡森林之战为何会终结罗马帝国的扩张?

 tiemuzen 2020-02-12

 原载于《国家人文历史   

       盖维斯·屋大维·奥古斯都,恺撒的甥外孙和养子,打赢了“后三巨头之战”,被罗马元老院加号“奥古斯都”,开创古罗马元首政制,一向以坚忍冷静和富有城府而著称。然而,有一次,他却彻底地陷入了情绪失控之中。根据古罗马史学家苏埃托尼乌斯的《罗马十二帝王传》记载,公元9年,当罗马帝国的日耳曼尼亚行省总督瓦鲁斯,与其率领的罗马军队于条顿堡森林惨败于日耳曼人之手,三个军团全军覆没的消息传至罗马,这位罗马帝国事实上的第一位皇帝伤心之至。他连续几个月都没有理发和修脸,甚至曾经“以头抢门”,高喊:“瓦鲁斯!还我军团!”

       此战对于奥古斯都刚刚缔造、正在开疆扩土的罗马帝国来说,堪称奇耻大辱。


             《条顿堡森林之战》,1909年,奥托·阿尔伯特·科赫绘

       公元9年9月,瓦鲁斯正率领第17军团、第18军团和第19军团,以及六支由外籍士兵组成的辅助部队和三个骑兵队携带大量随军人员和妇孺,从位于威悉河以西的夏季营地向莱茵河附近的冬季营地转移。途中,瓦鲁斯听说附近的一个日耳曼部落发生了叛乱。瓦鲁斯决定,转向去平叛。但其实,这个叛乱的消息,是日耳曼贵族青年——阿尔米尼乌斯故意散播出去的。其目的是引诱罗马军队进入伏击圈。

       瓦鲁斯不是合格的将军,也不是合格的总督。他祖父是后三头同盟之一、屋大维的对手——安东尼。优异的家世让其成了骄奢淫逸的公子哥。而作为统治者,瓦鲁斯又贪婪又暴虐。他把日耳曼人当成奴隶那样去压榨,要求他们向自己进贡金银,同时用钉死在十字架上的酷刑去解决反抗者。然而,散住于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广大地区的日耳曼人可不是什么顺民。相反,他们相当的骁勇善战。

       恺撒曾记载,这些日耳曼人“相当野蛮与凶悍,同样作为蛮族,高卢人甚至不敢看他们的双眼”。因此,瓦鲁斯的残酷压迫与统治,激起了日耳曼切鲁西、卡蒂、卡乌基等部落的同仇敌忾,他们集合起来,打算给罗马人一个教训。而阿尔米尼乌斯正是切鲁西部落酋长之子。阿尔米尼乌斯曾作为人质,在罗马度过了自己的青年时代。在那里,他接受了罗马人的军事教育,获得了罗马公民的身份,之后成了辅助骑兵队的军官,甚至在瓦鲁斯的麾下服役过。而对于罗马军队的熟悉,让他制定了这个诱敌深入的计划。毕竟他很清楚,缺乏武器与铠甲,更缺乏组织与指挥能力的日耳曼部落,无法正面对抗罗马军队。要想击败罗马人,就要选择一个更适合日耳曼人的战场。这个战场就是条顿堡森林。

       就这样,瓦鲁斯率军进入了奥斯纳布吕克(德国下萨克森州城市)东北部的森林。由于这条道路狭窄又泥泞,罗马军队没有进行战斗编组,整个行军队伍长15到20公里。而且瓦鲁斯轻率到狂妄,他不光携带着随军人员和妇孺,连必要的侦察队都没有派出。而根据古罗马历史学家狄奥·卡西乌斯的说法,当时还有一场暴风雨不期而至。这些都让罗马军队进一步陷入了混乱和毫无防备当中。

      结果,阿尔米尼乌斯率领着熟悉地形的日耳曼人,突袭了还处在行军状态的罗马军团。阿尔米尼乌斯当初在罗马所受的军事教育与为罗马人服役的经历,让他非常了解罗马人的战术,从而让他能更好地指挥日耳曼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陷入混乱和分散的罗马军队。面对日耳曼人的猛攻,罗马军队还是训练有素的。在种种不利的条件之下,损失惨重的罗马军队还是尽力阻止抵抗,并依托辎重车辆,构建了简单的防御工事,就地固守。

       第二天上午,罗马人烧毁辎重与车辆,开始试图突围。在付出惨痛代价后,罗马人撤退到位于现在奥斯特卡佩尔恩镇附近的维恩山以北的开阔地上,终于稍微稳住了局势。然而,罗马人接下来的撤退之路,依然要经过茂密的森林。这让罗马军队再次陷入日耳曼人的围攻。而持续的暴雨,又让罗马人的远程武器,如弓箭和扭力弩炮失去了效力,盾牌也因被浸透而变得沉重和脆弱。这一切进一步缩小了罗马人和日耳曼人之间的装备差距。

       之后,慌不择路的罗马军队,又在森林里进行了损失惨重的夜间逃亡。翌日,罗马人又一头撞进了阿尔米尼乌斯在卡尔卡利瑟山脚下布置的另一个陷阱之中。当时,可供罗马人行军的开阔地带,被一片森林与沼泽所阻碍。在森林和沼泽之间,只有大约100米宽的间隙可供通行。然而,日耳曼人已经在这里修筑了土墙和简易工事,并派人据守。筋疲力尽的罗马军队发动了最后的绝望攻击,试图攻破日耳曼人的防御,但仍是失败了。


                       绘画,描绘瓦鲁斯在条顿堡森林之战中的情形。

       罗马军队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情况下最终崩溃了。日耳曼人趁机杀入罗马阵营,屠戮那些已经陷入绝望的罗马人。罗马军队的骑兵指挥官鲁莫尼乌斯丢下部队逃跑了,但很快被日耳曼骑兵追上并杀死。而瓦鲁斯和很多罗马军队高级军官选择了自杀。他们或者倒卧在自己的剑上自尽,或者选择与战友互刺而死。但最后,瓦鲁斯的头颅还是被用来在各个日耳曼部落里巡展。

       至于普通罗马士兵已经失去了反抗的意志,木然地引颈受戮。此战,除了少量逃脱者,罗马军队共损失了15000到20000人,而随军人员和随行妇孺的损失则不可估计。很多被俘的罗马人,要么被绑在十字架上烧死,要么被当成敬神的祭品,甚至被投入锅里煮熟,以取出骨头。公元15年夏天,终于有一支罗马军队又来到这里。他们看到的是,被煮熟漂白的成堆白骨和树上被钉满的头骨。只有极少数被俘人员被当成奴隶而存活。甚至在公元50年,罗马军队在击败日耳曼卡蒂部落后,还曾解救出被囚禁了40年的条顿堡森林之战的罗马战俘。

      虽然条顿堡森林之战可以称得上罗马帝国的第一次惨败,以及屋大维一生最大的耻辱。但是,比条顿堡森林之战更惨的惨败,罗马人也不是没经历过:共和国时代的第二次布匿战争中,战略之父汉尼拔在前216年的坎尼会战中,消灭了8万罗马军队,杀得罗马人几乎家家缟素;前105年的阿劳西奥战役,日耳曼人里的辛布里人和条顿人消灭了10万级别的罗马和同盟军队,据说罗马2/3的成年男性公民都战死了;前53年的卡莱会战,前三巨头之一的克拉苏率领的罗马远征军惨败于帕提亚铁骑,克拉苏惨死,4万罗马人只逃回不到1万人。

       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由于阿劳西奥战役的惨败,古罗马著名统帅盖乌斯·马略在前107年之后,开始了一场在世界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军事改革——“马略改革”。改革之后,军团里原有的青年兵、成年兵、后备兵间的区分不复存在,各中队统一了装备和战术。每个军团都被授予罗马鹰旗,作为该军团的象征。理论上军团打光了可以重建,但要是鹰旗被敌人缴获,那军团就要撤销编制。军团理论上拥有10个步兵大队。其中,持有鹰旗的第一大队,拥有800名重步兵,其余9个步兵大队定额为480名。此外,还有大约1200名辅助人员。而骑兵和轻步兵被从军团中剥离出来,集中组织与编制。

       而马略改革最主要的内容,是将罗马军团从公民兵制,改为常备军人制度。军团士兵不再自带干粮被临时征发,而是由国家供养、获得军饷的长期服役。此前,罗马军团仅招募有产者的规定,被正式取消,贫民可以不受阻碍地进入军团服役。从军,也不再是权力和义务,而是成为一种职业。马略要求,军团士兵的固定服役期是16年,辅助部队的服役期为6年(后调整为16年)。之后,士兵的服役年限上升到了20年,此后还作为留用士官继续服役5年。除军饷和战争奖励外,士兵们退役后还可以获得土地作为报酬。

       至此,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化的常备军。长时间的集中服役,能让军官们越来越专业化,士兵们能得到更多和更好的训练,军团的战斗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国家也可以把军团长期驻扎在需要的位置和方向上,并执行长期的作战或防务任务,还不需要担心服役年限的问题。可以说,这才是适合大帝国的一支利剑。
罗马军团这支利剑,在马略改革后更为锋利了。但罗马人却缺乏在平时容纳这支利剑的“剑鞘”。其结果是容易伤及自身。也因此,罗马军团在马略改革后,成了军事强人的政斗工具。

      马略改革后,马略与苏拉的内战,前三巨头里恺撒与庞培的内战,后三巨头里屋大维与安东尼的内战,交战双方倚仗的都是忠诚于自己的军团。连罗马皇帝的称谓,其本质含义都是指罗马军团统帅或总司令。即罗马帝国皇帝的统治法理基础,其实是军队对其的效忠与承认。放到中国的语境里,就是五代时期那句著名的“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而罗马帝国的兵变与弑君事件频发,甚至出现军团将领拍卖皇位的事情,也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当然,奥古斯都这个时期,军团掌握皇位的问题还不突出。奥古斯都之所以对条顿堡森林的惨败痛心疾首,主要有以下原因:

       在古代,常备军具有高成本和不好补充的缺点。比如坎尼会战虽然损失惨重,但罗马军团是公民兵制,兵员能得到快速补充,而且成本较低。阿劳西奥战役,罗马人损失更为惨重,但从另一个角度上为常备军制改革,铺平了道路。而卡莱会战中,损失的那些罗马军团,其实相当于克拉苏的“私产”,其他巨头根本不会肉疼。可条顿堡森林之战,让奥古斯都损失了3个军团。当时罗马帝国一共才28个军团。要重建那3个军团,则等于又要重新从帝国的国库里拿出组建3个常备军团的费用。即再拿出10%左右的追加投资。奥古斯都能不肉疼吗?而且有时候有钱也未必能征募到足够的兵员。毕竟实行常备军制的基础是很多人不愿意从军,而愿意从军的人毕竟还是少数。

       最典型的例子,条顿堡森林之战后,奥古斯都为了补充兵力,开始征募士兵,但适龄人口普遍不愿意当兵。结果逼得奥古斯都不得不强制公民们抽签,35岁以下的成年男子,5人一抽签,35岁以上的男子,10人一抽签。逃避抽签者,将取消公民资格,没收财产,甚至判处死刑。然而,军团的重建工作,依然困难重重。直至奥古斯都去世前,也没能补充起那三个损失的军团。而之后的罗马帝国之所以没有重建17和19军团(18军团曾在尼禄时期重建,但在维斯佩基安时期被解散),一方面是鹰旗被日耳曼人缴获,按照传统不适宜重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组建不起来了。

在前58年-前52年,高卢人与罗马发生战争期间,罗马也侵入到了日耳曼地区

       从战略角度上说,这3个军团的全军覆没,也毁掉了奥古斯都之前关于罗马帝国的安全体系构想。毕竟帝国太大了。当时的罗马帝国包括全部地中海沿岸地区、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到莱茵河与多瑙河为止的欧洲大陆内陆,以及黑海北岸地区。同时,常备的罗马军团又太昂贵了。所以罗马帝国在军队布置上又要精打细算。全军覆没的那3个军团本来是要用来消灭莱茵河与易北河之间的独立势力,建立日耳曼行省的。结果这次惨败让罗马势力只能撤出莱茵河以东地区,导致莱茵河以西地区的边防压力大增。

       根据古罗马史学家塔西佗的记载,在奥古斯都之后的提比略时代,有8个军团在莱茵,3个在西班牙,2个在阿非利加行省,4个在叙利亚,2个在埃及,2个在默西亚,2个在潘诺尼亚,2个在达尔马提亚。25个军团被布置得满满登登,都承受着相当的边防压力,使得帝国没法再抽调军团,重新夺回并征服莱茵河以东地区。虽然之后罗马帝国也多次远征莱茵河以东地区,甚至于公元17年击败阿尔米尼乌斯,夺回了被其缴获的三面鹰旗中的两面,但罗马帝国都未能获得明显战果,更谈不上真正的成功了。而几百年后,正是从这些地区涌出的众多蛮族迁徙浪潮,摧毁了罗马帝国。以罗马人的视角来看,条顿堡森林的惨败,可以说是在帝国刚创立的时候,就种下了帝国毁灭的种子!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