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家长的疫情防护指南:每一次危机,都是最好的学习机会

 如水138 2020-02-12


您关心的,就是我们最关心的。

疫情当下,您最关心的教育问题是什么?”欢迎在留言区告诉我们。

我们将选取有代表性的问题,邀请教育领域专家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以期为您和更多的人提供科学的参考或可借鉴的方法和措施。

对于被选中的问题,我们也会为作者准备精美礼品,感谢您提出的好问题。





2003年,作为上海中山医院的麻醉医生,黄刚作为SARS专家组成员被派往传染病总院,在第一线参与抢救SARS确诊患者,没想到17年之后,这一幕再次发生。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正如黄刚医生所说,我们的恐惧,来自“不了解”。这种“不了解”,既是对自然的无知无畏,也是对病毒感染机制、预防感染方法,和被感染后的治疗手段的“不了解”。要想保护好自己和孩子,与其去分辨各种消息的真假,不如学会在灾难中学习和反思——敬畏自然,保护自己。
A
敬畏之心,是度过这场危机的必要条件

黄刚医生说:“很多人还没有明白,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公共健康危机。说直白一点儿,很多人还没有敬畏之心——敬畏之心是度过这场危机的必要条件

什么是敬畏之心呢?是意识到会失去生命,是对自己,对他人,对自然生命的珍惜。

我们以往掌握的常识,在真正的危机面前是非常苍白无力的,重视对手、尊重对手是取胜的第一步。连视察的专家都会被感染,我们凭什么不会?真正重视起来,才会不遗余力地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而不是赌一把充好汉,这样才能真正地保护好我们自己、亲人和朋友。”

1.敬畏自己的生命,把该做的做好 

尽量少出门,出门戴口罩、勤洗手,这是对自己生命的敬畏。
 
2.敬畏别人的生命,不给别人添麻烦!

整个环境是大家共有的,不可能独善其身。有一家三口从疫区逃到上海,第二天还去迪士尼游玩,增加了太多的不确定性,耗费了大量的社会人力、物力来弥补。
 
3.敬畏大自然,敬畏所有生灵!

中国已经过了吃不饱饭、蛋白质食物短缺的年代。以前吃野味是生活所迫,现在却另有原因。SARS是吃野味所致,这次也是,如果我们不反省,未来还可能是。实际上,我们对自然所知甚少,无论科技多么进步,财富如何增加,敬畏之心才是根本。
B
预防新冠应该怎么做?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可以说“一半靠运气,一半靠预防!”除此之外,还要靠平时的好观念和好身体。也就是说,即使认真预防了,也无法保证万无一失。经历这些以后,我们也许能够更清醒地意识到:在自然法则面前,人类是多么脆弱。

有效的预防方法


▲▲▲
1.少出门,多在家 

在家待着,是减少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保护自己,也保护别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伏期集中在6-9天。也有轻症患者,并没有什么严重的表现,甚至有病毒携带者无任何症状。所以,到底有多少真正的感染者,根本无法统计。

正规的隔离观察周期是在14天,如果家里有能够过滤冠状病毒(直径在80-110个纳米)的空气净化器也可以使用。

2.戴口罩 

冠状病毒传播,首先是喷嚏,你会喷出10000个以上的飞沫,最远8米。然后是咳嗽,1000-2000个飞沫,最远6米。即使是平静地说话,每分钟也会产生500个飞沫。大飞沫会在10秒钟内落下,而小飞沫会在空气中迅速蒸发变小,成为干燥的飞沫核,上皮细胞、蛋白质会包裹着冠状病毒,在空气中飘荡,接触其他人的黏膜。

因此,戴口罩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大颗粒会被有效过滤,而那些纳米级的颗粒又会因为静电效应被吸附在其上。
⑴ 普通人用外科医用口罩已足够,与N95差异不大

N95当然效果最好,但即使效果最烂的纱布口罩对10微米以上颗粒的防护率也能达到80%以上。而根据82%的飞沫核尺寸(0.74-2.1微米)可知普通的医用口罩已经够用了。美国流感调查显示,采用N95和普通外科口罩的感染率居然没有明显差别。

⑵ 及时丢弃,防止二次污染

口罩长期使用,会在表面收集一堆飞沫,造成二次污染,携带者打个喷嚏走了,现在你把它戴在身边,挺吓人的。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处理使用过的口罩。

⑶ 见医生更不能摘口罩

戴口罩出去,就要一直戴着,到医院也不要摘,见了医生更不应该摘,因为这时才是最危险的,也是医生最怕的。很多人见到医生,觉得有安全感了,或者觉得摘掉口罩比较礼貌,这种想法是最要命的。请大家切记!

3.少接触,勤洗手 

与口罩相比,更重要的在于“你洗手了吗?”以SARS为例,它们在玻璃、塑料、金属上可以存活至少两天,随着飞沫留在各种地方,而你的手很可能会摸到它们,然后揉眼睛、抠鼻孔的时候,病毒就会完成感染。

⑴ 少接触

上自动扶梯,尽量不要扶把手;
上地铁,尽量不抓手环或少换手环;
见面时,多点头、少握手。

⑵ 勤洗手

洗仔细、洗久一点儿。
新型冠状病毒对酒精非常敏感,可以用含酒精浓度70度以上的洗手液洗手。浓度不够的高度白酒没有用。

4.补充维生素C 

每天2000mg的剂量是非常安全的。只有超量补充维生素C时,可能会产生高渗性腹泻,把剂量分开吃就可以避免。

5.和自然保持一定的距离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但我们不是自然的主宰,我们有自己的生活范围和食物链,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别轻易地冒犯自然。

人类几次的冠状病毒的感染,都跟我们“跨界”有关:

——乌干达的冠状病毒感染,是因几个欧洲游客,到当地一个蝙蝠洞游玩,接触到了有冠状病毒的蝙蝠粪便感染,并引发死亡的。

——上世纪90年代马来西亚的冠状病毒,是由于当地农业扩张,把养猪场建到离蝙蝠的栖息地很近的地方。那里的蝙蝠以吃水果为食,水果就被污染后,被猪食用,继而传染给人类。

人类与冠状病毒的关系,都是人类冒犯自然所致,所以我们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也要给其它自然生命留有合理的生存空间,保持适当的距离。

C
感染了新冠怎么办?
新型冠状病毒是如何感染人体的?


▲▲▲

我们的嘴唇、眼皮、口腔、鼻腔里都有大量的黏膜细胞。当病毒接触到你的黏膜时,感染就开始了。每个被感染的细胞,都会产生成千上万个新病毒颗粒,蔓延到气管、支气管,最终达到肺泡,引发肺炎。然后随着喷嚏和咳嗽传播给其他人。黏膜感染、空气传播的速度,超乎我们的想象。

新型冠状病毒是如何危及生命的?


▲▲▲
简单说,我们要知道两个原则:

⑴ 造成的肺部损伤是自身免疫造成的,病毒让我们产生了太强的免疫力,伤及自身。所以要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但会延缓抗体的产生,这就是治疗中的矛盾。

⑵ 造成死亡的原因是感染并发症而非病毒本身,发症往往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
假如真的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虽然目前还没有特效药,但下列行为会有很大的帮助:

1.控制体温 

别相信发热可以杀死病毒,这不适用于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因为高热会增加并发症出现的机会,所以要积极控制体温,可以用一般的感冒退烧药控制,并及时请专业医师有效降温。

2.多喝水 

“水是万能的药物”,喝水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把病毒尿出去,因为病毒的复制速度超乎想象,是呈几何倍数增长的,靠排尿是没用的。喝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脱水影响肾功能,也能更好地控制体温。喝水就是喝水,不是喝咖啡,喝饮料,喝茶,这些都是利尿的,反而会让你更想喝水。

3.深呼吸 

非常重要的是做深呼吸,哪怕你没有力气,睡在床上,也要爬起来,端坐在椅子上做深呼吸。

动作规范:吸气时,胸廓打开,同时膈肌下沉,肚子要鼓起来。即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要同时进行;呼气时要缓慢吐气,把气全部吐出来,嘴要像吹口哨一样,有一些阻力,慢慢把气吐出来,太快是无效的。

这可以预防肺泡不张,减少肺部并发症,一天至少三次,每次10分钟。

4.多运动 

病毒会影响我们的血液凝固时间,产生细小的血栓,这些血栓随着血流会跑到各个脏器里,就会对脏器产生损伤。所以每隔1小时就要起来活动一下,防止血管血栓形成,切勿久坐不动。

5.补充维生素C 

⑴ 维护我们正常的免疫力,因目前普遍的饮食习惯,大部分人的维生素C都是不足的,适量补充是为了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

⑵ 维生素C是水溶性的,加大喝水量后会排泄更多,需要格外补充。

⑶ 病毒感染时,维生素C的消耗是平时的几十倍,单靠饮食远远不够。
D
疾风之后,花儿会开

风险的降临,或许是一种优化的检验,它教育我们更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它也帮助我们审视思维的固化与管理的漏洞;它对社会、人心进行全方位地扫描,发现那些更为致命的“隐疾”;它也教会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如何更好地保护好自己,保护好身边的人。

把每一次危机都当成一次转机,是人类特有的反省精神带来的蓬勃生命力;把这样的反思传递给孩子,是留给他们最好的成长礼物。

*本文内容参考自黄刚医生的科普视频;视频仅作为分享使用

(来源:“湖畔问教”微信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