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类问题的重难点突破

 风吟楼 2020-02-12



在自然环境的五大要素中,气候可以说是统帅。气候要素的区域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貌、水文、生物、土壤的分布特点。天气和气候的相关知识原理的分析,既是高中地理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文的目的是要突破下列重点和难点问题。

一、等压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在等压线图中判断天气系统是地理学习能力再生点之一。其基本判读方法如下。

(1)根据等压线数值分布特征,判读高压中心、低压中心,高压脊、低压槽、鞍部等气压场名称。

(2)根据气压差异判读风向,基本原理: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高空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与等压线斜交。

(3)根据气压梯度判断风力,同一等压线图中看等压线疏密(密大疏小),不同等压线图中看单位距离上的气压差(既要看气压差的大小,更要注意比例尺的大小)。

(4)不同地点天气状况分析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低压中心因气流上升而多阴雨天气,如台风天气;高压中心因气流下沉而天气晴好,如寒潮、伏旱天气;低压槽附近因冷暖气流交汇常伴有阴雨天气(如图1),高压脊控制则为晴朗天气。

【例1】读图2,回答l-3题:

1. M处的气压值可能为( )

A. 1020、1012.5

B. 1017.5、1020

C. 1017.5、1015

D. 1015、1012.5

2. N处的盛行风向不可能是( )

A. 南风

B. 西风

C. 西南风

D. 东北风

3. 图示地区4月份因大陆气团与海洋气团交汇而降水较多的地方为(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参考答案:l. C 2. D 3. D

【解析】本题组以亚欧大陆东部的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图为信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的图像信息处理能力和等压线的理解应用能力。解题时,首先要分析图中等压线的分布特征,获取相关气压数值。第l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同一等压线图中相邻等压线的气压差是一个固定值。根据图中已知等压线的数值可确定本图的气压差为2.5hPa,再依据M处的等压线的分布特征:它的相邻等压线分别是1015线和1017.5线,可确定M处气压值可能是:1017.5、1015,故C选项正确。第2题的解题关键是理解风形成的基本原理:由高气压吹向低气压,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根据图中信息:N处位于北半球,且北侧气压低、南侧气压高,风应由南吹向北,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根据偏转程度的大小,N处的风向可能为西风、西南风或南风,绝对不可能为东北风,故答案为D。第3题考查的知识是中国境内雨带的季节移动规律:4-5月位于华南地区;6-7月位于江淮地区;7-8月位于东北、华北地区。根据图中①、②、③、④四个位置的分布,4月份降水较多的地方应是④,故D正确。

二、等温线图的分析判断

等温线是反映某一区域气温水平分布特征的统计图,在等温线图上可以判断南北半球、气温差异及产生的原因等。基本的判读方法如下。

(1)根据等温线的数值递变规律判断南北半球:自低纬向高纬递减,即向北递减为北半球。递增则为南半球。

(2)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判断温差大小并分析原因:等温线密,区域内温差大;等温线疏,区域内温差小。其温差大小往往与太阳辐射(太阳高度、日照时间)、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差异相关。如冬季我国北方地区白昼时间短,太阳高度低,又受冷空气活动源地(西伯利亚)的影响;南方地区白昼时间长,太阳高度大,造成我国南北温差相当大。而夏季时,北方地区白昼时间长,南方地区太阳高度大,造成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3)根据等温线走向分析主导影响因素:等温线走向大体与纬线平行,说明太阳辐射

是影响气温高低的主要因素;与海岸线走向大体平行,说明海洋对气温分布的影响显著;与等高线走向一致,说明影响气温高低的主导因素是地势。

(4)根据等温线弯曲分布情况来判断下垫面状况:同一纬度二地相比,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说明气温高,向低纬凸出,说明气温低。造成同纬气温高低差异的因素有:海陆差异(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地势起伏(山谷气温高、山脊气温低)、洋流分布(暖流气温高、寒流气温低)。

(5)找出某区域不同季节气温极值及分析原因等。

等温线图判读的能力再生点在于与等压线图、等高线图、等降水量图的组合,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高温中心-气压低-气流上升-降水量多,或高温中心-地势低(盆地);低温中心-气压高-气流下沉-降水稀少,或高温中心-地势高(高原、山地)。

【例2】 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据此和图3,回答下列问题。

图3

(1)图3中有6个经纬线交点,其中与游记作者登临之地相距最近的交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作者北顾的是_______高原的深秋景色。

(2)描述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参考答案:(1)115° E,41°N 内蒙古(张北、坝上亦可)(2)10℃等值线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该等值线西半段因受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黄土高原东缘)影响,呈东北-西南走向。

【解析】本题对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考查,摒弃了过去给出一点地理坐标,让学生描述地理特征的思路,转而以一段古文游记为线索,通过“登高南望”和“北顾”所见的地理景观的差异来判断游记作者所在的位置坐标和北顾的地点,地理空间思维的考查表现得淋漓尽致。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正确处理和正确的空间定位。关于10℃等温线的走向的分析,首先考生应明了等温线的走向反映的是影响气温的主导因素:太阳辐射(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势起伏等。文字材料信息“北顾但寒沙衰草”、“深秋”可排除海洋的影响(此时吹来自内陆的偏北季风),图示信息显示10℃等温线东半段与200米等高线相交,而与纬线大致平行,接近东西走向,说明主要受太阳辐射影响;西半段与纬线相交,与200米等高线走向一致,接近东北一西南走向,说明受地势(太行山或黄土高原)影响明显。

三、冷、暖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分析比较

锋面系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对世界和我国降水量的变化及旱涝灾害的发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复习的关键是把握锋面活动的动态性特征。


锋面图

锋时天气

锋后天气

雨区分布特点

锋面特征

冷锋

快行:狂风暴雨。

慢行:连续性降水。

天气转晴,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锋线附近及锋线之后。

①冷气团在下,暖气团在上。②锋面向冷气团一侧倾斜,降水在冷气团上。③锋面两侧气温、气压、湿度差异大。④天气复杂多变,伴有云、雨、大风等。

暖锋

连续性降水

雨后天晴,气温升高,气压下降。

锋线之前

【例3】读某地四种不同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气压变化示意图(图4),完成1-3题。

1. 关于四种天气系统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是暖锋过境 B. 乙是低压过境

C. 丙是冷锋过境 D. 丁是高压过境

2. 在图中②时段中,天气以晴好为特点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 四种天气系统与其影响下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甲-寒潮

B. 乙-长江流域的伏旱

C. 丙-台风

D. 丁-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天气

参考答案:1. C 2. B 3. B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通过对气压变化规律的分析来把握各类天气系统的特征。旨在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地理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气旋、反气旋、冷锋、暖锋的动态气压变化。从图中①、②、③三阶段的日期内的气压特征的变化中可以看出:甲是低压(气旋)系统过境的气压变化过程,而乙、丙、丁则依次为高压(反气旋)、冷锋、暖锋系统。

四、季风对中国降水量和旱涝的影响

中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如图5所示。

图5

(l)中国降水量主要由湿热的夏季风带来。

(2)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降水量的时间分布规律:集中夏秋季节(5一10月),南方地区雨带到达早,退出迟,雨季长;北方地区雨带到达迟,退出早,雨季短。

(4)夏季风的强弱、迟早的不稳定性,决定了我国多旱涝灾害。夏季风主要源于“副高”(专指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因此“副高”的位置与强弱影响着我国降水的多少及分布,正常情况,受“副高”的推动,每年4~5月,雨带位于华南地区;6~7月,雨带到达江淮地区;7~8月,雨带移至东北、华北;9月开始南撤,10月撤出我国大陆。当复季“副高”发展强大伸至我国大陆,位置持续偏南时,易造成江淮地区的洪涝灾害(如,98长江流域的特大洪灾),而北方易发生旱灾;当“副高”季节性北跃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则北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易出现旱灾。为此,在农业生产中需要抓好水利工程建设等防灾抗灾措施。

【例4】读亚洲部分地区示意图(图6),回答:

图6

(l)图示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

(2)图示地区有利于该粮食作物生长的水热条件是______________。

(3)按投入多少分类,图示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 粗放农业 B. 密集农业

C. 混合农业 D. 自给农业

(4)夏季,影响图中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有_____和______。为了减轻上述灾害的损失,目前人们采取的非工程措施有(至少答出两条措施)_________。

参考答案:(1)水稻(2)夏季高温多雨(或雨热同期,或水热充足,或水热条件好

等)(3)B(4)暴雨洪涝 台风 建立灾害的预报警报系统;实行防灾保险;拟定居民紧急撤离计划和对策等

【解析】本题是一道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综合分析题。从图示区域位置(中国东南沿海、东南亚和南亚)判断气候类型(季风气候)和农业地域类型(劳力密集型);从气候类型分析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本题以区域图为载体,提供丰富的“地图语言”信息,考生根据图上信息进行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判断,充分体现学习地理的最基本意识,即对地理事物所处地理位置的认识。因此,空间思维能力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地理事物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点的掌握,成为最具地理特色的主干思维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