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外华人用语大洗牌,粤语地位被取代了吗?

 班主任尚大人 2020-02-12

一位在加拿大温哥华定居的朋友最近闲聊,提到了一个挺有趣的细节:自己的华人圈子里,除了老人外,几乎已经没人用粤语交流,而是转为普通话了。

这对国内的不少人,尤其是广东人来说,或许是件有些反常识的事情,因为传统的认知里,粤语在海外华人里的使用频率很高,高到很多好莱坞电影在场景切到唐人街时,都喜欢安排几个讲粤语的路人从镜头前闪过。甚至有人半调侃半认真地表示,粤语其实就是海外华人的“普通话”。

但在传统的认知外,如果出国实地观察——在东京、在巴黎、在硅谷、在纽约,都会发现很多华人交谈时与北上广街头无异——用的最多的还是普通话。

那粤语,究竟还是不是海外最强势的汉语方言?

粤语是怎样走向全球的

曾经,粤语的确是海外华人群体里最强势的方言,这取决于两点:

一点是海外华人中广东人数量最为庞大。1949年以前的海外移民主要是来自闽粤两省,从地理上讲,这两个省份的海外移民倾向,也非常好理解。闽粤位于东南沿海,山多地少,中国传统的农耕谋生手段,在闽粤能施展的空间很有限。但两省又直面大洋,通过季风可以沟通东南亚、印度,乃至非洲,因此历朝历代,闽粤都有海外贸易的传统,广州、泉州一千多年前就是东方大港。闽人、粤人的视野,从来不限制在眼前一亩三分地。当本地饥民走投无路时,远航海外,冲出一片新天地,是一个很自然而然的选项。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的中央广播电台,就专门设置有所谓厦门话、广州话节目,作为闽南语和粤语的标准音,面向海外华人广播。

海外华人用语大洗牌,粤语地位被取代了吗?

清代广州港盛况

但相比集中在东南亚的福建人,广东人则远渡重洋去往美洲。鸦片战争后的十九世纪,是广东对外移民的高潮时期,此时,作为鸦片战争前线,广东原本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被严重破坏,大量农民成为剩余劳动力,而美洲国家很多正处于高歌猛进的资本主义扩张期,加之废除了奴隶制度,因此急需劳动力。很多广东人便把金山之梦遥遥寄托在了大洋对岸——旧金山的名称正是由此而来。

当时,一个广东人移民的经典路线,可能是从家乡的农村,乘坐小火轮,沿珠江或韩江顺流而下,来到香港或汕头,再转乘潮湿闷热、严重超载的大客轮,用几个月的时间横跨太平洋。1850年,从香港开往旧金山的客船就有45艘,每艘载客接近500人。可想而知,当时太平洋上,曾漂着多少心怀淘金梦的广东人。哪怕他们中的很多,最后都是把余生的血汗,洒在了美国加州的铁路工地、古巴的甘蔗园、或者秘鲁的矿井。

但这一层层的血泪,也积累起了广东人,以及他们所使用的粤语,在美洲的雄厚根基。

进入20世纪后,美国渐渐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因此,粤语的存在感和中心感更加强烈。就连“唐人街”这一在全世界通用的对华人聚居区的称呼,也是源自广东台山人以“唐人”来形容带有中国血统的同胞。

海外华人用语大洗牌,粤语地位被取代了吗?

旧金山唐人街,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唐人街

粤语成为海外汉语强势方言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近现代历史上,在时代的风口浪尖,许多海外华人领袖、历史名人——从容闳、梁启超、到孙中山、司徒美堂,都来自于广东。

例如孙中山作为广东香山人,当年闹革命就是以南洋和美洲为基地。他的兴中会就在夏威夷的檀香山建立,活动资金来自他的大哥——在夏威夷做畜牧业发家,甚至包下一座茂宜岛养牛的“茂宜王”孙眉;黄花岗起义则是在马来西亚的槟城策动,如今槟城还保留着一座孙中山纪念馆。同盟会早期骨干也以有海外经历的广东人为主,如孙的左膀右臂:番禺人胡汉民和惠州人廖仲恺,一个曾东渡日本留学,一个直接就出生在美国。

1945年,据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统计室公布的数据,全国华侨的数量达8546374人,其中广东籍5992066人,占了华侨总数的70%。

即使是在时代最汹涌的浪潮过去后,广东人依然在很多方面扮演着海外华人代表的角色。如果你和一个普通的外国人提及对中国的印象,除了长城、中餐、还有迷倒男女老少的大熊猫,他一定还会补充一句:中国功夫。而将中国功夫推广到海外的功勋人物李小龙,就是出生在旧金山的广东人。

普通话是怎样继承粤语地位的

如今,粤语的确不再是海外华人里最强势的方言,它在海外的地位正逐步被普通话所取代,这也取决于两点。

其中一点是改革开放,尤其是新世纪后,我国海外移民的主要来源已经变化了。

以美国纽约为例,上世纪的数十年来,大多数赴美华人移民来自南方省份。但如今,越来越多移民来自北方,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在纽约郊区的法拉盛落脚。如今,法拉盛已经超越以广东人为主的纽约唐人街,成为了纽约最大的华人聚居区。在法拉盛,你几乎可以与国内时兴的消费场所无缝对接:奶茶店、火锅店、夜总会……相比之下,摆放着“大成至圣孔子像”,蜷缩在曼哈顿下城的唐人街,已经像是一座历史遗迹了。

海外华人用语大洗牌,粤语地位被取代了吗?

纽约唐人街的孔子像

而北美其他两座华人数量庞大的城市——旧金山和温哥华,也在经历着一场语言置换。旧金山因为临近硅谷,吸引了大量华人科技从业者入驻,这些受过精英教育的华人能够流畅使用普通话,也早就习惯了使用普通话。温哥华的语言置换过程则来得更简单,当地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了一波波中国购房团前来置业,这些天南海北的房主们安家下来后,彼此间交流,当然也是讲普通话。

北方省份移民的增多,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批新贵在市场经济的热土里发达起来,他们渐渐积累了出去看一看的资本。而new money的属性也暗中决定了他们希望通过出国来进一步确认自己的阶层跃升:无论是出国旅游、出国置业、还是送子女出国读书。

另一边,90年代的下岗潮,又导致在国企为主要产业形态的北方,大量居民下岗,无处谋生,只能冒险一搏,去往海外打工。

此时,海外华人里,从上层到底层,都已经被洗牌成了讲普通话的群体。

海外华人用语大洗牌,粤语地位被取代了吗?

比利时电影《下海》,女主角为远赴巴黎谋生的东北下岗女工

粤语在海外华人中不再强势的另一点,则是1949年后国际局势的波折变迁,在华人根基深厚的东南亚,其影响尤为明显。

民国时期,鉴于海外华人对于孙中山革命的鼎力资助,允许海外华人持有双国籍,只要带有中国血统即为中国公民,新中国建国后,不再承认双国籍,但即使如此,东南亚各国政府仍对作为异族的华人严加提防,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的几次大规模排华运动更让这种矛盾染上了血光,为了生存,不少华人低调行事,避谈显示自己身份的方言,更有意不让自己的下一代学习方言。东南亚唯一一个以华人为主体的国家新加坡,又在总理李光耀的铁腕下推行英语教育。李光耀政府还关闭了世界上唯一一座海外的华人大学——南洋大学,不少新加坡华人至今谈到此事还很愤慨。

等到改革开放国门重开,中国走起实用主义路线与各国交往,华语在东南亚不再敏感,但此时接驳回华语这一概念的,已经不是被冲击过的方言,而是从北方徐徐南来的普通话。

最快反应过来的,又是致力于与全世界发展生意关系的新加坡,一个打开大门的中国,是一块消费力多么大又尚未被占领的处女地,而学会了中国的官方语言,就是率先在这片处女地插上了自己的旗子。1979年,李光耀政府开始推行讲华语运动,更邀请写过《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的台湾音乐家翁清溪创作了一首推广这场运动的歌曲:

国家要进步 语言要沟通

就从今天起 大家说华语

不分男和女 不分老和少

不再用方言 大家说华语

在看似轻飘飘的字句里,曾经被海外华人传承了几百年的方言开始了沉重的失语。

海外华人用语大洗牌,粤语地位被取代了吗?

南洋大学 华文高等教育曾经在海外的唯一星火

大可不必因此失落

粤语或许不再站在海外华人生活舞台的正中央,但它留下的影子,仍长长地投射在舞台后面的幕布上,甚至,投射在了原本在华人生活之外的,属于外国人的观众席上。

在长达几个世纪的广东海外移民大潮里,很多国家的广东家庭已经在当地延续了七八代,他们带过去的很多粤语词汇,也已经成为当地人不分族裔通用的词汇。新加坡人在讲英语时习惯在结尾加上粤语里“喇”的感叹词,秘鲁有一种中西合璧的本国特色菜系chifa,名称取自粤语的“食饭”,而美国内陆有数十个小镇的名称就叫”Canton”,其中甚至包括了美国的国民体育联赛橄榄球NFL的名人堂所在地:俄亥俄州坎顿市。

国内知名度很高的加拿大喜剧演员大山,在今年的海外春晚上演出时,还回忆了十多年前,他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主持的一个春节庆典活动,时任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也出席了活动并致辞,当时他在后台拉住大山,询问他是不是应该在致辞时用粤语说一句“恭喜发财”。

上文说到熊猫和功夫是外国人在想象中国时会用到的经典元素:2008年大卖的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就是这一想象的代表之作。而在片中指引男主角阿宝成长起来的功夫大师,英文名的发音就是粤语里的“师傅”。

粤语,已经和熊猫、功夫一样,构成了外国想象、描绘中国的画卷里,近乎无意识地添加上去的,不可或缺的元素。

海外华人用语大洗牌,粤语地位被取代了吗?

在海外春晚上演出的大山

粤语,或许已经不再是海外最强势的汉语方言,但我们有底气说,它是在海外的文化土壤里渗透得最深的汉语方言。

新一代走出去的粤人,也大可不必因为粤语在海外的地位变化而失落,语言本来就是一条流动的大河,粤语曾经在里面扮演了一朵强劲的浪花,而这朵浪花带起的涟漪,至今仍在异国的水面上扩散,这就足以让我们很骄傲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